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水利工程 \ 农田土整 \ 清代河西走廊的水利纷争与水资源分配制度

清代河西走廊的水利纷争与水资源分配制度

发布于:2007-08-27 16:10:27 来自:水利工程/农田土整 [复制转发]
[摘要]清代河西走廊建立了渠坝,进行农业灌溉。水利纷争是清代河西走廊主要的社会问题之一,这种争水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同一流域上下游各县之间的争水,一县中各渠坝之间的争水。争水矛盾的产生,有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地方政府制定了详细的分水制度,力求调节共同用水和平均用水,发挥了国家的社会职能。但水资源短缺限制了河西走廊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河西走廊的分水制度,对今天由"工程水利"转向"资源水利"、可持续发展的水利事业,仍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清代 河西走廊;水利纷争;分水制度

清代河西走廊的水利问题,学术界已有的研究成果在两个方面比较突出:一是综述水利工程和灌溉面积[1],二是梳理"水案"文献[2],这些都是很有意义的。作者以为,这个问题还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继续进行深入的研究:一方面分析争水矛盾的类型、原因、性质等,并与其他地区争地矛盾比较,另一方面研究地方政府为解决水利纠纷而采取的分水制度及其作用等问题,以期比较全面地认识河西走廊的水利问题,并对今天由"工程水利"转向"资源水利"、可持续发展的水利事业提供一定的历史经验。

一 争水矛盾的主要类型、原因

甘肃河西走廊处于干旱区,有大小河流57条。清代河西走廊各县大修渠坝,充分利用河水、泉水、山谷水来浇灌农田。河流所经之处,各县、各渠之间经常发生争水纠纷。争水是河西走廊地区主要的社会矛盾,乾隆《古浪县志》云:"河西讼案之大者,莫过于水利,一起争讼,连年不解,或截坝填河,或聚众独打,如武威之乌牛、高头坝,其往事可鉴也。"[3]府县断案即处理争水纠纷的文案,一般存之于档案、碑石、方志中,称为"水案"、"水碑记"、"水利碑文"、"断案碑文",其目的是杜争竞而垂久远,但今天看,它们反映了河西走廊的争水矛盾,和政府行使调节共同用水和平均用水的社会职能。以黑河、石羊河等流域为例,河西走廊水利纷争的主要类型有两种,一是河流上下游各县之间的争水;二是一县内各渠坝之间的争水。
黑河流域下游高台县,与上游抚彝厅(今甘肃临泽县)、武威县之间的争水,主要有镇夷五堡案、丰稔渠口案。
镇夷五堡案 高台县镇夷五堡处于黑河下游,上游的张掖、抚彝、高台各县往往渠截断水流。康熙五十八年,高台县镇夷五堡生员岳某等,向陕甘总督年羹尧控诉,"蒙奏准定案,以芒种前十日,委安苏道宪亲赴张、抚、高各渠,封闭渠口十日,裨河水下流,浇灌镇夷五堡及毛目二屯田苗,十日之内不遵定章擅犯水规渠分,每一时罚制钱二百串文,各县不得干预。历办俱有成案。近年芒种以前,安肃道宪转委毛目分县率领丁夫,驻高(台)均水,威权一如遇道宪。"[4]
丰稔渠口案 黑河西流,由抚彝而高台,高台县之丰稔渠口在抚彝之小鲁渠界内,明万历间修成,渠口广三丈,底宽二丈,两岸各高七尺,厚三丈,渠成水到,两无争竞。清末,"近数十年以来,屡遇大水冲塌渠(提)[堤],小鲁渠有泛滥之患,丰稔渠有旱乾之忧。每当春夏引水灌田,动辄兴讼,已非一日"。原因是渠堤不固,以致两受其害。光绪三年,经抚彝厅、高台县断令"丰稔渠派夫修筑渠堤,以三丈为度,小鲁渠不得阻滞,……渠堤筑成后,并令堤岸两旁栽杨树三百株,以固堤根。小鲁渠谊属地主,应随时防(获)[护]不得伤损,以尽同井相助之义。以后……渠沿设有不固,即由丰稔渠民人备夫修补,小鲁渠民不得阻滞勒肯,两造遵依,均无异言,各具切结投呈(抚彝)厅(高台)县两处备案"[5]。以上各水案,都是黑河上下游各县之间发生的争水矛盾。

全部回复(5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山水之间
    山水之间 沙发
    水源水权可见什么时候都有纷争。最主要的我觉得我国还是农业立国,水对农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008-01-25 22:51:25

    回复 举报
    赞同0
  • tcslsjs
    tcslsjs 板凳
    我是研究水利史的
    好好学习学习啊
    2008-01-25 16:24:25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农田土整

返回版块

5.03 万条内容 · 118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请教,谢谢

一直弄不明白,计算水头损失的公式1.94800×(Q^1.77)/(D^4.77)×L2.0.595×(Q^1.77)/(D^4.77)×L这两个公式的差别在哪?是流量的单位带入不同么?麻烦指教下,非常感谢~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