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园而建,依山而筑,傍水而居
很难得的项目,公园内的配套建筑。概念设计,其核心设计理念便是“负建筑”:将建筑藏于园林之中,不彰显,不招摇,不突兀,只为园而建,只为园而生。
因为自己不是建筑专业,只能提供一种思路,一种理念,一种风格。至于核心功能,平面布局,是由专业建筑重新设计的,此处不解释。
整个园区建筑不多,较散,此处为北侧湖心岛上重要的会所建筑,可以理解为腐败场所,不解释。另外,小的绿岛上亦围绕主岛布置了几个开敞式的茶廊。在会所建筑背侧有一观景塔,为全园制高点,用的是两年前一云塔,因为自己不是很喜欢,领导定的,所以也不解释了。
会所建筑为此部分的核心。结构上是依据地形而形成的退台式山地建筑。依据湖心岛的山势,从道路标高起,逐台而建。风格上采用现代方正的体块式布局,横向线条较为明显,基本采用直线条处理。材料上大量运用了当地山石作为外墙贴面,结合仿木条、深色反光玻璃,简洁、质朴且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一层分为两部分,地面露出的接待大厅以及藏于地形之中的服务性半地下室。入口设置了敞廊,留了一定的回车空间,作为宾客的下载区域。较低的层高在山石墙的映衬下更有穴居的味道。木格敞篷的处理却保留了一丝民居的细腻。
二层几个开间之间有一定的高差,室外通过露台阶梯的方式进行连接,大露台的设置虽然缩小了建筑的室内用途,却扩展的室外室内的链接空间,增大了景观的参与性与观赏性。室外与二层建筑体之间采用了大玻璃的隔断方式,亦采用了隔栅的吊顶处理,让室内空间得到了最大的视觉延续。
二层与一层之间,利用植物做了底部的软化处理,亦是对整个建筑体量的视觉缩小处理。配合山石、仿木的材质,更突显出建筑的融合性。
二三层建筑的过度上,利用柱的嵌入形态,既形成了二三层的有机过度,又避免了整个建筑饰面山石化的沉重感,亦增加了细腻感。
于建筑尾部通过玻璃电梯由二层直达四层,此处的电梯亦是作为整个建筑收尾制高点的装饰之用。配合木质平顶,穿插小露台,嵌入山石墙体之间,形成了一个丰满而有力的句号。
附属茶廊的建造便采用轻盈的形式及材料,以便与主体建筑之间形成有机的对比。顶部的处理和会所建筑相吻合,墙面的处理以竹格栅点缀低矮的山石墙为主,做到有虚有实,质朴得当的园林小筑。
最后说说景观跌水,老本行。虽然不是建筑,亦十分有趣。利用南宋马远的“山水一角”,将景观跌水与景观墙以现代的方式呈现,做到虽只见片山支水,却梦得高山流水。让人仿佛“望梅止渴”般欲窥园中之境。
结语:不专业,玩儿建筑。只在其意,莫问其中。
0人已收藏
1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景观规划设计
返回版块25.17 万条内容 · 275 人订阅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26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回复 举报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