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环保工程 \ 水处理 \ 常规活性污泥处理废水运行工艺故障128条

常规活性污泥处理废水运行工艺故障128条

发布于:2013-05-13 15:19:13 来自:环保工程/水处理 [复制转发]
(一) 氧化沟泥少,微生物因为天气寒冷,难培养,怎么办?
  1.如果是在系统刚刚启动时的培养,污泥量少是正常的,随着培养的进行,污泥量会增多。培养时,曝气过度是很不利于污泥培养的。
  2.当然微生物的量是和你的源水中的碳氢含量有关,碳氢不足自然无法使微生物数量上升。还请检查。
  3.如果你的系统早就启动了,想要提高微生物数量。我觉得没有太大必要的。达到平衡就行了,重要的是处理出水的情况。
  4.特意的提高微生物数量将使污泥老化,反而不利于出水水质的。
  5.温度的问题,我觉得出水水温不低于10度,微生物活性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6.根据F/M值的大小,可以知道你的微生物数量是否太低,该值不大于0.25,就说明你的微生物数量不是太低。

   (二) 我今天算了一下我们厂上个星期的污泥龄(它的计算公式不是(曝气池有效容积×污泥浓度)/(排泥量×回流污泥浓度×24)吗?跟你提供的公式有差入吧!),在4d左右,而我们的设计污泥龄是9d,即使我们的设计进水跟实际的相差一半(BOD),但也不至于相差那么大吧!还有F/M是0.17左右,应该符合要求的,究竟问题出在哪呢?还想问问,沉淀池出水带点绿色是什么原因呢?
  1.真对不起,是我疏忽了,你的公式是对的.
  2.你的食微比是正常的,污泥龄偏低。由此生物活性增强,不利于在二沉池的泥水分离。
  3.我不知道你们厂是不是城市污水处理厂。如果是的话,出水带点绿色也很正常的。这应给与污水在管网内发生厌氧后的结果。
  4.请检查SV30值,该值应给对你有帮助,大于50%,可能是丝状菌的问题。小于25%,上清液混浊,夹有细小颗粒,显微镜观察有大量非活性污泥类鞭毛虫(如侧跳虫、滴虫)。则可能是污泥龄偏低的原因。

   (三) 如何降低污水厂的能耗?政府拨的经费可怜,希望您能介绍一下运营管理方面的经验。
  污水厂运行费用最大的应该是电费,如果污泥委托处理其费用也很高的。
  针对以上问题:
  1.降低曝气量,以减少电费。我的经验是,理论上的曝气池溶解氧控制在3ppm,不利于节能降耗,通常,我认为,若生物系统是低负荷运行(F/M小于0.15),溶解氧控制在1.5ppm已经足够了。由此可产生节电效果。
  2.系统有调节池、中段提升泵站的,可发挥其储水能力,以进行间隙运行来降低运行费用。
  3.污泥费用如有产生,可根据情况用于厂内花木堆肥。由此只需增加点工费用即可。

   (四) 溶解氧控制在1.5ppm,在北方的冬季会不会影响一些高效的微生物繁殖(氧化沟工艺),降低出水水质?
  1.微生物繁殖的速度与源水中碳氢含量的关系最为关联。
  2.我平时运行的曝气池(氧化沟)出水溶解氧浓度一直维持在1.0ppm,冬天也没有太大变化的.你可以尝试一下,自己调整和摸索出自己水厂的合适参数。
  3.控制低溶解氧的出水,可以使微生物在沉降阶段,加强内源呼吸,十分有利于微生物重新进入生物池首端后发挥更好的吸附氧化作用。

   (五) 我想咨询一下化工污水处理过程中,水解酸化池和接触氧化池污泥培养问题,水解酸化池的填料上一直没有活性污泥挂上去,影响了处理效果。前段时间进水浓度COD在1200mg/l左右,已有一个月时间。这段时间我把进水浓度降到COD400mg/l左右,发现接触氧化池填料上的污泥有减少的迹象,请问怎么样才能使水解酸化池和接触氧化池中的污泥尽快培养好,其进出水指标怎样才最理想?
  你好!我对水解酸化和接触氧化工艺的运行接触时间不是太长。
  以下个人观点仅供你参考一下吧:
  1.水解酸化段可以将大分子物质转化为小分子的物质,由此利于后段生物对有机物的降解。也就是说,水解段的污染物质不易被微生物所降解。
  2.有鉴于此,在水解酸化池加设填料,并长出生物膜来就需要源水有足够的有机物含量,和水力停留时间。
  3.1200ppm的源水COD,我想在停留时间不足时,自然不会有生物膜产生啦。更不用说400ppm了。所以,连接触氧化池生物量也会下降。
  4.生物量与进流水有机物量是平衡的,我想,你的进水浓度还不足以产生挂膜。但出水水质应给还可以吧!?
  5.现阶段,只要出水可以,挂不挂膜又有多大关系呢!
  我曾做过一点水解酸化和接触氧化处理工业废水的经验,谈点自己的想法
  1.首先你处理的是化工废水,就要考虑水中是否含有大量难生物降解的物质,培养降解这些难降解有机物的微生物成为优势菌种当然需要很长时间了,如果接种处理相关废水的污水厂的污泥,可能启动会快些。
  2.虽然你进水COD=1200mg/L但其中可为微生物马上利用的可能很少(因为化工废水中可能含有大量高分子难降解物质),因而三丰兄说得对,在启动阶段先不必考虑出水浓度;而你把进水COD降到400mg/L,微生物量当然更低了,因为本来易降解的有机物占的比例就小,你有把1200改为400,那微生物没有吃的当然繁殖更慢。
  3.如果你处理的水不是很容易生物降解的,那在启动前期可加一些生活污水或其他可降解碳源,把微生物数量提高,然后再驯化污泥。
  4.不知可否听过共基质代谢的方法,在理论研究上已有一定水平,我也不知实践中有否应用。
  因为目前出水没有达标,我才把进水浓度下降的,进水在400mg/l左右时,出水还有200mg/l左右!我想先降低进水浓度以保证出水达标,然后才增加进水的浓度,不知这样是否可行?
  1.作为系统启动时的污泥培养,进水浓度先浓后淡是不对的。
  2.既然是试运行的启动阶段,你不必太在意出水是否超标,可加快逐渐提高浓度。
  3.特别是生物池比较大,填料比较多的生物系统,降低进水浓度,会导致食微比大大低于正常值,自然水解池不易挂膜了。
  我做了几年接触氧化法,个人意见COD1200不是很高,你可以停止进水,加菌种,一直瀑气到水达标后,才慢慢进水,看看行不行?
  据我所知确实应该象楼上这位老兄所说,停止进水,加入活性污泥曝气,不过我想不应该是至水达标后开始进水,而应该是通过生物镜检,确定填料上所挂生物膜已形成并成熟后,再开始进水。

   (六) "最近出水水质变差,SS明显变大,应该从什么方面考虑它的原因
  1.SS明显变大,原因实在太多了,短时间的变化,可能与负荷过大有关。长期的,周期性的变化,则可能与丝状菌膨胀或者污泥老化有关。
  2.还请检查控制参数及进水成分变化情况。做出判断和处理方法。
  3.污泥龄、食微比、进水水质、前段物化处理效果、丝状菌检查等是重要的考察方法。

   (七) 生活污水处理,如果突发性地出现很多油(油成分不明确,可能是柴油,也可能是汽油或其它),请问怎样去应付?这油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地影响?
  我不知道你厂的设施有无除油的设备。如果没有,排放水中石油类可能会超标。
  作为烃类物质,应该也可以被微生物所降解,只是时间会长一些,可以的话我建议你可以在曝气池出口加设一出水挡板。由此,上部浮油可停留在曝气池中,在长时间生物氧化下也可被降解。
  但是,如果长期连续有大量含油废水进来,您可能要添加除油设备了。
  油类现象明显时大概有20多mg/l,不是所有的油都可以被微生物降解的吧?一点影响都没有吗?我们曝气池出口处有曝气,设挡板应该不可行。
  1.油类的降解是需要比较长的时间的,当然,作为我们处理来讲,油类被初步降解后,被微生物吸附,排泥时排除,同样是去除了油类物质。
  2.曝气池出口有在曝气,可以将出口处的曝气关小或关掉就行了,后段曝气太多也不利于微生物沉降的。如此可以设置挡板啦

   (八) "我想问问这个污泥龄是怎样确定的?又是怎样用来控制的?究竟用排泥量确定它还是它来确定排泥量?丝状菌应该不是问题的关键,是不是污泥浓度过大呢?大约在1000左右,或以下,进水BOD=50左右,这个污泥浓度合适吗?望赐教!谢谢!"
  1.污泥龄:是活性污泥在曝气池中的停留时间,他是控制污泥是否老化的关键控制参数,是相当重要的控制参数,此参数不加以控制很难保证生物系统正常运转。
  2.计算公式:(MLSS*曝气池有效容积)/(24小时*每小时排泥流量*MLSS回流)
  3.此参数用来控制排泥量的。
  4.首先通过运行,摸索出自己水厂的合理污泥龄控制值,此时即可指导排泥了。我的经验是超过30天,污泥就有可能老化了,当然各厂具体运行情况是不一样的。需要自己总结和摸索。任何现成的参数,也只是参考而已。
  5.污泥浓度大不大,检查食微比吧,不要小于0.1!单看,MLSS=1000,BOD5=50,你的污泥浓度是高了。

   (九) 二沉池有时出现跑泥现象是什么原因?
  我想出现二沉池跑泥的原因是很多的。
  1.生物系统处理负荷(水量和浓度)变大,可以出现跑泥,多为水量增加后,二沉池的停留时间就缩短了,活性污泥来不及沉降就流出了二沉池,由此产生跑泥。同时,进水浓度增高,会导致活性污泥活性增强,不利沉降。出水混浊而带有跑泥现象。
  2.过于低负荷运行,污泥老化后,微生物自身氧化,解絮。同样会产生跑泥。
  3.丝状菌膨胀,污泥来不及沉降也会产生跑泥现象。
  4.另外,气温低、曝气过度、PH变化过大、有毒及惰性物质进入生物系统等等,也会产生跑泥。
  5.我想,掌握这些原因,还得自己在实践中反复体会,才能灵活准确的加以判断。
  6.当然。相关检测方法也必不可少的。它是你判断的依据。

   (十) 想问问氧化沟每个廊道的MLSS应该是一样的吧?
  氧化沟各槽的污泥浓度是不一样的,而且也没有可比性。
  如果BOD太低了应该采取什么措施?还有上次你说氧化沟各廊道的MLSS不一样,我也想明
白是因为有机物逐渐减少,是吗?但我用MLSS仪测了一下各廊道,发现它们的值差不多,这是这么回事呢?
  1.我还是那句话吧,有多少有机物,就能产生多少微生物,因此,低BOD,就需要降低活性污泥浓度与之适应。刻意的提高污泥浓度,就会导致泥龄延长。而使污泥老化。
  2.对于,低B/C比的废水,应该尽量通过物化段或者水解酸化来提高,这样微生物运行时就轻松了。
  3.同时,加大生物污泥回流量来降低微生物在生物池中的停留时间,可以降低微生物老化程度。
  4.氧化沟工艺,应该说受侧池有沉淀功能的影响,其浓度应该高于中间池的浓度。
  5.你用MLSS仪测量对比,也没有太大必要的,因为,运行中有的廊道在沉淀,你如何测MLSS呢,而不同时间的测量值,我想也没有对比性吧!
  6.各廊道微生物是动态的发生着浓度的变化,处理阶段不同以及进水的影响,各时间段浓度也有区别的。对于因有机物浓度降低而导致污泥浓度分布降低,我想在氧化沟这个池体容积内还不会有明显的反应的

 

 

申明:内容来自用户上传,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问题,请点击此处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全部回复(4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jiqingchuanxun
    感谢楼主分享
    2016-05-03 15:28:03

    回复 举报
    赞同0
  • zhou_cunfei
    zhou_cunfei 板凳
    感谢分项,呵呵
    2016-03-21 10:36:21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水处理

返回版块

42.01 万条内容 · 1394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闻气味识厌氧池运行效果

  最近得了个怪癖,好上了闻污泥的味道。就我管的污水站UASB,污泥淡淡的中药味道出水就好,有点刺鼻出水就不咋的。在调试的污水站UASB开始的时候污泥很臭,慢慢的味道变淡,现在调试还未结束,味道还有点冲。  想谈谈我对气味的认识吧!  1、我觉得气味在一定程度上能反应厌氧的运行状况,比如说大粪臭应该是氨气,至少说明产甲烷不正常,有臭鸡蛋味应该是硫化氢,说明进水含硫化物,有酸味,VFA很高。。。各种味道反应了厌氧反应的不同阶段及不同反应。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