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注册考试 \ 注册城市规划师 \ 城市规划师考试管理法规:行政管理学的有关知识

城市规划师考试管理法规:行政管理学的有关知识

发布于:2007-09-10 12:49:10 来自:注册考试/注册城市规划师 [复制转发]
1、1行政管理学的有关知识来源:
1.1.1了解行政和行政管理的基本概念
  1、行政的概念:行政是一种社会组织有序进行活动的形态、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它通过一定的形式、活动和关系表现出来狭义行政概念:是一定社会政治意愿的积极推行、执行政治决策和实现政治目标,从属于一定社会的政治。
广义的行政概念:行政是一个组织为实施自已的政策目标(一般是非赢利性的目标)而采取的活动。
  2、行政管理的概念:行政管理是围绕执行公共权威而展开的活动,是国家的组织活动。它有三层基本含义;
  (1)行政管理是一种实践活动,行政管理是一种动态功能。它通过自己的各种形态的活动,通过完成自己的各种功能来执行社会公共权威,达到既定目标。行政管理同时也是一种社会活动,它产生于一定的社会,作用于一定的社会,它的活动涉及整个社会。行政管理活动构成一个有序的整体系统。
  (2)行政管理具有一定的形式,通过行政体制与组织形式,来执行自己的动态功能。
  (3)行政管理体现一种关系。行政关系有多种形式,如权威关系、组织关系、人际关系、沟通关系、行政体系与社会的关系、行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等等。各类关系在一定的条件下都可能有不同的格式和性质,会对行政管理活动和形式产生一定的作用,影响行政管理活动和形式。
从实践的意义上说,一是行政管理活动是政府管理外部各种公共事务的活动。又是政府为管理外部社会各项事务而展开的内部管理活动。

1.1.2 熟悉行政机构和行政领导的基本概念
  1、行政机构的基本概念:组织、行政组织,是社会行政系统的结构形态。是行政行为赖以表现的组织基础。行政组织的含义包括4个方面:
  (1)组织结构 主要是从职能目标的分工、权责大小的分配、层次等级的划分、管理幅度的确立、制度纪律的规范等方面来确定组织的表现形式。
  (2)组织行为 组织中的人员为管理目的而活动,在人员之间所进行的相互交往、沟通、协作、默契等行为。
  (3)组织环境 组织受到环境的制约和影响。
  (4)组织意识组织中人员对目标、行为、环境的认识和心态意识极大地也影响到组织的凝聚力。
  2、行政领导的基本概念:行政领导是行政组织或机构的管理者通过一定方式指挥影响组织内的个体成群体,从而实现一定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行政领导有4层含义:
  (1)领导是一种行为活动的过程,旨在实现某一管理目标。
  (2)领导是一种上下双方共同行为的过程。
  (3)领导是领导者对被领导者施加影响的过程。这种影响一是来自权力的影响力;二是来自非权力的影响力。
  (4)领导活动是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的,它不能超越环境的制约.因此,领导者、被领导者和环境构成了领导活动的三个层面基本要素。

1.1.3 熟悉行政沟通的作用和原则
  l、行政沟通的作用 行政组织决策、规划、指挥、协调、控制等职能的发挥,都离不开行政改沟通。首先,它是有效决策的依据。其次,行政沟通能增进行政人员对组织目标、工作环境的了解,促进行政人员对组织的认识和认同,形成一种积极的组织意识。最后,行政沟通能改善人际关系和组织气氛。
  2、行政沟通的原则。行政沟通旨在为实现某一目标而产生一定的沟通效应、速度、广度和准确度。为了最大限度地取得沟通效应,沟通时应当坚持以下三项原则:
  (1)高效率原则指某一行政信息完成沟通过程所需要的时间越少,沟通效率则越高。为了实现行政沟通的高效率原则,必须特别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保证沟通渠道畅通无阻,减少人为干扰和失真现象,尽可能选择最短、最直接、容量适中的渠道进行沟通。 二是沟通技术现代化。
  (2)高质量原则是指行政信息在传递过程中所达到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全面性,尽可能地减少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干扰和失真,注意减少与信息接收者的要求成行政决策活动无关的信息。
  (3)民主化原则。就是要扩大行政人员参与决策的机会,创造一种民主、宽容、和谐的沟通气氛。

1.1.4掌握提高行政效能的方法行政效能,就是行政投入与行致产出之间的比值。它是行政产出的能量、数量、质量与行政投入之间的综合比值关系,是行政能率、行政效率和行政效益的合称。
  提高行政效能应该采取综合治理,突出重点的方法,应该把重点放在改革和完善行改内部的体制、结构、程序和提高人员的素质上。把重点放在改善内部环境上,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自我改革和完善。
  (1)改革组织体制。划清楚各项行政职能的内涵和外延,简改放权,根据职能加效能的原则重新考虑行政机构的设置及其编制、规模。优化组织结构、健全决策机构,加强信息机构和监督机构的职能,控制并适当减少过于庞大的执行机构。
  (2)提高行政人员的素质,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首先要提高行政人员的政治觉悟和职业道德水平。其次,要加强在职人员的知识教育与专业培训。再者,建立优胜劣汰的竞争-激励机制,尽快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从制度上保证行政人员的质量
  (3)完善行政过程。首先,要进一步优化决策,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其次,通过简化程序,减少中间层次和加强监控等方法消除执行和反馈中的”中间梗塞”和”信号衰减”现象。再者如强协调与合作。最后,加强规划工作,科学运筹时间、人力、物力、财力等。
  (4)实现行政管理方法与手段的现代化。将新的科学理论广泛应用到行政管理实践中去,以提高行政管理的科学化程度,采用电脑、图文传真设备等现代技术手段,从物质技术方面促进行政效能的提高。

全部回复(4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makuanyun770821
    路过,看看,顶一下。
    2014-03-27 20:26:27

    回复 举报
    赞同0
  • satan117
    satan117 板凳
    1.3城市规划管理的基本知识
    1.3,1熟悉城市规划管理的概念城市规划管理的概念:城市规划管理应是组织编制和审批城市规划,并依法对城市土地的使用和各项建设的安排实施控制、引导和监督的行政管理活动。从以下两个方面把握:
      (1)要充分理解城市规划管理是城市政府的一项行政职能。城市规划管理是城市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行政管理的性质,必须遵循行政管理的一般原则,负有行政责任。
      (2)要正确把握城市规划管理与城市规划编制的关系。城市规划管理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城市规划的组织编制和审批;二是城市规划实施管理;三是城市规划实施的监督捡查。

    1,3,2掌握城市规划管理的目的和任务城市规划管理有以下4方面的目的和任务:
      (1)保障城市规划建设法律、法规的实施和政令的畅通。
      (2)保障城市综合功能的发挥,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3)保障城市各项建设纳入城市规划的轨道,促进城市规划的实施。
      (4)保障公共利益,维护相关方面的合法权益。

    1,3.3掌握城市规划管理的基本工作内容及其相互关系城市规划管理系统是城市规划管理的基本工作内容。
      (1)决策系统。是城市规划组织编制和审批管理,制定城市规划。
      (2)执行系统。即城市规划实施管理。
      (3)反馈系统。即城市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管理。
      (4)保障系统。法制保障。城市规划法律规范制定。上述四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一种网络状态,循环关系。

    1,3.4掌握城市规划管理决策优化及决策依据
      l、城市规划管理决策的优化:
      (1)优化决荣结构。决策结构包括信息系统、智囊系统和决策系统三部分。
      ①信息系统。一是规划管理人员尽可能获得有关决策事项的更多、更准确的情况作息;二是规划管理一定要建 立尽可能完备的城市规划资料,历史档案资料以及其他相关的资料的信息库,从依靠个人智慧经验转向集体 智慧系统。
      ②智囊系统。其组织结构大致有4种情况:一是各种专家学者直接到行政机构中工作;二是行政机构聘请专家 担任顾问;三是由行政机构拨款成立”思想库”;四是由专家组成学术团体为决策提供咨询。
      ③决策系统。一般采取两种原则:一是首长负责制;二是委员会负责制。
      (2)提高决策技术。
      ①决策硬技术。是指在决策中所运用的数学化、模型化、计算机以及相应的信息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
      ②决策软技术。是指具备与规划管理相关的专业技术知识并提高决策水平。
      ③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与法制化。
      2、城市规划的决策依据:有规划依据、法制依据、经济技术依据和计划依据。
      (1)规划依据。前一个管理阶段或环节的决策就是后一个管理阶段成环节的决策依据。  
      (2)法律规范依据。
      (3)经济技术依据。经济技术定额指标和经济技术规范;地方性经济技术规范文件;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的经济技术要求等。
      (4)计划依据。根据不同的规划管理范围、管理阶段或管理环节确定相应具体的决策依据。

    1.3,5掌握城市规划管理控制及其过程
      l、城市规划管理。需从三个方面加强控制:一是系统内部的控制,机关内部管理、制度建设、队伍建设;二是外部系统对管理系统的控制,为行政监督、人大监督、社会监督;三是管理系统对管理对象的控制,一系列规划管理活动。找市规划管理调控的作用:
      ①指导作用;
      ②弥补作用;
      ③监督作用。
      2、城市规划管理调控过程规划管理必须根据管理过程分别实施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

    1、3、6熟悉城市规划管理的基本方法主要有行政的方法、法律的方法、经济的方法和咨询的方法。
      (1)行政的方法:是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靠行政组织被授予的权力,运用权威性的行政手段,采取命令、指示、规定、制度、计划、标准、工作程序等行政方式来组织、指挥、监督城市规划的编制、城市建设使用土地和各类建设活动。行政方法的原意是通过职务和职位而不是通过个人能力来管理。
      (2)法律的方法:城市规划管理采取法律的方法,要加强立法、执法、守法和司法工作。城市规划法规是调整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中各种社会关系的总称。法制建设是由立法、执法、守法和司法相互联系的方面构成的统一体,其中主要是立法。城市规划管理严格执法,要贯彻执行”法无授权不得行,法有授权必须行,行政行为程序化,违法行政必追究”的原则。
      (3)经济的方法:就是通过经济杠杆,运用价格、税收、奖金、罚款等经济手段,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来进行规划管理。通过各种经济手段,从物质利益上来处理政府、企事业或集体、个人等各种经济关系。
    (4)咨询的方法:是指城市规划管理部门采用咨询的方法,吸取智囊团或各类现代化咨询研究机构中专家们的集体智慧,帮助政府领导对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或帮助开发建设单位对各项开发建设活动进行决策的一种方式。

    1,3,7熟悉城市规划管理的基本原则 P61
      1、系统管理的原则
      ①要强调城市规划管理的整体效应。
      ②加强城市规划管理系统内部的协调性。
      ③注重城市系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
      (1)必须建立城市规划管理系统的信息反馈网络。
      (2)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
      (3)依法行政的原则
      (4)政务公开的原则

    1.3.8了解城市规划管理的基本特征 P39具有综合性、整体性、系统性、时序性、地方性、政策性、技术性、艺术性等诸多特征。尤其具备以下基本特征:
      (1)就管理的职能而言,城市规划管理具有服务和制约的双重属性。城市规划管理就其根本目标是服务,在管理活动中为城市公共利益需要而采取的控制措施,也是一种积极的制约,其目的是使城市的各项建设不影响人民根本的、长远的利益。
      (2)就管理的对象而言,它具有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的双重性。这是规划管理的要求所决定的。城市规划着眼于城市的合理发展,因此必须把每项规划或者每一个建设工程放在城市的大范围内考察,不能就事论事地处理问题。
      (3)就管理的内容而言,规划管理具有专业和综合的双重性。这是城市作为一个有机综合体,具有多功能、多层次、多因素、错综复杂、动态关联的本质所决定的。城市管理包括户籍管理、交通管理、市容卫生管理、环境保护管理、消防管理、文物保护管理、土地管理、房屋管理及规划管理等等。城市规划管理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是一项专业的技术行政管理,有其特定的职能和管理内容。规划管理部门作为一个综合部门来进行系统分析,综合平衡,协调有关问题。
      (4)就管理的过程而言,规划管理具有管理阶段性和长期连续性的双重属性。这是由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所决定的。城市规划管理工作必须体现城市发展的持续性和长期性要求。在管理上应探索灵活应变的方法,留有余地、不要把文章作”死”,要具有应变的能力。
      (5)就管理的方法而言,规划管理具有规律性和能动性的双重属性。这是由于城市规划管理是一门管理科学所决定的。
    2007-09-10 12:52:10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注册城市规划师

返回版块

1.35 万条内容 · 87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新版《城市规划编制办法》解析

[提要]结合新《办法》修订背景,讨论了城市规划的角色定位;从行政职能角度指出原《办法》的不足及其具体体现;归纳了本次修订思路上的“六个转变”;对新《办法》的定位、修订重点和主体框架作了简要说明;最后对主要章节作了解读,对几个相关问题作了说明。 [关键词]《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新《办法》;修订;城乡规划体系新版《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以下简称新《办法》)已由建设部于2005年12月31日颁布,并自2006年4月1日起施行。新《办法》颁布以来,业内立即展开了学习讨论,试图全面领会其精神,准确把握其要旨,但因为新《办法》的条文十分简明扼要,相关的条文解释尚未配套出台,因此,颇有“不得要领”之感。另外,这些年我国经济一直处于高速增长期,城市建设量大面广,规划编制风生水起,各种新思路、新观点相互激荡,各种矛盾和困惑交织重叠,规划似乎被推到漩涡之中,使规划师无所适从,有时甚至感叹自己越来越不会编制规划了。对新《办法》的期望,或许有几分“久旱盼甘霖”的心情,实指望它能对规划的编制起到拨云见雾、指点迷津的功效,未曾想参研之后少有醍醐灌顶、甘露沁心的喜悦。是新《办法》自身尚欠完善?还是因为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理解和认识上的偏离?本文试图结合相关背景,对新《办法》作一概略解析,希望对理解和运用新《办法》有所启迪。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