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结构 \ 混凝土结构 \ 关于厚板转换的理解

关于厚板转换的理解

发布于:2004-10-26 17:52:26 来自:建筑结构/混凝土结构 [复制转发]
1.板厚度:按跨度1/3-1/4,这应该比较合适,相信也是绝大多数板厚的取值,此时强柱弱梁已无从谈起,重要的是保证转换层的刚度以使转换顺利实现
2.板的配筋:为避免冲切剪切破坏,板中应设暗梁;为减小大体积混凝土收缩和提高板的韧性,建议板中间增设一层钢筋网
3.转换层以下墙体:提高标号,加大截面,均匀布置,务必满足刚度比要求;筒体落下极为有利;周边剪力墙应加强,尽可能提高抗扭刚度;墙体周边约束构件加大;如是高震区,增设型钢翼缘也不为过,甚至可考虑在主要抗震墙设型钢暗桁架;墙柱纵筋均应伸至转换层顶
4.柱的设计:尽管按规范可不计算竖向地震,但竖向地震作用是确实存在的,这也是板柱体系抗震性能不好的主因之一,因此建议柱除按一般加强构造之外,应严格控制轴压比,建议控制值为0.6
5.上部设计:转换层以上两三层适当加强以抵抗应力集中;其余应适当减小墙厚和板厚,减小连梁刚度;以此减小上部质量和地震作用
6.0.00板加强并加强地下室刚度,使之能作为上部的嵌固面,否则意味者转换高度的进一步加大
7.不知地质情况如何,如能采用桩基最好,可有效的减小地震作用
8.整体计算可采用三维杆件体系;转换厚板采用有限元分析;7度以上动力时程分析是必要的

9.厚板转换受力复杂,就算用多种有限元程序进行分析,但是限于工程实际,一般只能抽出转换板部分进行分析,转换板上的结构只当作外荷载加上去,这样的分析离实际结构相差太远。《建筑结构》曾经刊登过一篇厚板转换的文章,是东南大学吕志涛院士指导下做得。该厚板转换是把整个结构输入有限元程序中进行动力分析。这样的分析在一般工程上是很难做到的。
10.从经济性来说,厚板转换可以说是最不经济的转换形式。我上面提到的文章,板厚2m,柱距大概8m~10m,上托大概20层。要是采用梁式转换,梁高就算也要2m,但是混凝土用量就减少了很多,何况这样的情况下,梁高还不用2m。当然,同样情况下,广州还有比这薄的转换板,如嘉禾苑,板厚1.2m。但是,其中采用了预应力,而且,也是缺乏整体动力分析的。
11.任何板式转换都可以做成梁式转换,只要把板式转换中上面没有墙、柱等需要转换的部分掏空,剩下的就是梁了!这样可能带来一些结构布置上的麻烦,出现次梁转换的情况,但是,这样的受力比板式转换明确的多。用SATWE一类的程序分析就可以有比较准确的结果。

全部回复(2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地板
  • suibing
    suibing 沙发
    关于后板转换的问题,在下面的贴子里有比较详细的评述:
    http://www.cjgzx.com/neteaseivp/webforum/servlet/Controller?RequestType=searchforum&SubType=getThreadContent&threadID=78918&boardID=170&boardName=结构技术&forumID=13&forumName=结构工程技术论坛
    2004-10-26 21:43:26

    回复 举报
    赞同0
  • zhsy
    zhsy 板凳
    厚板转换不是很好用,因为转换层结构本身就存在刚度突变,而且厚板质量大,地震力也大,从抗震来说还没得到很好的验证,造价很高,用的时候要非常慎重。还是梁转换比较多,梁板综合作用。
    我建议大家对转换层的做法,可以买一本唐兴荣的《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与施工》,里面讲的不错。
    2004-10-26 19:33:26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混凝土结构

返回版块

140.17 万条内容 · 2108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梁的抗扭钢筋

现浇梁板中,主梁上搭次梁端头时,程序计算往往有很大的扭距,即使考虑0.4的折减系数后,抗扭钢筋也相当可观.我一般边梁按计算值的1/3实配我是用PKPM系列 当次梁搭在主梁上,且距柱很近时,程序很难通过,提示“扭剪不够” 做结构时,我尽量避免这种布置,真有发生时,把主梁调高50-100,@100箍筋通长配置,计算通不过也没管,有时把现浇板调厚一点 1,加大次梁截面高度即可减小主梁扭矩 2.减小次梁在边跨支座上部配筋,加大下部配筋, 防止次梁对主梁造成较大扭矩,甚至可只配2根14,因次梁为次要受力构件,可允许其上部产生变形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