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水利工程 \ 水利工程设计 \ 北方有河皆干有水皆污 南水北调为何?

北方有河皆干有水皆污 南水北调为何?

发布于:2007-09-05 12:00:05 来自:水利工程/水利工程设计 [复制转发]
据有关专家预测,到2030年我国人口达到16亿高峰时,京、津、冀地区人均水资源仅有110至240立方米,将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

  以解决京津冀用水为主要目标的南水北调是迄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

  京津冀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区,全区工农业产值占全国的百分之十二,而水资源仅占百分之一点五。一般旱年缺水93亿立方米,中等旱年缺水172亿立方米,2000年全区缺水198至301亿立方米。按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分别从长江上、中、下游引水,称为南水北调西线、中线、东线方案。三线调水总量将达到400亿立方米,占长江总水量的百分之五十。 调水路线从南至北,途径鄂、豫、冀、苏、鲁、津、京七个省市。调水距离一千多公里。

  2003年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开工,水源地——丹江口水库位于鄂、豫、陕3省交界处,工程预计2010年完工。那时,北京城里,丛林般的簇新高楼,年轮般的灰瓦胡同,上千万在此生活工作的人们,维系他们生命的大部分液体,来自3000里外的汉江。

  北京西四环桥旁边,有一块用蓝色塑料布围拢的栅栏,蓝色围布上别着硕大的白字红布标语“南水北调,精心施工”。而周围,车轮滚滚、人流滔滔。

  有多少人知道这个城市地下正在悄静而紧张地进行的工程?有多少人知道南水北调真正的含义?有多少人知道调水源头在哪里?又有多少人会感动不久就要喝上三千里迢迢北上的汉江水?

  北京南水北调办的白咸勇先生告诉我,北京永定河倒虹吸工程已经接近尾声,中线北京段西四环暗涵工程也已于五月全面开工,西四环工程将穿越五棵松地铁站,在深达二十米的地铁站下面、在四环路立交桥桩基中间进行。暗涵工程头顶车水马龙的西四环路和每天运送十余万人的一线地铁,还有盘旋叠立的立交桥和耸入云天的高楼大厦,施工难度世界罕见。全长近13公里的工程挖掘不能使用任何机械,只能靠几十个工人每天三班倒地钻在几十米深的地下,小心翼翼地、一镐一铲地进行,一班八小时的进度只有半米。

  在我的故乡、调水源头,从政府到百姓,从城市到乡村,无论男女、老少,无论机关、厂矿、学校,也无论大街小巷、酒楼、饭庄,都在发出同一个声音:“保证一江清水送北京!”这句话箴言般在故乡的山山岭岭中传诵。故乡人为着江水的北送在日夜工作着,操劳着,忙碌着,也欣喜着,尽管他们面临着太多的艰难和困苦,尽管他们就要再度扶老携幼远离家园。他们都知道北方缺水,尤其知道北京缺水(肯定比北京人自己知道得多!),于是,当他们含泪亲自拆掉自家的房屋远迁时总是对我说:“以后你在北京喝上老家的水时,给我们捎个信儿……”;又说:“水流到北京时,你站那儿拍个照片给我们寄回来……”

  我在北京西四环暗涵工程施工处,独自站了许久,许久……

全部回复(1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liuzhichao1981918
    以色列北水南调工程

      北水南调工程是以色列最大的工程项目,也是以色列国家输水工程。北水南调工程将以色列北方较为丰富的水资源输送到干旱缺水的南方。起始水源地位于以色列东北部的太巴列湖,高水位时太巴列湖可蓄水43亿立方米,除去损耗及下泄约旦河0.4亿立方米水,以色列北水南调工程年均抽太巴列湖水4.0亿立方米左右。

      北水南调工程由以色列塔哈尔公司设计,由具有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等行政职能的麦克洛公司负责建设和管理。以1953年开挖6.5公里长艾拉本隧洞为标志,该工程正式开工建设,1964年建成投入运行,前后历时11年,投资1.47亿美元。北水南调工程建地下厂房,岩洞内安装三台水泵,每台泵抽水流量为6.75立方米每秒,总抽水能力20.25立方米每秒。工程设两级泵站,第一级提升250米,第二级提升150米,再经两道倒虹吸,第一道跨越150米深凹槽,第二道槽深50米,输水隧洞总长9.31公里,明渠33公里。水在调节池经检测化验,沉沙灭菌消毒处理,达到饮用水标准后,输入内径2.8米、长77公里主干管道。调水管道向南到130公里处的特拉维夫东北部后,主干管分为东西两支继续向南延伸,直达内格夫沙漠。至20世纪80年代末,北水南调工程输水管线南北已延长到约300公里,沿途设多座泵站加压,并吸纳全国主要地表水和地下水源。同时,向外辐射的供水管道与各地区的供水管网相连通,形成全国统一调配的供水系统。

      北水南调工程的建设,由于全国南北实行统一水价,才得以在水源地200公里以外的南部发展灌溉,利用北方的水资源和南部充足的光热条件,生产出高质量的水果、蔬菜和花卉等农产品。该工程既改善了以色列水资源配置的不利状况,缓解了制约南部地区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也改善了严酷的生态环境条件,带动了南部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该工程把大片不毛之地的荒漠变为绿洲,扩大了以色列国的生存空间。

      以色列在艰难条件下建设调水工程的成功经验,对其他国家与地区改善水资源配置,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解决缺水难题,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2007-09-05 12:39:05

    回复 举报
    赞同0
  • liuzhichao1981918
    四横三纵:构建水资源的“中国网”

      中国南水北调工程分东、中、西三线。

      东线工程,即从长江下游的江苏省扬州附近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上,并连接起调蓄作用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经隧洞穿越黄河,自流至河北、天津。输水主干线长1l56公里;一路向东,经济南输水到烟台、威海,输水线路长701公里。工程分三期进行。2002年年底,东线—期工程已开工,2009年—期工程完工后,可向黄淮海平原和胶东地区的天津、河北、江苏、山东半岛年供水89亿吨,以解决津浦沿线和胶东地区的城镇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规划2030年工程全部完工后,年均可向这一地区供水148亿吨。

      西线工程: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补充黄河水资源的不足,以解决涉及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等黄河上中游六省区和渭河关中平原的缺水问题。工程分三期建设,2011年开工—期工程,2050年工程全部完工后,年可调水总量为170亿吨。

      在规划的长达五十年间,南水北调工程静态总投资高达5000亿元人民币。

      中国版图上南北流向的三条调水工程与东西流向的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纵横交叉,最终形成—个世界上罕见的水资源“中国网”。

      这是当今世界上最宏伟的跨流域调水工程!

      这是中国水利史乃至世界水利史上史无前例的工程!

      这也是世界上—个人口最多、水资源不足世界人均四分之—的国家保持良好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最紧迫的工程!

    2007-09-05 12:39:05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水利工程设计

返回版块

28.25 万条内容 · 343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水库泥沙淤积计算

请教各位大侠一个问题,水库泥沙淤积的计算怎么计算啊?有什么规范吗??谢谢谢谢啊!!!!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