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水利工程 \ 水土保持 \ 让经济社会与自然生态合理分享水土资源

让经济社会与自然生态合理分享水土资源

发布于:2007-08-10 18:21:10 来自:水利工程/水土保持 [复制转发]
让经济社会与自然生态合理分享水土资源

———对甘肃河西走廊生态保护的思考

□甘肃省水利厅厅长许文海



甘肃省河西地区是全省重要的工农业经济区。但是,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这里的生态与环境问题日趋严峻。对此,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解决河西生态问题的关键是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益,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发展理念,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着力改进生产方式,优化调整经济结构,科学利用有限资源,综合治理生态、环境,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河西生态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水土资源利用效益偏低



河西地区现状生态、环境出现的问题有干旱缺水、河湖干涸、植被退化、沙尘暴频发等,综合表现为土地荒漠化。

河西地区生态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在人口增加和经济规模增长的过程中,出现了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发展与全局发展、生产活动与生态保护之间的不和谐;在生产力水平提高过程中,出现了外延型的生产方式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之间的不协调,工农业生产占用了过多的自然资源,特别是农业生产中,以传统粗放地利用水土资源的生产方式为主,造成水土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从而引发了日趋严峻的生态与环境问题。

发源于祁连山的石羊河、黑河和疏勒河三大内陆河水系,总水资源量61亿立方米。在干旱的气候背景下,工农业生产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偏高,利用效率和效益偏低。一方面,由于受产业结构布局等因素的限制,用水结构不尽合理。总用水量74亿立方米中,灌溉用水比例高达93%,远高于全国64%的平均水平;万元GDP用水量约为1460立方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倍多。另一方面,存在用水浪费现象,突出表现在农业灌溉用水方式还较为粗放,生活、工业节水的措施也不够普及。

由于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农牧业生产对土地资源利用效益提高不快。农区大量开垦荒地、林地、草地进行农业种植活动;牧区砍伐森林,过度放牧,采挖药材和垦植草地,造成植被萎缩,草场退化、加剧了土地沙化进程。河西地区的水浇地面积,由解放初的393万亩发展到2005年的1020万亩。仅石羊河流域近20年来,上游山区近1500平方公里的林草地被垦殖,山区的植被覆盖率仅存40%左右。



改善生态、环境必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发展理念



河西地区生态、环境问题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长期积累的结果。为了保障河西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发展理念,着力改进生产方式,优化调整经济结构,科学利用有限资源,综合治理生态与环境。

第一,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减轻水土资源承载压力。河西地区现状产业结构布局与水土资源的承载力不相适应,根据目前实际,重点要提高二、三产业比重,加快城镇化建设,同时在第一产业中,大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转变农业生产的增长方式,降低经济发展对水土资源的依赖程度,保护和改善好生态与环境。

第二,着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益。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就必须把节约水土资源作为着力点,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实现经济增长主要由资源投入带动向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转变。特别是农业生产要改革传统耕作方式,推行农业标准化,发展节约型农业,高效、节约、可持续利用水土资源。

第三,着力调整用水结构,优化配置水资源。水资源配置就是要使经济社会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合理分享水资源。河西地区要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就必须进一步配套完善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综合体系,科学分配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经济社会生产内部,农田灌溉用水应大力节约并逐步压缩,城镇和工业发展必须增加的用水,大部分由农业用水有偿转移,并提高回收利用率。

第四,着力加强生态与环境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了使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和谐共存地保持良性循环,改善人居环境,不但要节制和规范经济社会对水土资源的需求,也要按

照自然规律,统筹安排生态与环境建设,保护和适当恢复已遭到破坏的自然生态与环境。



改善河西生态与环境必须采取综合措施



其一,要以水资源为核心进行综合治理



水资源是河西地区生态与环境的控制要素,综合治理必须以水资源的优化配置、高效利用、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为核心,统筹规划上中下游用水,采取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规范水资源开发利用秩序,协调好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实施流域重点治理。石羊河流域要以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为主线,立足流域管理、辅助工程建设,立足全流域节水、确保向下游分水的治理思路,采取综合措施,决不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黑河流域要抓紧完成近期治理任务,继续推进张掖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建设流域水量调度的工程体系和非工程体系,长期稳定地落实国家分水方案。疏勒河流域要尽快完成疏勒河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按中期调整确定的水资源开发利用规模,严格控制灌溉面积和移民数量。党河流域敦煌市要利用被列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市的契机,全面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压减地下水开采量,争取引哈济党工程补充水源,确保莫高窟不受风沙剥蚀,月牙泉不萎缩,增加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用水。

推进河西节水型社会建设。按照《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要求,率先把河西走廊建成节水型社会示范带。主要任务是:建立健全以水资源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为核心的水资源管理体系、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经济结构体系、与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相适应的工程技术体系以及自觉节水的社会行为规范体系。

加强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完善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制定和实施流域水资源分配方案、管理条例,进一步落实和理顺管理职能;加快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改革进程;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管理制度;全面落实取水许可、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加快水价改革。严格划定地下水禁止开采区和限制开采区;完善水环境监测体系,依法监督管理水功能区、水源地、入河排污口,保护好水资源。



其二,要以防止土地荒漠化为重点进行生态建设



河西生态建设贯彻“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在三大流域上游的祁连山区,要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发展以灌溉人工饲草基地为重点的牧区水利,巩固退耕成果,有效恢复山区植被,涵养水源,适当迁出水源涵养林核心地带的农耕群众。流域中游经济相对发达地区,也是用水最多的区域,要稳定和营造农田防护林和防风固沙林,并因地制宜地推行水利、农业、生物和化学改良等技术措施,治理和防止耕地盐碱化,建立高效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绿洲。流域下游特别是河流尾闾地区,要退耕还荒、还湖,发展灌溉林草、防风固沙林和荒漠植被,封育保护、防沙治沙,保证整体绿洲生态的稳定。



其三,要建立现代农业体系



保护好生态、环境,不仅需要控制水土资源的开发,而且还要适当退还一部分过去不合理开发的水土资源。最主要的是调整农业结构,转变农业生产增长方式,将低投入、低产出、高资源消耗的传统农业转换到高投入、高产出、低资源消耗的现代农业轨道。要发展现代高效节水灌溉农业,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退耕还林还草,变广种薄收为少种精种多收;加大节水型经济作物种植比例,使灌溉面积适度缩减,逐渐减少农业用水。同时要提高农产品加工业比重,使农牧业产值逐步增长,加快新农村建设,提高农牧民生活水平,降低资源环境压力。



其四,走新型工业化、城镇化道路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推进城镇化,才能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减轻农牧业人口对水土资源的压力。目前,河西地区除嘉峪关、金昌两市工业较为发达外,其他地区工业基础均相对薄弱。要立足于水资源短缺和生态脆弱的实际,严格控制高耗水、高污染的项目,工业发展的主导方向,重点放在高科技含量的制造业、生物制药业、农畜产品加工业、沙产业等方面。城镇化发展要充分发挥欧亚大陆桥的交通通道优势,以现有城市为基础,加快区域中心城市的培育和发展。



其五,转移农村劳动力



河西地区通过农村劳动力转移,一方面要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问题,从源头上杜绝过度利用水土资源、破坏生态与环境的问题;另一方面为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创造条件,促进高效益、低资源消耗的现代农业发展。要逐步引导农村人口由农村向城市,由从事农业向从事非农产业的转移,降低区域经济依赖农业生产活动的程度,有效保护水土资源。

总之,河西生态建设与保护,既是资源环境保护问题,更是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为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着力处理解决好生活、生产与生态的关系,经济、社会和民生的关系,城市、农村和区域发展的关系,速度、效益和质量的关系,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 lcbwyy
    lcbwyy 沙发
    论述的很精彩,不过不要光说不练呀。没有说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2007-08-11 18:23:11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水土保持

返回版块

4.33 万条内容 · 187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谁有草土袋防护、堆土区防护的典型设计图啊?

谁有草土袋防护、堆土区防护的典型设计图啊?谢谢!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