“5000多名本科毕业生,少数民族学生占65%,就业率连续多年超过90%”——在最难就业季听到西南民族大学这组数据,教育部高校毕业生就业总结宣传工作专家组11组组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王玲倍感振奋,“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
建筑作为对该校就业工作的肯定,6月26日,在北京举行的2012-2013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座谈会上,教育部向西南民大颁发了奖牌。
俗称“高校就业50强”的“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遴选活动自2009年启动,已举办4次,每次表彰50所高校。自2012年9月开始,经主管部门申报推荐、专家初选、社会调查与实地调研4个阶段的考察评选,西南民大最终入围2012-2013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50所典型经验高校,也是今年入选的唯一一所民族院校。
“这是我校近年来的一件大事、盛事,是对民族高等教育培养质量的充分肯定与极大鼓舞。”该校党委书记罗布江村说。
中国土木英才网谈及西南民大多年来就业率维持高位的秘诀,校长赵心愚用一句话做了总结:“我们靠的是‘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创新创业为推手,以就业指导为桥梁,以就业服务为保障的‘四位一体’、相互联动的就业工作理念。”
以人才培养为核心
如果把一所学校比做一个工厂,毕业生则相当于工厂生产的产品,产品能否畅销,除了市场的需求,更取决于产品的质量。
“‘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为国家战略服务’是我校始终坚持的办学宗旨,亦是我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区别于其他类型高校的显著特征和光荣使命。”罗布江村说。
为了实现民族教育与市场需求相互促进,西南民大探索实施了“双符双适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既符合高等教育发展的普遍规律,又符合民族高等教育发展的特殊规律;既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又适应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需求的人才。
地处四川成都、中国西南部腹心之地的西南民大,背靠青藏高原、藏彝走廊。幅员辽阔的民族地区,是西南民大招生的主要来源,也是毕业生就业的广阔天地。
“近年来,我们以就业市场为导向,分类设计培养方案,为用人单位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西南民大分管就业工作的副校长曾明说。
近年来,西南民大以“少数民族英才教育”为培养目标,开办了“王维舟少数民族创新人才班”;与科研院所、企业合作,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和“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等;以青藏高原研究基地等实践基地为依托,提升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近年来,西南民大根据民族地区实际,探索推出了“订单式培养”方案。2012年5月20日,西南民大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自2013年起,西南民大为该州培养动物医学、动物科学、文化产业管理(藏文化)等专业人才,录取学生入学前与学校、甘孜州签订三方协议,相当于一入学就已就业。
为了更好地了解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质量,西南民大还邀请第三方机构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从学生毕业去向、对就业现状及母校满意度、课程设置的有效性评价等8个方面进行量化分析,并将结果反馈给教学部门,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决策参考。
“对于那些就业率不高、毕业生满意度不够的专业,我们将采取缓招、停招甚至撤销等措施。”曾明说。
以创新创业为推手
西南民大今年的毕业生阿牛鑫,当许多大学生还在为就业四处奔波时,他已经在为自己公司的事务忙碌了。
2011年,阿牛鑫参加了西南民大第二届创业大赛,进入了前10强。根据学校规定,他的团队可以入驻学校创业孵化基地,免费获得办公场地、专业创业指导和创业基金。2012年,经过1年的孵化,阿牛鑫注册了四川家族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阿牛鑫的成功,得益于西南民大实施的“一十百千万”就业创业助力计划,即建立1个学生创业孵化园区,每年扶持10个学生创业项目,遴选100名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提供系统性的创业辅导,组织1000名学生参加就业创业培训,1万余名学生受益于创业园区服务。
据介绍,近3年来,西南民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区累计孵化项目70余个,20多家单位为创业园提供了创业合作项目,共青团四川省委授予西南民大“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
创业成就梦想。尽管对于许多大学生来说,一次性创业成功者虽凤毛麟角,但创业经历将成为他们职业生涯中的宝贵财富,为其成功奠定基石。而在创业过程中培养的敢想敢干、勇于创新的精神,则会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成为民族进步、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为了鼓励学生创新创业,西南民大扩大了创新创业教育覆盖面,引导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活动。“我们开设了创业孵化基地、创业网站,设立了大学生创新中心,开设创业教育选修课,举办各类创业就业论坛,更新学生就业观念,培养和提升学生创业意识。”西南民大招生就业处处长三朗扎西说。
近两年来,西南民大在全国各级各类大学生竞赛中,获奖175项。2012年,该校获批进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高校行列,投入150余万元,用于资助122个创新创业计划项目。
以就业指导为桥梁
据统计,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699万,比去年增加19万人,但招聘岗位数却下降了15%。这一涨一落,让2013年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
据麦可思研究院编撰的蓝皮书《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截至6月中旬,全国本科毕业生签约率为35%,同比降低了12个百分点。而西南民大本科生就业率却超过60%,预计年终就业率有望达到90%以上。
古语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现在,人们也常说,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
“西南民大的学生,进入校门后就要上一堂就业指导课,让他们知道‘就业,大一和大四一样近’。”赵心愚说。
为了让学生一入学就树立就业意识,西南民大设立了模块化、阶段化、全程化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不同学习阶段有不同的侧重点:大一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必修课,引导学生初步树立职业意识;大二开设就业指导、就业形势政策等选修课,引导学生进行职业定向和定位;大三开设职业意识、创业意识培养、公务员备考等选修课,引导学生进行职业实践;大四开设求职技巧、心理调适、权益保护等选修课,提高学生求职能力。
“我们希望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将学业发展与职业规划相结合,将人生规划与国家当前的总体形势相结合,在职业生涯中少走弯路。”三朗扎西说。
在西南民大,“多样化”活动已经成为学生模拟就业的重要载体。学校每年都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简历大赛、模拟应聘大赛等就业主题活动。校友这一珍贵资源也得到了深入开掘,在优秀应届毕业生经验交流会、优秀校友求职经验交流会、校友就业高峰论坛等系列活动中,校友们现身说法,为在校生求职就业指点迷津。
除了团体辅导,西南民大还提供“一对一”的个性化指导和咨询服务。学校成立了就业咨询室,开设“简历诊所”、“职业咨询”等服务项目。学校还开放了职业生涯规划测评系统,6000余人先后参与职业测评。
以就业服务为保障
每年毕业季,是检验大学生培养质量的时机。如何让更多“伯乐”来挑选“千里马”,体现了培养“千里马”的高校的责任感。
“一直以来,我们将毕业生就业作为事关千家万户切身利益,事关学校生存、发展与稳定的重要工作来抓。”罗布江村说。
在西南民大,就业服务从来就不是哪一个部门的工作。学校实施了就业“一把手工程”,成立了学校、学院两级工作领导小组,层层签订就业目标责任书,确保机构、人员、场地、经费四到位,形成了“书记校长亲自抓、学校领导专门管、职能部门齐配合,责任明确、全员参与”的就业服务工作格局。
“今年遭遇最难就业季,这与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下滑、岗位数减少有关系,但更大范围来说,它还是一种结构性短缺。在一些民族地区,‘有编没人’的现象依然比较普遍。”赵心愚说。
为了拓展学生就业市场,西南民大确立了“立足民族地区、辐射全国”的就业思路,通过“走出去、引进来、建基地”的方式,建立了一个立体式的就业网络。
据介绍,西南民大连续9年来组织暑期就业工作调研,先后走访了全国20多个省区、300余个城市的3000余家用人单位,召开校友座谈会200余场,回访校友1.5万人。
在“请进来”方面,西南民大做到了专场招聘不间断、中小型招聘作补充、大型双选会相结合。截至目前,共为2013届毕业生举办大中型双选会6场,专场招聘会202场,接待单位2000余家,提供岗位2.88万余个,约为毕业生人数的5.2倍。
为了搭建就业协作平台,西南民大先后与青海、重庆、云南、江苏、四川等地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使该校成为这些地区在成都地区选聘人才的窗口和基地。目前,西南民大建立了包含6000余家企事业单位的数据库,确保了招聘单位数量、就业岗位的相对稳定。
谈到下一步工作思路,罗布江村说:“此次获评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既是鼓励,更是鞭策,我们将以此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相关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领导,完善措施,推进我校就业工作再上新台阶。”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职场问答
返回版块5.23 万条内容 · 156 人订阅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2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地板回复 举报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