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07-08-01 19:18:01
来自:水利工程/防汛抗旱
[复制转发]
抗洪是战场,也是考场。既考验“硬件”,也考验“软件”;既考验具体措施,也考验思想理念。可以说,每一次特大洪水的应对,都是对我们防汛抗洪能力和水平的全面考量。——题记
这是一场新中国成立以来仅次于1954年的全流域性大洪水,而且洪水量级超过了1991年和2003年。
淮河,这条复杂多灾的河流,在今夏这个流火的7月,又直面历史罕见的洪水洗礼。
一时,淮河再一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成为媒体聚焦的对象。
如今,洪水已经消退,淮河防汛抗洪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据国家防总办公室提供的信息:经过各方共同努力,此次淮河大水紧急转移人口80多万人,行蓄洪区运用紧急转移10305人,无一伤亡;淮河干流和重要支流堤防无一处决口;流域大小水库无一垮坝。
无论是身处抗洪一线,还是位于抗洪后方,今天的人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面对洪水,我们更加从容。
回想起16年前的1991年大水,转移人口数百万,死亡572人。特别是淮河干堤处处险情,严防死守,惊心动魄;堤内洪水滔滔,堤外汪洋一片。洪涝导致铁路、公路等多条交通干线几度中断,数千家工厂、企业停产、半停产。
与2003年大水相比,更为可喜:洪水淹没面积减少了19%,因灾转移人数减少了61%,工程出现险情减少了65%,抗洪防守人数减少了81%。
同一条河流,相似的洪水,结局却大不相同。大水小灾,从容应对,淮河防汛抗洪取得如此显著的成效,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靠的是什么?
党中央高度重视,各级各部门靠前指挥,为科学防洪提供了坚强领导和组织保障
“这次淮河全流域性大洪水的成功应对,首先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采访中,这是各方面的一致认识。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对防汛抗洪工作高度重视。此次淮河大水始终牵动着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心。特别是在防汛抗洪进入关键时期和紧要关头,中央领导给予了极大关注。
让我们的目光重新聚焦在抗洪最紧张的那些时刻。
受持续强降雨影响,淮河干流水位迅速攀升,全线超警。7月10日11时,素有淮河洪水“风向标”之称的王家坝,水位已高达29.38米,超过保证水位,即超过国务院批准的分洪水位0.08米。此时,王家坝上游河南段淮河干支流堤防已出现险情150多处,洪汝河已全面超保证水位;下游正阳关、洪泽湖等水位也在快速上涨。同时,根据未来气象和水雨情数据分析,水文预报:到11日中午前后王家坝洪峰水位将达到29.6米,超过保证水位0.3米——汛情紧急!形势严峻!
全部回复(7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回复 举报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