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结构 \ 混凝土结构 \ 高层建筑结构合理性布置探析

高层建筑结构合理性布置探析

发布于:2012-12-13 15:00:13 来自:建筑结构/混凝土结构 [复制转发]
高层建筑结构合理性布置探析
前言
高层建筑结构要抵抗竖向和水平荷载,在地震区,还要抵抗地震作用。因此,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时,不仅要求结构具有足够的强度,而且还要求有足够的刚度,高层建筑结构应具有足够的延性。这样才可以在满足使用条件下能达到既安全又经济的设计要求。
1 高层建筑平面布置的合理性
(1)结构平面布置必须考虑有利于抵抗水平和竖向荷载,受力明确,传力直接,力争均匀对称,减少扭转的影响。在地震作用下,建筑平面要力求简单规则,风力作用下则可适当放宽。
抗震设防的高层建筑,平面形状宜简单、对称、规则,以减少震害。除平面形状外,各部分尺寸都有一定的要求。首先,平面的长度比不宜过大,L/B一般宜小于6,以避免两端相距太远,震动不同步,由于复杂的振动形态而使结构受到损害。长矩形平面的尺寸目前一般在70-80M以内。
为了保证楼板在平面内有很大的刚度,也为了防止或减轻建筑物各部分之间振动不同步,建筑平面的外伸段长度C应尽可能小。平面凹人后,楼板的宽度应予保证,Z形平面的重叠部分应有足够长度。另外,由于在凹角附近,楼板容易产生应力集中,要加强楼板的配筋。在设汁中,L/R的数值7度设防时最好不超过4;8度设防时最好不超过3,C/D的数值最好不超过1.0.
(2)为了防止楼板削弱后产生过大的应力集中,楼电梯间不宜设在平面凹角部位和端部角区,但建筑布置上,从功能考虑,往往在上述部位设楼电梯间。如果确实非设不可 ,则应采用剪力墙筒体予以加强。
(3)在高层建筑周边设置低层裙房时,裙房可以单边、两边和三边围合设置,甚至高层主楼置于裙房内.当裙房面积较小,与主楼相比其刚度也不大时,上、下层刚度中心不一致而产生的扭转影响较小,可以采用偏置形式;当裙房面积较大,裙房边长与主楼边长之比大于1.5时,宜采用内置式。
(4) 高层建筑物设置了伸缩缝、沉降缝或防震缝后,独立的结构单元就是由这些缝划分出来的各个部分。各独立的结构单元平面形状和刚度对称,有利于减少地震时由于扭转产生的震害。平面不规则、刚度偏心的建筑物,在地震中容易受到较严重的破坏。因此,在设计中宜尽量减小刚度的偏心。如果建筑物平面不规则、刚度明显偏心,则应在设计时用较精确的内力分析方法考虑偏心的影响,并在配筋构造上对边、角部位予以加强。
(5)平面过于狭长的建筑物在地震时由于两端地震波输人有位相差而容易产生不规则振动,产生较大的震害,平面有较长的外伸时。外伸段容易产生局部振动而引发凹角处破坏。需要抗震设防的A级高度钢筋混凝上高层建筑,其平面布置宜符合下列要求: 1)平面宜简单、规则、对称、减少偏心,否则应考虑扭转不利影响; 2)平面长度不宜过长,突出部分长度L不宜过大,凹角处宜采取加强措施。
(6)抗震设计的B级高度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复杂高层建筑,其平面布置应简单、规则,减少偏心。
(7)角部重叠和细腰形的平面图形,在中央部位形成狭窄部分,在地震中容易产生震害,尤其在凹角部位,因为应力集中容易使楼板开裂、破坏。这些部位应采用加大楼板厚度,增加板内配筋设置集中配筋的边梁,配置45°斜向钢筋等方法予以加强。
当楼板平面过于狭长、有较大的凹人和开洞而使楼板有过大削弱时,应在设计中考虑楼板变形产生的不利影响。楼面凹人和开洞尺寸不宜大于楼面宽度的一半,楼板开洞总面积不宜超过楼面面积的30% ;在扣除凹人和开洞后,楼板在任一方向的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5M。且开洞后每一边的楼板净宽度不应小于2M。
(8)抗震设计时,当建筑物平面形状复杂而又无法调整其平面形状和结构布置使之成为较规则的结构时,宜设置防震缝将其划分为较简单的几个结构单元。
2 高层建筑结构竖向布置的合理性
(1)历次地震震害表明:结构刚度沿竖向突变、外形外挑内收等,都会产生变形在某些楼层的过分集中,出现严重震害甚至倒塌。所以设计中应力求自下而上刚度逐渐、均匀减小,体型均匀不突变。1995年阪神地震中,大阪和神户市不少建筑产生中部楼层严重破坏的现象,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结构刚度在中部楼层产生突变。有些是柱截面尺寸和混凝土强度在中部楼层突然减小。有些是由于使用要求而剪力墙在中部楼层突然取消,这些都引发了楼层刚度的突变而产生严重震害。
(2)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结构。其楼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于相邻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70%或其上相邻三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 %。结构竖向抗侧力构件不宜不连续楼层的侧向刚度可取地震作用下该楼层剪力和该楼层层间位移的比值。
(3)A级高度高层建筑的楼层层间抗侧力结构的承载力不宜小于其上一层的80% ,不应小于其上一层的56.5%.B级高度高层建筑的楼层层间抗侧力结构的承载力不应小于其上一层的75% 。(楼层层间杭侧力结构承载力是指在所考虑的水平地震作用方向上,该层全部柱及剪力墙的受剪承载力之和。)
(4)抗震设计时,当结构上部楼层收进部位到室外地面的高度H1与房屋高度H之比大于0.2时,上部楼层收进后的水平尺寸B1,不宜小于下部楼层水平尺寸B的0.75倍.。当上部结构楼层相对于下部楼层外挑时,下部楼层的水平尺寸B不宜小于上部楼层水平尺寸B1的0.9倍,且水平外挑尺寸A不宜大于4M.
(5)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的计算分析和试验研究表明,当结构上部楼层相对于下部楼层收进时,收进的部位越高、收进后的平面尺寸越小,结构的高振型反应越明显,因此对收进后的平面尺寸加以限制。当上部结构楼层相对于下部楼层外挑时,结构的扭转效应和竖向地震作用效应明显,对抗震不利,因此对其外挑尺寸加以限制,设计上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影响。
(6)结构刚度沿竖向突变、外形外挑或内收等,都会产生某些楼层的变形过分集中,出现严重展害甚至倒塌。所以设计中应力求使结构刚度自下而上逐渐均匀减小,体形均匀、不突变。
(7)顶层取消部分墙、柱而形成空旷房间时,其楼层侧向刚度和承载力可能比其下部楼层相差较多,是不利于抗震的结构,应进行详细的计算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构造措施。如采用弹性时程分析进行补充计算、柱子箍筋应全长加密配置、大跨度屋面构件要考虑:
1)减小土的重量,降低地基的附加压力;
2)提高地基土的承载能力;
3)减少地震作用对上部结构的影响。

全部回复(6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陈工123
    陈工123 沙发
    谢谢楼主分享!!!!
    2015-03-02 09:35:02

    回复 举报
    赞同0
  • yanwenxiang
    yanwenxiang 板凳
    原来瑞,,,,,,,,,,,,,,,,,,,,
    2015-02-22 09:18:22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混凝土结构

返回版块

140.2 万条内容 · 2151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高层建筑后浇带施工注意事项

高层建筑后浇带施工注意事项后浇带作为超长建筑不留温度伸缩缝及高层建筑高层部分与裙房之间不留沉降缝的技术措施,已经普遍使用。但如在施工过程中有些环节注意不到,往往会使后浇带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还可能给施工带来不便,给结构造成隐患。结合我们近十年来施工高层建筑工程后浇带的做法,就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谈几点体会。 1.模板支撑系统要独立 作为温度后浇带,一般要求砼浇注的间隔时间不少于60天;沉降后浇带要求高层部分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再浇注砼,间隔时间可能要几个月甚至十几个月。在这期间,后续工程还要往上施工,已施工过的后浇带两侧面的梁板结构就变成了悬挑构件,且要承受上部其他结构层的自重和施工荷载,单靠正常施工的模板支撑系统远远不够。因此,后浇带下及其两侧各1m范围内的模板及支撑必须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经过计算独立设置,确保受力和稳定。否则,可能会造成梁板上部裂缝或后浇带部位下挠,顶板面不平下沉等质量事故。这部分支撑尽量采用上下可调支撑,待结构砼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逐根卸荷随即再旋紧撑牢,以避免原支撑层层满负荷往下传力,致使最下层无支撑结构受力和挠度过大的不合理情况。 1.1后浇带两侧保留受荷支撑不少于两排,排距不大于1m(包括梁板支撑均应保留)。该部分模板支撑系统要相对独立,以便于其他模板及支撑的正常拆除和周转。 1.2被后浇带断开而形成悬臂的结构梁,要留有早拆支撑,以备其他支撑拆除后留作受荷支撑(其他支撑的拆除时间以该梁砼强度达到设计值的100%和上一层梁砼强度≥75%设计值为准)。早拆支撑的间距应以计算确定,计算时可考虑扣除该悬挑梁所能承担的荷重,其他荷载(包括本层结构部分荷载和上一层结构施工荷载)由早拆支撑承担。如果一般φ48壁厚3mm普通钢管受力不够(或间距过密时),应换撑120×120或150×150方木。 1.3后浇带保留的支撑,水平方向应可靠拉结,以防失稳。 1.4对地下室较厚底板、大梁等属大体积砼的后浇带,两侧必须设置专用模板和支撑,以防止砼漏浆而使后浇带底部断不开。对地下室有防水抗渗要求的,还应留设止水带或作企口模板,以防后浇带处渗水。 2.后浇带内钢筋应区别后浇带性质认真处理 后浇带按使用功能划分有温度后浇带和沉降后浇带两种,施工中要区别后浇带性质,分别采取不同的措施予以处理。 2.1温度后浇带主要是为了解决后浇带砼浇灌前,其两侧结构砼的收缩变形。因此,为了保证在这期间砼的自由变形,后浇带内垂直于后浇带的受力钢筋必须断开;这一点在施工过程中往往被忽视,致使后浇带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断开钢筋的位置,应尽量相互交错在后浇带两侧面,以利于再连接时接头位置相互错开。为了方便施工,一般可按正常配筋穿过后浇带,施工完该层砼后3天内用气割将垂直于后浇带的主筋割断,断隙一般在5mm左右,待满足后浇带间隔时间后,采用水平钢筋窄间隙电弧焊工艺把断开的钢筋再焊接起来。 2.2沉降后浇带主要是考虑高层部分结构和裙房之间沉降差而设置的。后浇带宽度一般在0.8~1.0m。在这个区段内,两侧的结构沉降差反应到钢筋上所产生的钢筋应力和应变,相对来说不太大,不致影响到结构的沉降。因此,沉降后浇带钢筋一般可不考虑断开。但在施工中应注意,基础或地下室底板及地梁的后浇带,其下垫层砼不宜浇注太厚(宜减薄3cm左右),下部钢筋必须垫加厚垫块抬起,离开垫层不小于5cm,以使两侧结构能够自由沉降,且沉降后钢筋仍有足够的砼保护层厚度。 3.加强后浇带砼浇注前的防护处理 3.1对大体积砼后浇带,两侧砼浇注后,后浇带内侧砼应作为大体积砼养护防裂的重点,因为最大温差往往出现在后浇带两侧砼面,而两侧砼一旦出现裂缝,就是结构内部深层裂缝,有时会贯通整个结构面。因此,对大体积砼后浇带,应在带端侧面或顶面钢筋断开的合适部位预留进人孔,施工人员直接进入后浇带内支模顶撑,拆除清理和养护等。在养护期内上面覆盖塑料薄膜和岩棉被(或草苫),必要时用碘钨灯照射侧面砼加温,以确保大体积砼养护温差不超过25℃。 3.2后浇带两侧砼浇注时,顶面砼留5~10cm宽企口。后浇带上面覆盖彩条塑料布,在企口宽度范围内用1:3水泥砂浆压缝找平,上砌120宽护堤,高120~180mm,外侧粉刷,作为钢筋保护和施工现场安全防护,也为了防止杂物进入后浇带内难于清理,防止雨水或施工养护用水进入后浇带。尤其是地下室,水渗地基土会影响地基承载力等结构性能,该道防护必须认真处理。过道处应加铺6cm厚木过道板,护堤适当降低。 3.3对地下室底板水平后浇带端头和外墙壁竖向后浇带,应砌筑240砖墙封堵,砌筑砂浆标号不小于M5.0,并用防水砂浆粉刷;地下室外壁进行防潮或防水处理。这样,一是防止雨水或施工用水进入后浇带;二是该墙可作为挡土墙,不影响基坑及时回填,有利于赶工;三是可以作为后浇带永久外模使用,减少施工环节。 3.4后浇带砼浇注前,要对后浇带进行清理,凿除浮石浮浆,调整钢筋等。 4.后浇带砼配置浇捣和养护 4.1后浇带内的砼,一般要求较两侧已浇注砼强度等级提高一至二级(由设计院设计确定)。一般选用无收缩或微膨胀砼,配合比设计应经过计算试拌试验,常用措施主要有以下三种: 4.1.1减小水灰比,控制砼坍落度。掺加FDN—2000等高效早强型减水剂(减水率一般在15%左右),控制水灰比不大于0.4,坍落度控制在1~3mm(泵送砼可控制在10~14)为宜。 4.1.2掺加UEA膨胀剂,配置收缩自补偿砼。 4.1.3配置微膨胀砼,配合比为水:微膨胀水泥:砂:石子=0.55:1:1.98:2.65,其中微膨胀水泥由普通水泥和膨胀组份组成,膨胀组份由钒上水泥和生石膏以1:1组成。施工时调整膨胀组份的掺量,以获得0.1%~0.2%的理想膨胀率。 4.2砼的拌制浇捣必须认真,严格配比计量,并适当延长搅拌时间1~3分钟,浇注顺序宜从一端向另一端分层斜面赶进(因为可不考虑砼振捣侧压力的影响),采用泵送砼更佳,有利于析水排出和砼的结合,不留施工缝。 4.3砼的早期养护,主要是表面适时收面。对大体积后浇带砼,收面后还要注意覆盖塑料薄膜和草苫等保温养护,以减少温差,防止裂缝。使用微膨胀砼灌注后浇带,要注意蓄水养护3~7天,以获得理想膨胀率。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