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园林景观 \ 园林植物 \ 亚腰葫芦(PIC Original)

亚腰葫芦(PIC Original)

发布于:2007-08-15 12:00:15 来自:园林景观/园林植物 [复制转发]
葫芦简介



一年生攀援草本,有软毛;卷须2裂。叶片心状卵形至肾状卵形,长10—40厘米,宽与长近相等,稍有角裂或3浅裂,顶端尖锐,边缘有腺点,基部心形;叶柄长5—30厘米,顶端有2腺点。花1—2果生于叶腋,雄花的花梗较叶柄长,雌花的花梗与叶柄等长或稍短;花萼长2—3厘米,落齿锥形;花冠白色,裂片广卵形或倒卵形,长3—4厘米,宽2—3厘米,边缘皱曲,顶端稍凹陷或有细尖,有5脉;子房椭圆形,有绒毛。果实光滑,初绿色,后变白色或黄色,长数十厘米,中间缢细,下部大于上部;种子白色,倒卵状椭圆形,顶端平截或有2角。花期6—7月,果期7—8月。中国各地都有栽培,果实老熟后经一定处理可作容器,如酒壶;生活用具,如水瓢;鸣虫玩具,如蝈蝈葫芦;及观赏品等。

葫芦品种有大亚腰、中亚腰、小亚腰、弥勒佛、长柄葫芦(套模、打结用)、岳云锤(观赏型)、单肚大葫芦、蝈蝈葫芦、苹果葫芦、迷彩葫芦等品种 。



常见栽培品种

①瓠子 var.hispida (Thunb.) Hara,果实长圆柱形,直或稍弯,绿白色,果肉白色,嫩时作蔬菜食用。

②小葫芦 var.microcarpa(Naud.)Hara,果实形状与葫芦相似,但长不足10厘米,植株结果也较多;果实供药用,能利水消肿,种子油可制皂。

③瓠瓜 var.depressa(Ser.)Hara,果实梨形,通常老熟后剖开作水瓢用,嫩时亦可作蔬菜食用;果皮晒干入药,利尿消肿。



作为中药

别名:葫芦壳、抽葫芦、壶芦、蒲芦

来源:葫芦科葫芦属植物葫芦Lagenaria sicararia (Molina) Standl.[L. leucantha Rusby; L. vulgaris Ser.],以果皮及种子入药。立冬前后,摘下果实,剖开,掏出种子,分别晒干。

制法:洗净,晒干,切碎用。

性味归经:甘,平。

功能主治:利尿,消肿,散结。用于水肿,腹水,颈淋巴结结核。还可用于面目浮肿、大腹水肿等症,常与猪苓、茯苓、泽泻等药同用。还可以治疗晚期血吸虫病形成腹水的病症。

用法用量: 0.5~1两。



葫芦的用途

食用。葫芦的吃法很多。元代王祯《农书》说:“匏之为用甚广,大者可煮作素羹,可和肉煮作荤羹,可蜜前煎作果,可削条作干……”又说:“瓠之为物也,累然而生,食之无穷,烹饪咸宜,最为佳蔬。”可见古人是把葫芦作为瓜果菜蔬食用的,而且吃法多种多样,既可烧汤,又可做菜,既能腌制,也能干晒。烧汤清香四飘,其味鲜美。与其他瓜果不同的是,不论葫芦还是它的叶子,都要在嫩时食用,否则成熟后便失去了食用价值。

药用。葫芦除了能盛药,本身也可为药。葫芦味甘,性平滑无毒,其蔓、须、叶、花、子、壳均可入药,医治多种疾病。据古代医书记载,葫芦花味甘,性平,无毒,可做解毒之药,对各种瘘疮尤为有效。蔓、须药性与花相同,可治麻疮。葫芦瓤及子,味苦,性寒,有毒,可治牙病,牙龈或肿或露,牙齿松动。又可治面目、四肢肿,小便不通,鼻塞,及一切痈疽恶疮。尤以葫芦壳的药用价值最高,其味甘,性平,无毒,用于消热解毒,润肺利便。愈是陈年的葫芦壳,疗效愈高。

乐器。在古代,葫芦是制作乐器的重要原材料,其价值不亚于丝,竹。《尧典》中有匏为八音之一的说法。葫芦笙最早载于汉代的《礼乐志》:“有葫芦笙。”后来晋崔豹《古今注》又一次提到:“瓠有柄者悬瓠,可以为笙,曲沃者尤善。秋乃可,和则漆其里。”这句话是说长柄葫芦可以加工成笙,其中以曲沃的葫芦最佳。除了笙、竽等簧管乐器外,葫芦还可以做弦乐器或弹拨乐器的共鸣箱。葫芦还可以做鸽哨,分很多种,制法各异。

日用。葫芦作为日常用具,其用途也是多方面的。葫芦开口做成各种形状的器具使用,最常见的是用来装水或装酒的水壶或酒壶,也可用来舀水、淘米、舀面、盛东西东西等。在古代葫芦还被用来盛药,它保存药物确实比其他的容器如铁盒、陶罐、木箱等更好,因为它有很强的密封性能,潮气不易进入,容易保持药物的干燥,不致损坏变质。另外,葫芦还能制成舟和农具,甚至被制成火器,在战争中使用。


1187150407408.jpg

  • zimoer
    zimoer 沙发
    葫芦丝介绍

    葫芦丝发源于云南,云南的制作师最多,手艺也最精湛。制作严格的葫芦丝选用透气性好.质地均匀的天然葫芦,葫芦上常烙(雕)云南民族风情图案;竹子选用管壁厚度恰当且质地坚实的紫竹为佳;竹子和葫芦的粘接部位结实.美观。试音准(无效音器时),音不准的葫芦丝,您会觉得音“左了”;如无把握,可播放葫芦丝的CD(VCD)与之合奏,一试便知;也可取一件其它乐器(确定音是准的)与同调葫芦丝合奏来试;没有以上条件,就拿两支同调葫芦丝合奏,不和谐的话,至少就有一支音不准。听音色。好的葫芦丝,音色“轻”而有劲(穿透力). “飘”而不散.” “柔”中有亮,不能有杂音.沙音。



    细述:

    使用造型各异的天然葫芦,符合不同的审美需求,尤其是皮质好的葫芦,外表金黄柔润,再略施烙.雕技法,便是一件精美的民族产品。如果在葫芦上画与民族特性不相干的内容,就离题了。葫芦不能上漆,时间久了,油漆弄花了难看不说,漆对葫芦丝是有害的-----吹奏时呼出的水汽在葫芦中凝成水珠,积多了,滋生细菌不说,还伤簧片,因为油漆会破坏葫芦良好的吸水性和透气性,非天然材料制成的葫芦丝也有这个缺点。葫芦凹凸不平的内瓤就像剧院的内墙和音箱里的吸音棉一样,减少回音和杂音。所以,葫芦是一个能吸水,散汽,拢音,纳气的天然音箱,既保护了簧片,又使音色更加甜美。关于管子,紫竹最佳,但要求有适当的厚度和密度,火烤过的竹子不易生虫.开裂,光泽度也好,越用越亮,是做葫芦丝的最好材料。云南有些制作师选竹管时很严格,比如做降B调葫芦丝的主管时,喜欢把主管内径控制在12.5毫米左右,簧舌也相对较小,因为他们认为,葫芦丝是细腻情感的最佳诠释工具,大簧舌.大管子的葫芦丝也许声音很大,却难奏出丝绸般飘逸.细腻的音色。附管的音量如果和主管差不多,容易造成附管喧宾夺主,如果附管的声音盖过主管,就“主”“附”不分了。因为附管一般只有一个音,仅起伴音与和鸣的作用。仅从外观来讲,主附管也应有粗细长短之分。

    葫芦丝的音乐令人陶醉,她的音色如此优美,其构造特殊,取材天然是关键。《尧典》中称“金”“石”“丝”“竹”“匏”“土”“木”“革”为八音,葫芦丝有其中三音。这三种质地不同.发音不同的材料,有机的组合到了一起,成就了优美的音色。“金”,是葫芦丝的簧片,散发强烈的金属质感和锵锵铜韵;“竹”,可以飘洒出遥远的东方之韵;“匏”,也就是葫芦,使音色更加的甜美.优雅。乐器讲究做工,同样讲究材料,就是这个道理。葫芦丝之韵,就是“金” “竹” “匏”的组合之韵。

    葫芦丝一般都用来演奏傣族等少数民族的音乐,作为一种民族特色乐器,她本来就是为少数民族音乐量身定做的。演奏少数民族音乐,她的特长能得到最好发挥,所以我们就感觉到葫芦丝演奏少数民族的音乐时最好听。

    葫芦丝要想奏出最美的音乐,演奏者也尤其重要。云南有很多位葫芦丝演奏家,大家喜欢他们演奏的葫芦丝音乐,是因为他们的的演奏能够诠释少数民族特有的情感。有的演奏家,本人就是少数民族,有的虽是汉族,但都在少数民族地区有长期的生活体验,和兄弟民族们朝夕相处,所以也只有他们才能把深邃的民族感情通过音乐表达出来,感动别人。

    2007-08-15 12:01:15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园林植物

返回版块

19.36 万条内容 · 287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请教一些无锡地区的花镜材料

无锡地区的花镜材料,好多不认识,所以贴上来请教植物高手,知道的朋友也请不吝赐教,大家一起进步!1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