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博会是一个盛会,那些没能够去现场领略园博会风采的人们可以在这里观赏下武汉园的实景图片,如果大家有更好的图片欢迎补充哦!
第九届国际园林博览会在北京举行,本次博览会上,武汉园惊艳四方。不论是其后现代表现手法对中式园林的另类展现,还是新技术的应用,以及对工业遗产景观的深刻诠释,都让人耳目一新。武汉园设计理念及相关如下:
设计师简介
武汉园的设计者李芳女士系武汉园林绿化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战略发展及设计总监,她曾留学法国及澳洲,在中西文化的多元熏陶下,她擅长将中国元素与西方表达技法相融合,将中式园林风推到新的表现高度。
设计理念:
中国传统园林之所以博大精深,并不仅仅是因为她给我们留下了借景,引景,点景,步移景换等等造园技术手法,更多的是华夏哲学思想在其中的沉淀。中国园林宜清雅,脱俗且出尘。是文人寄情于山水,望道法自然,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归隐境界的体现。所谓"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于是,不论朝代演变,建筑风格如何迥异,有山有水,畅游其间,与天地相通的精神寄托才是中式造园不变的精神目标。武汉园以当代的语言,解构的建筑轮廓和结构,诠释着传统园林的语境,玻璃钢构平则成墙,立则成柱,让整个建筑成为灰空间,穿行其间,亦或室内,亦或室外,居者在庇护下融入自然。玻璃消隐了墙体,带有楚风建筑符号的屋面如漂浮的远山,与莲花盛开的水池影印成趣,条纹地面如竹简蔓延其间,白色卵石,树叶自然散落,在枯枝下演一曲高山流水,禅意顿生。
在功能上,以可持续性发展为指导思想,充分体现节能减排的原则,将生态的理念贯穿全局。建筑主体采用可循环利用的钢结构,屋顶自然采光,园区采用低冲击开发原理(LID),将建设对自然地块的影响降到最低。屋顶和地面绿化,以及地下设置的砾石池全面管理园区的雨水,实现雨洪的零排放。收集的雨水量根据计算,刚好可以作为园区水体蒸发及渗透量的补给。
本案以后现代的手法,重新诠释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精髓。楚风建筑以钢为媒,漂浮在水面上,远借永定塔,近框昆明园,我在天地,天地在我。简洁的符号,立体的空间形态,艺术的表现手法,动态的演奏,味觉的体验, 全方位的体现了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武汉精神,同时道出第十届武汉园博会的主题"绿色融入生活,园林连接你我"。
设计细节亮点:
1. 后现代语境下的中式园林。
2. 低冲击开发技术应用。
3. 后工业时代工业遗存的应用。
武汉园以当代的语言,解构的建筑轮廓和结构,诠释着传统园林的语境,玻璃钢构的墙面,平则成墙,立着成柱,让整个建筑成为灰空间,穿行其间,亦或室内,亦或室外,天空、地面、云彩、园景纳入其中。居者在庇护下融入自然。玻璃消隐了墙体,带有楚风建筑符号的屋面如漂浮的远山,也与莲花盛开的水池影印成趣。又如山形的画框,将远山上高耸的永定塔,临近的亭台尽收画中。条纹地面如竹简蔓延其间,白色卵石,树叶自然散落,吊灯是园林废弃物的再利用,在枯枝下演一曲高山流水,禅意顿生。
在功能上,以可持续性发展为指导思想,充分体现节能减排的原则,将生态的理念贯穿全局。建筑主体采用可循环利用的钢结构,屋顶自然采光,园区采用低冲击开发原理(LID),将建设对自然地块的影响降到最低。屋顶采用低维护成本的佛甲草,沿水池设置的雨水收集沟,以及地下设置的砾石池全面管理园区的雨水,实现雨洪的零排放。收集的雨水量根据计算,刚好可以作为园区水体蒸发及渗透量的补给。
长满青草的铁轨,指向武汉,是平汉铁路的化身,工业遗存的再利用,是武汉这个转型中的工业城市对人文的关怀,对历史的尊重,是节约型园林的再现,也带领人们去到园博会的下一站,2015年第十届武汉园博会。
设计文化内涵;
道法自然 天人合一。 山水禅意,古话今说。
中国传统园林之所以博大精深,并不仅仅是因为她给我们留下了借景,引景,点景,步移景换等等造园技术手法,更多的是华夏哲学思想在其中的沉淀。中国园林宜清雅,脱俗且出尘。 是文人寄情于山水,望道法自然,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归隐境界的体现。所谓"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于是,不论朝代演变,建筑风格如何迥异,有山有水,畅游其间,与天地想通的精神寄托才是中式造园不变的精神目标。武汉园以当代的语言,解构的建筑轮廓和结构,诠释着传统园林的语境,玻璃钢构平则成墙,立着成柱,让整个建筑成为灰空间,穿行其间,亦或室内,亦或室外,居者在庇护下融入自然。玻璃消隐了墙体,带有楚风建筑符号的屋面如漂浮的远山,与莲花盛开的水池影印成趣,条纹地面如竹简蔓延其间,白色卵石,树叶自然散落,在枯枝下演一曲高山流水,禅意顿生。
0人已收藏
1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园林景观实景
返回版块37.75 万条内容 · 289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龙湖杭州春江彼岸体验区实景赏析又得龙湖的一个项目的实景图片,龙湖的品质真的让人感叹佩服啊,下面就给大家分享下春江彼案项目的实景图片。 总体而言,这次软景方面还是和我们植栽设计的吻合度比较高的,和我们当时对空间的理解基本上是一致的。不过白桦我们当时设计有40株,要求5分枝以上,结果来得苗都是10分枝以上的,用了30株就够了。地形总体开合有度,唯白桦林处个人觉得稍嫌起伏不够。 硬景的尺度、精细度在设计时考虑了很多,最终的效果也不错,但如果没有对原设计的尺度做现场调整的话,个人感觉会更合适,水钵被按照0.8缩小了,景墙被减了30公分,景墙端头的大柱子被减了60公分,大花钵考虑到稳定性,没有等比缩小,而直接把高度减小了,个人觉得有点敦。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2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回复 举报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