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建筑方案设计 \ 关于保障房设计,弱弱的总结一下

关于保障房设计,弱弱的总结一下

发布于:2013-04-10 16:18:10 来自:建筑设计/建筑方案设计 [复制转发]


所谓“十字宅”的设计很简单,我就是想对家庭最小居住单元做一个基本的思考,觉得现在强大的商业体系之下,商业社会没有人再关注普通人关于家居的理想。
今天看到的住宅很多与实际栖居无关的功能被强化,例如商业化、标准化、模式化等设计方法将住宅变成完全量产的产品,利于销售和商业炒作的功能变成必然的导向性原则,商业地产住宅的明确的产品化、工业化的过程与建筑无关、与居住无关,一切变成与钱和时间一样的符号。对于一个初学住宅的人,他的思考应该是两个层面,住宅怎么来和住宅怎么去……




回到建筑的原点,建筑的原型起源于住宅,阿尔多罗西认为起源于原始棚屋的建筑原型;而宗教认为它来自于基督耶稣被钉死的十字架,后来我一直以为十字形只属于圣灵的空间,直到帕拉迪奥的圆厅别墅,十字形对称的空间给文艺复兴中人与神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重新的定位,我觉得具备了很多现代性的意识。再到赖特,就是十字行平面的运用,这原来是美国传统住宅的固有形式,这种平面有利于三面采光,赖特继承了这种形式,但他使空间向外伸展,上下穿差,从而产生新的空间效果。我觉得这使得住宅更有机而不是与自然对立的存在,而是更舒展更多的接触自然。柯布之所以在赖特之上,也是因为他对住宅革命行的解释,让住宅悬于空中成为一个立体的十字,让各层空间互相交流融合成三维的向度。
“十字宅”在我的建筑史意识中是抹不去的疙瘩,我想形式上的解放必须从人的解放开始。老冯说我们的现在的住宅户型设计无法抹去一种等级化的观念,我觉得十字模式可以规避这个问题,特别是在保障性住房中的兼顾平等的最小房形是相当有必要的,即利于工业化也有助于减少差异化的表征。
2.jpg




建构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理解空间的意义,我极其不希望毫无创意的利用传统的主梁体系、所谓现代主义的多米诺体系去建构新的建筑,哪怕是住宅。很传统的歌剧院,伍重可以赋予他一个完全不同的建构形式,终究印证了我的想法,建筑功能是相对稳定的、技术的、缺乏创意的,而建筑的外表是与时俱变的,什么样的外观都可以加载在同一功能上,但最终就是取决于当下结构技术可行性,以及当时社会思潮的认同度。
一讲中国古典建筑我们就想到斗拱,但还有旧时一种好玩的东西叫“鲁班锁”,几乎是类似体量的木块拼合一个坚实的木桩子,受力很合理,而且很具有娱乐性。我的灵感来源于鲁班锁的这种巧妙空间咬合与分配,每一个木块都类似一个条状的户型,采光、通风穿插之引刃而解。
我们以往的思维肯定是首先建一个结构支撑体系,然后将使用功能、维护结构插入体系,实际上来讲这是一套很繁琐的系统,终究是因为结构技术的限制。现代日本建筑基本已转向以维护结构作为支撑结构的方式,将结构和功能进行了有机的结合,正面回应了“建筑真实性”的问题,既然装饰是罪恶,于是导致了现今维护结构中再现“织理”的装饰倾向,也就是结构的取向直接由空间编织的方式决定。
所以保障性居住产品如何适宜于工业化?如何以围护结构充当整体的结构体系?如何超越一般结构的空间组织方式?必然成为我们思考的重点。


保障性住房必须变化的眼光去看,在国外Socialhouse只是理解为一种过渡性的居住方式,短时间在社会低收入阶层流转,但是中国往往在买卖保障性住宅,到底是默认社会主义的“无阶级性”还是将社会底层推向永不翻身的境地?
大学毕业进入社会,我们彻底从家庭中分离出来,我们成为真正的个体而需要真正意义上的居住单元,需要在社会和生活上寻求个人独立的时间和空间,这种阶段的社会关系与成年人、三代居、内地常住人口和私家院子是完全不同的,特别在这个问题更特殊的深圳,基本是外来人口、城市扩张迅速、常住比例小,居住产品的刚性需求大,商品住宅远远无法解决基本居住需求,导致农民房都建成摩天楼,大量农民房成为外来人口进入深圳的劳动力过渡性选择。3.jpg
过渡性的居住空间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a. 基本的生活需要。厕所和床的空间即可,厨房已经成为多余的奢侈物,刚到深圳早出晚归的生活根本无法在家就餐、享受阳光、大件衣物可以到楼顶晾晒,简单食物也无需厨房、阳台,厅房的区分也是多余。
b.消费低廉。建筑设计费用低廉、建设的费用要低廉、维护成本要低廉、以后的生活成本要低廉。
c.可变性强。过渡性居住空间必须具备一定的可变性,在生活改善后可以逐步加建或增添新的使用功能,可分可合、同时一栋标准层固定的单元,可以具有多种户型产品的可能性,形成不同层次的过渡性居住产品。
d.足基本的配套设施。压缩户型面积的前提是将大量的活动置于公共区实现共享,例如餐饮、娱乐、休闲、运动、市场、交通等等,所以对市政建设和管理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强调公共与互助。
e.授人以渔。外来人口为什么背井离乡来到深圳,因为深圳具有强大的体质外力量使具有基本文化素质的劳动力可以较低门槛尽快上岗,从而积累工作经验、接触先进技术、掌握更多的生存技能,住宅成为孵化器。
f.统邻里关系。内地和农村进入城市生活,或者是从学校进入城市的人群,不能过度强调整齐划一、功能分区、一尘不染、高墙大院,应倡导开放式的社区理念,提倡不同年龄层次的人聚居,保留传统和谐的社区关系,有助于生活的心态的成熟与融合 。


5.jpg




中国传统城市最典型的特征是什么?就是集市。从《清明上河图》到历代的名画、只要是描绘城市生活的都离不开寻常市井的场景,最有吸引力的城市生活也都集中在街市上。我们设计的保障性住房如果是尊重个体的话,也就要考虑到将各种居住空间组合成相关社会活动场所的集群。
但是,现代主义以后城市强化功能严格分区,居住、商业、工业、教育、行政等都独立,面对的主要是工业化的问题,应对工业革命盲目扩张带来系列城市问题,而信息化的时代、工业化的内涵已经是完全改变,同样的公司、工厂不需要进行高强度、高污染的劳动,通过网络化完成商品信息的整合管理才是创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现在很多社区改造的案例已经应证这一点。筒子楼——安置楼——商住楼——SOHO——loft办公——传统办公楼——写字楼——高端商务中心——总部大楼……,在深圳公司的这种发展路径很清晰的。
在现代主义之后的主要反思都是在于对分区的批判,雅各布斯的核心思想也就是要建立一个充满社区活力的混合型城市系统,以对抗现代主义急速建设以后带来各种社会问题。以A.史密森和P.史密森夫妇、A.范·艾克为代表的一批人向《雅典宪章》中的城市四大功能(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提出挑战,他们不满意老一代建筑师们停留在改良的功能主义上,认为城市面貌应有较为复杂的图形,才能满足对城市可识别性的要求。”空中街道”在金巷住宅竞赛中提出,并多次出现在日后他们的建筑方案设计中,最后在罗宾花园住宅项目得以实现。最主要的问题是西方人口聚居密度无法与亚洲城市相比,亚洲历史上都是大量群居的农业社会,形成的社会关系也与西方决然不同的,而且在高度分区的情况之下,也很难形成街道活力,更甭提空中街道。
结论是,在当下的生产方式和新生产工具的前提下研究居住与其他功能的混合的可能性,居住单体可以是具有多个非基本居住功能的组合单元。
a.功能复合。选择深圳发展,最主要的并非是居住的舒服和生活的安逸,而是深圳到处充满的创业、创新的机会,有敢为人先的精神去闯出自己的道路,去寻找自己与众不同的价值。所以这种特殊的过渡居住单元中居室本身并不是主要空间,居住代表着一个创业的原点,必须兼容工作间、会客、接待、储藏等商务功能。
b.多人居住。可能一户同时居住多人,多人具有平等的关系,于是互相的交流空间成为强化的重点,平等的无级差的空间伦理是值得推崇的,成为一个居住Team,而不是单纯的空间交集。
c.功能集群。每个居住单元,而不是每个睡觉的单元。所以,这个标准的单元同时具有休息、工作、娱乐、公共交流、以及排污区。这些功能不一定封闭,可以是部分开放性的,每一个模块与其他无数单元的模块通过某种方式排列组合起来,可以用参数化来算一下。也不一定都具有各个部门,就算没有也可以享用公共的。如此类推,可以形成艺术家的集群、教师的集群、黑客的集群、建筑师的集群空间,针对每群人的生活方式来排列组合,从而形成适应各类过渡人群习惯的生活空间。





2.jpg


3.jpg


5.jpg

全部回复(25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beishidesign
    beishidesign 沙发

    谢谢楼主的无私奉献,学习中,,学习中 学习中
    2013-12-05 00:46:05

    回复 举报
    赞同0
  • wangshanjunx
    wangshanjunx 板凳
    不错不错,总结的很好,学习了,谢谢楼主
    2013-12-04 15:17:04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建筑方案设计

返回版块

20.81 万条内容 · 271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求农村130平米小别墅设计图。各位大神、小弟求赐图、

求农村130平米小别墅设计图。各位大神、小弟求赐图、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