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站务休闲 \ 闲聊茶吧 \ 中国体育史十大最应夺得奥运冠军却无缘奥运金牌的选手

中国体育史十大最应夺得奥运冠军却无缘奥运金牌的选手

发布于:2007-08-31 15:21:31 来自:站务休闲/闲聊茶吧 [复制转发]
说明:一,不包括冬季项目运动员;二,没参加过奥运会的不算;三,未退役的不算;四,注意了,昙花一现的不算;五,以下按时间顺序.
  
   1.朱建华 (男,田径,上海)
   朱建华恐怕是中国奥运史上大热倒灶的第一人了.在1984年奥运会前一年,他三破男子跳高世界纪录,在国人心中所引起的轰动绝不在今天的刘翔之下.带着刚刚创造的2米39的新世界纪录的辉煌,朱建华走进洛杉矶的田径场,最终带回的只是一枚铜牌.那个属于中国体育美好回忆的洛杉矶之夏,对于朱建华无疑是极其苦涩的.从2米39到2米31的高度落差,就是所有人心中巨大的期望落差,化作一道沟永远地刻在了朱建华的心上.
   但朱建华依然无愧一代名将,用是否奥运冠军这一个标准来衡量运动员是不公平的.三破世界纪录,夺得中国田径史上首枚奥运奖牌和首枚世锦赛奖牌,这些辉煌足以使他名垂青史,成为后辈敬仰的高峰.看看现在中国跳高的低迷水平,怎不使田径人惭愧.
   反思朱建华的失利就是反思过高的期望值给了他巨大的压力,比赛比得是发挥而不是比以往成绩.更何况,朱建华三破世界纪录两次是在国内比赛,一次是在普通国际赛,并未在真正的世界大赛上历经风雨.或许原本就不应把世界纪录看得这么重,那是过去年代火一般的热情打在体育上的沉重标记,现在回头来看体会更深.
   2.何灼强 (男,举重,广东)
   中国体育军团在汉城奥运会上的溃败始自于谁,恐怕多半要和何灼强扯上关系.在中国代表团精心盘算的牌局里,何灼强就是一张早早倒下的重量级多米诺骨牌.六次试举四次失败,在男子52公斤级的举重台上,何灼强完全失去了在奥运会前曾两次打破总成绩世界纪录的风采,奥运冠军的梦想被无情的杠铃砸得粉碎.能凭借仅有的两次试举成功,捡到一块铜牌已属幸运.以强势姿态出征汉城的何灼强在奥运会第一天的失败让人大跌眼镜,似乎也预示了中国代表团不妙的前景.
   尽管有太多的理由来解释何灼强的失利,比如伤病等,但如此高的试举失败率必定是心理出了问题.自从1987年何灼强在六运会上一举打破总成绩世界纪录,刷新我国举重的辉煌历史后,他便从此高耸入云难再回头.带给他的除了鲜花掌声,还有"许胜不许败"的境地.一枚沉甸甸的奥运金牌被人预约给了他,这枚金牌是更近了还是更远了就说不清了,反正是变得更重了,足以压垮一个刚满二十岁的年轻人.纵然他有强大的实力和天赋,也无法制住内心的紊乱,杠铃也就不听使唤了.
   输了又怎样,金牌又如何.原本胜败就是兵家常事,比赛的胜负更需淡然待之,奥运会亦不过如此.既然英名已在,足以令人敬佩,何需奥运证明.
   3.焦志敏 (女,乒乓球,黑龙江)
   谁也不应否认在八十年代百花齐放高手如云的中国女子乒乓球队里,焦志敏是真正的第一.她的球技,她的气质和魅力,她的跨国婚恋,她的多舛乒球生涯等等注定了她是中国乒乓球史上的一个传奇.在汉城奥运会上,她不得不通过让球,来割断自己的奥运金牌梦.这是何等的残酷与痛苦,竟成为了她在乒坛的休止符.
   汉城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的接连失败,使得较晚参赛的乒乓球队承受了更大的压力,所有人都在等着乒乓球队来救主.女单四强很明朗,中国参赛三人全部入围,焦志敏对李惠芬,陈静对捷克斯洛伐克的赫拉霍娃.为了确保这枚金牌,领导和教练组决定焦志敏让球给李惠芬.原因在于一年前的39届世乒赛上,焦志敏输给过赫拉霍娃,而一旦小将陈静抵挡不住赫,由李惠芬去完成夺金任务更有把握.
   命运对于焦志敏是残酷的,也是在捉弄她.仅仅是在39届世乒赛上意外2:3输给了这位欧洲名将,就导致了在一年后的奥运会上,因为这位赫拉霍娃成为中国队夺金的最后拦路虎,而不得不让球给李惠芬.随后陈静接连战胜赫和李,登顶冠军.焦志敏战胜赫获得铜牌,以证明自己.如果不是赫拉霍娃这根焦志敏命中的梗,她极有可能接连获得世乒赛和奥运会的冠军.而在女双决赛中,她和陈静也发挥一般输给了当时状态不错兼有东道主之利的梁英子和玄静和.奥运会后,焦志敏心灰意冷,退出乒坛.在后来多次的访谈中,她坦承在汉城的让球是她压根没想到的,打击之大无异于摧残,而且她有十足的信心如果她入决赛能战胜年轻小将陈静.
   徐寅生曾对于焦志敏的让球表态,认为评论此事一定要在当时的形势下来看.在汉城到处惨败的中国军团,神经高度紧绷,承受着巨大压力,对每一个有机会夺金的项目渴望之极.即使是中国三大女单高手围剿一个三人都能战而胜之的赫拉霍娃,也是如临大敌,亲手导演了一出让球悲剧.让球,这个曾是国乒集体荣誉至上的象征的假球行为,今天你让我明天我让你,让出了何智丽的"叛逆和仇恨",让得王皓被柳承敏打得落花流水,无异于自己打自己嘴巴.一代球后焦志敏被让得无冕而终,没有世乒赛和奥运会女单冠军,只带着两届全运会和一届亚运会女单冠军从此嫁入南韩.
   4.谭良德 (男,跳水,广东)
   连续三届奥运会获得同一个项目的银牌,是一种苦涩还是骄傲?在中国跳水队辉煌的历史中,蝉联奥运会冠军的大有人在,高敏、伏明霞、熊倪都功德圆满,凭借一枚奥运会金牌功成名就的也不在少数,周继红、许艳梅、孙淑伟、彭勃,还有那些有幸参加双人跳水的后来者,怎么着也能凑个奥运冠军.唯独是谭良德,在一汪碧水里耗尽自己的青春,用三枚苦涩却也沉甸甸的银牌,回报了他对跳水运动的执着.在喜爱谭良德的体育迷心中,1984-1992这跨越三届奥运会的八年里,谭良德用他的高超技术和独特气质展现在大家面前,成为那个时代里珍贵而难忘的回忆.
   1984年的洛杉矶,谭良德初出茅庐便夺得银牌,可喜可贺,英雄少年意气风发.输给跳水王子洛加尼斯是技不如人,也从此开始了和洛加尼斯的较量.1986年世锦赛上再次负于洛而获得亚军,此时的谭良德已经成长为中国男子跳水的领军人物,成为中国男子跳水开始在世界舞台摘金夺银的开拓者.1988年的汉城堪称是他和洛的最后大决战,可惜的是在跳水这样的打分项目里,要超越洛加尼斯的技术易,要超过洛加尼斯的声名难.在半斤八两的情况下,钟情于洛而希望洛能有完美结局的裁判们很难会将金牌给谭挂上.小熊倪在跳台上的表现那么完美,却仍无法见金,何况是谭.当然,谭良德在洛的盛名之下自信心不够缺乏霸气也是他无法突破洛的原因,这是他的弱点.在洛加尼斯预赛出现重大失误并受伤的情况下,未能给洛施加太多压力,错失良机.待撑到1992年巴塞罗那时,谭良德也已英雄迟暮,虽然预赛第一,但最终负于美国的伦奇再获银牌.裁判们似乎也不想中国包揽跳水的全部四金,在中国四大夺金王牌里他们找到了谭良德这最弱的一环,给了他第三枚奥运银牌.
   5.赵剑华 (男,羽毛球,江苏)
   1992年的巴塞罗那对于中国羽毛球队来说是黑暗的,称霸世界羽坛的中国在羽毛球的奥运处子秀上演砸了.带着一银四铜的惨败,中国羽毛球队开始坠入低谷,而一代球王赵剑华也带着终生遗憾从此告别国际赛场.
   八十年代国际羽坛的"四大天王"是如此激情飞扬,为我们奉献了多少经典比赛,开启了多少人的羽毛球情结.可惜天妒英才,羽毛球在1992年才姗姗来迟地加入奥运大家庭.留下末代天王赵剑华撑到了奥运会,尽管此时的赵已不算在最颠峰的时候,却也依然有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感觉.从北京亚运会到全英赛再到世锦赛,赵剑华一路高奏凯歌,横扫天下.同为四大天王的弗罗斯特曾评价说,"赵是最能展现羽毛球运动真谛的人."的确,赵剑华过人的球技和不凡的气质留给球迷的就是完美两个字.1985年,年仅20岁的赵剑华就击败各路强手,夺得全英赛的男单冠军震惊国际羽坛.但是,赵剑华此后的羽球生涯却总是和不顺利联系在一起,还曾因病休养.直到1991年他才首夺世锦赛男单冠军.
   1992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原本应该是赵剑华的完美收官.不料,作为最大热门的他却在1/4决赛中意外输给了印尼的蔡祥林.一代球王赵剑华的奥运冠军梦想就此破灭,而最后登顶奥运冠军的却是他多次的手下败将印尼的魏仁芳.在喜爱赵剑华的球迷心中,这是一个无法接受的结果.赵就是偶像,就是英雄,一段激情澎湃的岁月为何总是要以悲痛来作告别?但是,这就是竞技体育的残酷性,也是魅力所在.英雄也有老去的一天,赵亦如此.谁也不能百战百胜,赵自然也不例外.没有奥运冠军,赵剑华依然完美.

全部回复(3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glian.c
    glian.c 沙发
    人不可与命争哦。。。


    2007-09-02 15:17:02

    回复 举报
    赞同0
  • kflchh
    kflchh 板凳
    其实中国的体育人才也是层出不穷的!

    怪只怪有时候运气不好啊!
    2007-08-31 21:56:31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闲聊茶吧

返回版块

114.53 万条内容 · 187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建筑结构人交友群

喜欢篮球的建筑结构人可以加入一起讨论结构方面的问题,大家有同一的爱好交流起来更好。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