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结构 \ 混凝土结构 \ 混凝土一般缺陷和具体处理的方法

混凝土一般缺陷和具体处理的方法

发布于:2012-12-02 16:52:02 来自:建筑结构/混凝土结构 [复制转发]
根据《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的规定,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缺陷分为一般缺陷和严重缺陷。
对于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严重缺陷,应该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进行专项处理。一一、定义
名称 定义
麻面 麻面是混凝土表面局部缺浆、粗糙或有许多小凹坑,但无露筋现象。 它是由直径在25mm以下的由气泡,沟洞形成的表面汽水空隙构成。
目前没有具体的鉴定的量化的技术标准。80~90年代房建部门的定义为,深度在5~10mm,每平米不多于3处,面积不大于200mm*200mm/M2。
公路部门的定义(JTGF80-1-2004规范)为,深度小于10mm,面积为不大于2%/米2,且小于总面积的1% 。
蜂窝 目前没有具体的鉴定的量化的技术标准。80~90年代房建部门的定义为,深度在10~30mm,每平米不多于3处,面积不大于200mm*200mm/M2。
狗洞(孔洞) 目前没有具体的鉴定的量化的技术标准。80~90年代房建部门的定义为,面积不大于150mm*150mm左右的空洞。
夹渣 夹渣是指:混凝土中夹有杂物且深度超过保护层厚度。
疏松 疏松是指,混凝土中局部不密实。
裂缝 裂缝是指,缝隙从混凝土表面延伸至混凝土内部。一般缺陷为裂缝宽度小于0.2mm。
露筋 露筋是指,构件内钢筋未被混凝土包裹而外露。

二、一般缺陷产生的原因
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于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摸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模扳隔离刑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悱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混凝土局部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出现空隙,形成的蜂窝状孔洞。其形成的原因有细集料不足、工作性差、集料太大等。
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子、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通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基础、柱、墙根部未稍加间歇就继续灌上层混凝土。
三、一般缺陷处理的措施
模板去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油毡纸、腻子等堵严,模扳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应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处理缺损厚度在5mm以下的请况可以,可以使用工程师A2耐久性薄层修补料进行面层修复。5mm以上的情况可以使用工程师A3耐久性高强修补料进行修补。其中新老混凝土交接处,还需要进行界面处理,预防后期空鼓以及表面脱落等危害发生。
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过2m应设串筒或溜槽: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基础、柱、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歇1~1.5h,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 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后,支模用工程师品牌的A3耐久性高强修补料进行仔细填塞捣实,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灌筑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四、处理的具体施工方法
1、施工准备
1.1 技术准备
1.1.1现场施工人员应熟悉图纸各细部内容,根据施工图纸和现行有关规范、规程认真检查核对现场实体。
1.1.2 墙或顶板模板拆除后将需要修补、处理的部位用白色粉笔作出记号,处理范围须精准。
1.1.3 现场工长应对施工班组和施工工人做出书面的技术交底,明确各种质量缺陷的不同修补措施内容、各细部做法、施工重点和难点、需要注意的作业事项等,技术交底书须签字存档。
1.1.4 砂浆、混凝土配合比应根据商混厂家提供的施工配合比\开盘记录调整,不同标号的砂浆、混凝土采用相应不同的配合比。
1.2料具准备
1.2.1 主要机具:搅拌机、手推车、扁斧、手锤、木工机具等。
1.2.2 主要材料:
1.2.2.1 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P.042.5)。
河沙:粒径0.35~0.5mm.。
碎石:粒径5~16mm.。
掺和料:矿渣、粉煤灰,掺和料±2%。
水: 自来水。
1.2.2.2 模板、木方、钢管等。
1.3 人员准备
根据现场施工的进展情况,分区配置混凝土质量缺陷修补施工工人和管理人员,成立混凝土修补专项施工小组。
2 施工技术
2.1 混凝土、砂浆的拌制
2.1.1 适当控制塌落度,为了减小混凝土在凝固过程中的收缩量,混凝土的塌落度应控制在10~12以内。
2.1.2 对于强度等级为C50混凝土,砂率为34% 对于强度等级为C40的其他部位混凝土,砂率为36%。这样在保证混凝土和易性的同时,有利于控制混凝土表面空隙、龟裂、冷缩等缺陷的产生,
2.1.4 严格掌握混凝土材料配合比。在搅拌机旁挂牌公布,便于检查。混凝土原材料按重量计的允许偏差,不得超过下列规定:
水泥、外加掺和料±2%;
粗细骨料±3%;
水、外加剂溶液±2%;
各种衡器应定时效验,并经常保持准确,骨料含水率经经常检定。雨天施工时,应增加测定次数。
2.1.5 搅拌投料顺序为:石子→水泥→砂。每盘装料数量不得多余筒标准容量的10%。搅拌时间一般为120s。
2.1.6砌筑砂浆应采用砂浆搅拌机进行拌制,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从投料完成后算起搅拌时间不得少于2min。
2.1.7砂浆,应先将砂和水泥干拌均匀,再加水拌合均匀。
2.1.8混合砂浆,应先将砂与水泥干拌均匀,再加掺和料和水拌合均匀。
2.1.9标准、规范、规程执行,使混凝土拌合物具有良好的和易性,混凝土强度及其它各项性能指标合格。
2.2 技术措施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于不同程度的混凝土表面质量缺陷采取不同的修补方法:
2.2.1混凝土表面错台涨模的处理措施:
2.2.1.1 由于模板拼缝错台而导致混凝土表面错台现象的处理措施:用扁斧将错台部位的混凝土细致砍除,保证处理部位的混凝土表面与大面混凝土顺平,表面光滑,处理后的错台高差不应大于3mm。
2.2.1.2 由于模板加固不牢导致混凝土涨模的处理措施:以混凝土大面为标准,将涨出大面的混凝土范围做好标记线,沿着标记线内的范围剔凿出多余的混凝土,剔凿好的表面为毛面比该处未剔凿的混凝土表面低7~`10 mm,喷水湿润后用与此处混凝土配合比一致水泥砂浆压实抹平。养护时间为14天。
2.2.2蜂窝修补方案如下:
2.2.2.1 对于小蜂窝(无松动石子或混凝土)的处理措施:先用水将需要修补的部位洗刷干净,等需修补部位表面湿润但无泛水后,再用与此处混凝土配合比一致的水泥砂浆压实抹平。养护时间为7天。
2.2.2.2 对较大的蜂窝(有松动石子):先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的混凝土或石子等,刷洗干净后支模(注意将修补部位冲洗后的积水清除),再用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砼仔细强力填塞捣实,拆模后认真养护,养护时间为14天。
2.2.3露筋修补方案如下:
2.2.3.1对于表面露筋较浅且面积较小(不大于0.05㎡)的处理措施(无松动石子或混凝土):将漏筋部位用水刷洗干净,等需修补部位表面湿润但无泛水后,再用与此处混凝土配合比一致的水泥砂浆将露筋部位抹压平整,并认真养护,养护时间为14天。
2.2.3.2 对于露筋较深且面积较大(大于0.05㎡)的处理措施(有松动石子或混凝土):将薄弱混凝土或松动的石子凿除,洗刷干净后支模(注意将修补部位冲洗后的积水清除),再用比原来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砼填塞压实,并认真养护,养护时间为14天。
2.2.4孔洞修补方案如下:
先将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再用压力水冲洗,支设带托盒的模板,洒水充分湿润后用比结构高一强度等级的半干硬性的细石砼仔细分层浇筑强力捣实,并作认真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21天),突出结构面的砼,待达到50%强度后再凿去,表面用与此处混凝土配合比一致水泥砂浆抹平,并作认真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
2.2.4 对于超出以上所述混凝土质量严重缺陷程度的部位,由施工单位出示处理措施,征得设计单位同意后再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实施。未经审批同意的质量缺陷不得擅自处理。
3 质量保证措施
3.1 施工技术保证
3.1.1 砂浆、混凝土配合比应与原结构材料比例相同,须根据混凝土商家提供的配合比\开盘记录配制。保证施工完成后的混凝土外观色差相近。
3.1.2 混凝土拌制应严格控制塌落度。浇筑时须振捣密实,砂浆、混凝土表面均压实抹光,防止表面开裂,表面光洁度与大面混凝土相同。
3.1.3 已施工完的部位须按要求洒水养护。
3.2 组织施工管理人员和现场施工人员认真学习施工方案和技术交底,对于特殊部位或关键的技术问题须在现场做实体交底。提倡使用更先进的施工方法。
3.3 召开质量专题会,提高施工管理人员和施工工人的质量意识。

全部回复(2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地板
  • a76616539a
    a76616539a 沙发
    受教了:hug:
    2013-10-13 11:56:13

    回复 举报
    赞同0
  • 無畏
    無畏 板凳
    学习了,谢谢楼主
    2012-12-05 17:49:05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混凝土结构

返回版块

140.17 万条内容 · 2108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后浇带设置依据及施工注意事项

一、后浇带混凝土的理解及选用对于后浇带至今没有具体而明确的定义,它的作用到底有哪些,有多大,又有什么理论和计算的依据,是没有任何人能够解释清楚的。所以这方面的学术争论和技术研讨一直在延续。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合理的采用。我个人的理解,后浇带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解决施工中出现的温度问题。因为在施工过程中,浇筑的混凝土要释放大量的水化热。施工期间混凝土中释放的水化热,所产生的温度应力应该占到总温度应力的80%以上。实际上我们所做的施工缝也具有相类似的功能,只不过施工缝连续施工的间隔比较短,部分温度应力没有得到充分释放罢了。这也就是为什么所有规范都要求,后浇带必须在主体混凝土浇筑28天以上才能浇筑的真正意义。故,后浇带对于解决温度应力的作用是应该成立的。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