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环保工程 \ 大气治理 \ 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必然导致全球温度升高吗

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必然导致全球温度升高吗

发布于:2012-12-03 11:24:03 来自:环保工程/大气治理 [复制转发]
怎样认识和破解“碳排放”?我国著名湿地研究学者建议,用运动的眼光认识碳排放。
人类发展既离不开含碳能量,又要应付含碳能量的利用带来的负面影响,怎样妥善应对?
我们是要认真考虑二氧化碳排放给人类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但全球气候是否因人类活动(包括二氧化碳排放)而产生变异目前仍只是一个推论,而不是科学结论,还有待进一步实证研究。我们要在一个系统的绝对的变与相对的不变之间,找到人类最能适应的可持续的生存方式。

接下来的问题是,碳排放是否直接影响到全球气候变化?抑或只是“温室效应”实验的类推?如果你在封闭的系统中做一个实验,人工模拟地球环境,随着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温度会慢慢升高,二者的因果关系非常明确。但从全球角度看,各地二氧化碳的排放是不均匀的,地球上城市和工业区的分布也是不均匀的,排放点呈不规则分布。这些点上的二氧化碳排放会不会造成整个地球的“温室效应”,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学者对此产生了怀疑。比如有些学者认为,局部地区的二氧化碳排放不一定跟全球气温升高有关系,而仅仅是影响了局部地区的气温。一些地区的二氧化碳大量排放影响了该区域的气温,大气的流动造成了全球气候的异常。这是一个否认“全球变暖说”的论点。
还有,温室气体排放增加,是不是必然导致全球温度升高?全球气候变化是否一定导致自然灾害频繁?这些问题都是需要打问号的。

首先,冰山融化和海平面上升的速率是多少,目前还仅仅是推论。按照某些学者的推算,气温每10年增加2摄氏度,或每年海平面升高几毫米。海平面升高几个毫米,对做海洋学的人来说,有时可以忽略不计。像中国沿海,包括长江口,是强潮地区,每天涨潮落潮,平均潮差3米,一年中最高潮差可达5米多。在这样的情况下,增减几毫米,大大小于系统误差和测量误差,一般是不会考虑即时影响的。当然,作为长周期的影响应该予以重视。另外,像美国墨西哥湾沿海,是弱潮地区,每天涨潮落潮50厘米,那里的影响可能稍微大一点。所以,二氧化碳排放导致海平面上升的推论仅供长期影响研究参考。我们是要认真考虑二氧化碳排放给人类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但全球气候是否因人类活动(包括二氧化碳排放)而产生变异目前仍只是一个推论,而不是科学结论,还有待进一步实证研究。

其次,我们的确看到一些不正常的现象,但从长时段的角度来考虑的话,是不是到了频发期,是值得研究的。比如,在地球发展过程中的某些时间段,地震、火山、海啸等是会集中发生的,那么这又跟什么因素有关呢?有人认为原因有二:一个是跟我们所处的宇宙的位置变动相关。地球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旁边有卫星、行星,还有其他星系等等,这些相邻星球的运动变化轨迹自然会影响到地球。同时,地球内部也是在不断变化中的。这些都是自然因素。所以,我认为,目前的自然现象、气候变化的原因,至少应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个是自然因素,另一个是人类活动的影响。如果我们将自然因素暂时忽略不计,就算气候变化全部是人为所引起,也有一个问题:哪些推测是可以用科学方法来验证,哪些推测是虚假的。现在我们的很多推测,除了气候变化以外,把其他所有事物都看成是静止的,这就产生问题了。在我看来,万事万物都在变,生物在变,地球在变,包括地球在内的整个宇宙也在变。因此,我们要在一个系统的绝对的变与相对的不变之间,找到人类最能适应的可持续的生存方式。

回过头来,让我们再一起来看看有关二氧化碳浓度的历史。在1亿年前,地球上的二氧化碳浓度是非常高的,然后有个逐渐下降的过程,到了约6000万年前到达一个低点,然后又逐渐上升。从这个斜率趋势可以看出,近60年来二氧化碳浓度的上升应该是有人为的因素,有学者认为,与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有关。理由一是,历史上人类的能力比较小,影响也小,气候变化以自然波动为主,该阶段二氧化碳浓度波动幅度很大;二是,根据自然综合因素的影响分析,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应继续下降,但实际情况却是在上升。这就说明确实有人类影响的成分,但由于人类历史相对还比较短暂,影响还不是很大。

通过碳同位素测年技术确定,全球气温与二氧化碳浓度确实线性相关。

资料显示,历史上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是周期性变化的,而且有大周期和小周期之分,大小周期主要都是自然因素造成的。

另外,有学者认为,距今46亿年到10亿年间,地球上的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源于自然;10亿年前,自从地球上有了生物,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动还可能与地球上的生物量有关。

人类活动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主要是近200年的事。换句话说,近200年来,二氧化碳排放对气候的影响至少有三个原因:一是宇宙和地球运动变化,二是生物量的变化,还有就是我们人类的经济社会活动。这三个部分如果分不清楚,现在下很多结论都为时过早。

(作者陆健健,为华东师范大学生态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1985年在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一直致力于湿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功能和恢复研究。)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大气治理

返回版块

5.25 万条内容 · 260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急!除尘高手进来看看(此设备排风罩如何设计)

最近遇到个案子,关于罐体封头打磨的除尘设计,有附图如下,(此打磨的砂轮可以上下倾斜移动的,封头是选装的)。。改如何设计吸风罩,望高手们踊跃讨论啊,有附图上来的更好啊。谢谢除尘兄弟大姐们。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