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站务休闲 \ 闲聊茶吧 \ 英国《金融时报》:“大钢铁”成中国大问题

英国《金融时报》:“大钢铁”成中国大问题

发布于:2013-06-21 10:24:21 来自:站务休闲/闲聊茶吧 [复制转发]
英国《金融时报》6月19日文章,原题:“大钢铁”成为中国特大问题 即便按中国的标准,武钢也庞大无比。我们沿着4车道公路行驶在工厂旁,这座最受毛泽东青睐的钢厂规模惊人:占地22平方公里、有8座炼钢高炉、成片的冷热轧钢厂和位于长江边的港口,还有30万人口的生活区。

以产量衡量,它处于最佳状态,是中国五大钢铁制造商中增长最快的。随着中国的钢铁巨兽们令美欧竞争者相形见绌,过去5年内武钢产量几乎翻番,成为世界第六大钢铁集团。

然而,武钢也是个大问题。作为一家赢利企业,它在处境窘迫且效率低下的(钢铁)产业中占有重要一席,而中国似乎无力约束这个产业。尽管北京下令合理调整并降低产能,但就在该国经济增速放缓之际,“大钢铁”却持续膨胀,正制造出至少20%的多余钢铁。价格在下滑且“这个产业正面临严冬”,某高管如是说。

中国的支配地位——去年中美钢产量分别为7.2亿吨和1.2亿吨,或许会令“大跃进”期间的毛高兴。但该产业如今已成为2008年庞大经济刺激计划以来,中国受困于工业产能过剩的一种标志。

为摆脱困境,北京希望其几大钢企变为全球企业。武钢的“全球市场扩张”就是一种慎重而模糊的策略。不过,美国并无明确理由允许中国国企接管美国的钢铁企业,此举亦不能化解中国自己的难题。

中国须解决国有产业膨胀,否则经济将遭殃。武钢目前股价仅是4年前的1/4。里昂证券分析师安迪·罗斯曼说:“中国应让许多国企退市,因为它们很糟糕。”但问题远比在股市表现不佳更严峻。

钢易科技表示目前所有新增就业岗位都来自私营和民营领域,国企则举步维艰且不受待见。但国企对地方经济至关重要——北京的约束因此常被置若罔闻,他们对大规模削减国企毫无兴趣。

武钢因太大而不能倒闭——国企从国有银行获得低息贷款的原因。“大钢铁”享受着减税和其他形式的官方支持,在它走向全球之前,中国必须解决自身的问题。(作者约翰·加普,王会聪译)

美国《华尔街日报》6月20日文章,原题:美国地标桥中国钢铁造横跨纽约海港的韦拉札诺海峡大桥建于上世纪60年代,堪称美国工程领域的一次壮举。而今,这座大桥正用中国制造的钢材进行维修。

尽管美国钢铁制造商正面临国内产能过剩,但今年迄今美从中国进口的钢铁仍大幅增长。近期旧金山-奥克兰海湾大桥的维修也使用了中国钢铁。

中国钢铁受青睐一定程度上是因价格相对便宜。实际上,美企业称中国钢铁价格受到不公平补贴。中方则表示,价格偏低只是因为生产效率较高。另一方面,美国擅长大桥这类专门项目的承包商也相对稀缺。两个因素加起来,就解释了美国为何不大可能完全摆脱对中国钢铁的依赖。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闲聊茶吧

返回版块

114.53 万条内容 · 187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中国合伙人》合伙哪些风险被忽视?

  近期,电影《中国合伙人》热映,三周票房破4.2亿,口碑票房双丰收。影片最后向现实中的中国创业人致敬,马云、王石、潘石屹等成功的中国企业家纷纷现身。与这些光环之下的成功创业者相比,现实中,更多的中国合伙人正在打拼,他们或夫妻联手,或兄弟联盟,或朋友合伙,在选择白手起家的同时,也选择了承担更大的风险。  创业刚起步:给自己的救生衣  企业初创时,创业者基本处于资源有限,挑战不断的状态下,对事业的全情投入让很多创业者无暇顾及自身的保障,甚至连最基本的社会保障都不再缴纳。中德安联人寿的保险专家黄海燕提醒:“无论是为别人还是为自己打工,一些最根本的风险是始终存在的。所以,资源再紧张,意外险及医疗保障都是不可缺少的,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况且,这两者的开支其实非常低廉。 ”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