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水利工程 \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 污染企业再胜诉 为何11年治不了一污染企业?

污染企业再胜诉 为何11年治不了一污染企业?

发布于:2007-08-24 14:17:24 来自:水利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复制转发]
北海市中级人民法院最近裁决,撤销北海市政府对群华公司的关停处罚。这个因环境污染与政府抗衡11年的企业,再一次成为胜者。

  治污11年

  群华公司是北海市一家私营鱼粉生产企业,利用各种低值小杂鱼和水产品加工的下脚料,生产禽畜和水产养殖饲料鱼粉。由于近年养殖业快速发展,鱼粉在市场上畅销,但这种产品生产过程的恶臭对空气污染大。

  群华公司位于北海市地角街道办事处居民区内,一墙之隔为地角中学,附近有市场、民居等。1996年起,群华公司被周边学校和居委会投诉,污染被媒体曝光,当年11月,北海市政府发文责令其限期整改。1999年,北海市政府为根治鱼粉恶臭,保护城市环境,决定关闭市区全部鱼粉加工企业,13家鱼粉厂全部搬迁到远郊,但群华公司认为这一要求“于法无据”,拒绝搬迁,第一次关停失败。

  2000年5月,由于居民投诉,加上其他搬迁的鱼粉生产企业反应强烈,市政府向群华公司下达“关停令”,群华公司向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申请行政复议,复议决定认为“北海市环保局认定群华公司逾期未完成限期治理任务与事实不符”,关闭决定被撤销;2004年1月,北海市政府再度要求群华公司“限期治理”,2005年11月,经环保部门验收“未完成限期治理”,决定关闭;群华公司申请行政复议,2006年9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下达《复议决定书》,维持关闭决定,群华公司随后向法院起诉要求撤销关闭决定,法院一审作出上述判决。

  “技术”之争

  北海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撤销“关停令”,主要有3点理由:一是环保部门对群华公司监测、鉴定的文书,没有现场监测人员签名,未能提供委托鉴定的单位及人员具备资格的证明;其二,部分监测仪器没有经过检定,违反计量法“未经检定或检定不合格,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能使用”的规定;其三,一些监测手段不符合规定,超出计量认证所批准的范围。

  北海市环保局一名负责人告诉记者,环保监测报告在各个项目和环节检测后形成,现场人员一般只在原始记录上签名,并非签在最后的报告中,全国环境监测管理条例、全国环境监测管理制度(试行)等并无规定要在最后报告签名;庭审时未要求提供检验仪器的检定证明;而所谓“不符合规定”的监测手段,属于环保监测机构使用的常规办法,其仪器经过省级专业机构检定。环境监测符合技术规程,其结论应具有法律效力。

  据了解,由于全国恶臭监测机构很少,北海市专门委托天津市国家环境保护恶臭污染重点实验室进行检测。“国家重点实验室毫无疑问具有技术权威性,但没有任何文件和规定载明其具备鉴定资格。”这名负责人透露,天津的实验室不愿介入纠纷,拒绝出具相关证明。

  事实上,监测的“技术”之争,一直是环保部门与群华公司争执的焦点。群华公司认为自己并非不可治理必须关闭的“严重污染企业”,甚至认为鱼粉味道不属于“恶臭”,环保部门拿不出这种气味对人体有害的证明。为了证明无害,公司负责人一次在北海市市长检查时当场将鱼粉塞进嘴里;公司认为废气属于“有组织排放”,不认同监测人员按“非组织排放”在厂界外采样;由于目前臭气检测缺乏专用仪器,普遍以“鼻嗅”方法监测,群华公司认为鼻嗅误差大,不予认同。此外,群华公司还认为“北海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为环保局下属机构,不具独立性,监测结论缺乏公正性,不具法律效力,他们曾专门邀请广西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取样监测,得出“达标”结论。
让执法腰杆硬起来

  一些人士说,与不少地方“一纸命令”就关闭污染企业的做法相比,这一案例反映出环保执法“依法行政”的“软肋”。

  按环境保护法,对污染企业“限期治理”和“责令停业关闭”均由县以上政府决定。其“流程”如下:群众投诉—环保部门检测—上报政府决定“限期治理”—听证—企业向上一级政府申请复议—维持决定—着手治理—环保部门验收未达标—上报政府决定关闭—听证—企业向上一级政府申请复议—维持决定—企业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但“流程”走下来远不会这么“顺利”:检测数据可能不准确,需要反复进行;环保部门请示政府到作出行政处罚,可能因这样那样的原因延误;上级政府复议可能否决其处罚决定;加上治理本身耗时数月甚至半年以上,使得对污染企业的依法治理极易演变成旷日持久的苦斗。群华公司对政府每一次行政处罚都用足所有程序,而且几乎都是在最后期限前提出听证或复议申请。

  环保执法还受到非法律因素影响,如环保部门对群众投诉是否重视,政府对污染问题是否有足够认识等。记者从有关材料看到,北海市政府2005年11月8日作出关闭群华公司决定,2006年1月2日,群华公司向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申请复议,同年3月1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以“情况复杂”为由,将复议决定延期至4月

  10日。按行政复议法规定,延期最多不能超过30天,但直到2006年9月12日,维持关闭处罚的复议决定才来。

  11年缠斗,群华公司在反复的限期治理中投入数百万元资金,现址继续生产几不可能;而政府方面行政权威受到损害,北海市环保局在对群华公司行政处罚的过程中,曾就案件涉及的文件或法律规章、技术规程问题,频繁往返广西法制办、国家环保总局、国家环境监测总站等,耗费大量人力、财力,局里还专门成立了恶臭检验实验室。

  在得悉行政官司败诉后,环保局一名负责人悲不自抑:“十几年解决不了群众长期投诉的污染,环境执法应如何做?”

  北海市律师协会一位负责人说,这一案子谁输谁赢,有待高院的二审判决,但此案件值得反省。本案中限期治理共6个项目,只要有一项不达标就可能认定未完成限期治理,那么在从执法技巧上,只需选择容易的项目进行监测和取证,而对于“恶臭”等容易引起争议的项目的监测,在进行行政处罚时,应考虑避开使用,以免成为行政处罚相对方行政复议和诉讼的抗辩理由。
  • 山水之间
    山水之间 沙发
    够复杂的.
    2007-08-25 07:43:25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返回版块

4.6 万条内容 · 234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洞庭湖劫后重生 污染重灾区变脸成"治污典型"

沿长江而下,穿过三峡,一个大湖赫然在目,这就是洞庭湖——中国第二大淡水湖,这里还是全球最重要的湿地之一。千百年来,洞庭湖以其物产丰饶无私地哺育着沿湖上千万人民,并在维系整个长江中游的生态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过度开发却使洞庭湖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水质不断恶化。特别是2000年以后,沿湖地区冒出来200多家小造纸企业,每年非法排入洞庭湖的造纸废水上亿吨,使得原本清澈的湖水变成了污浊的“酱油水”。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