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电气工程 \ 建筑智能化 \ 屏蔽线缆的原理

屏蔽线缆的原理

发布于:2007-07-26 10:13:26 来自:电气工程/建筑智能化 [复制转发]
屏蔽线缆的原理
屏蔽布线系统源于欧洲,它是在普通非屏蔽布线系统的外面加上金属屏蔽层,利用金属屏蔽层的反射、吸收及趋肤效应实现防止电磁干扰及电磁辐射的功能,屏蔽系统综合利用了双绞线的平衡原理及屏蔽层的屏蔽作用,因而具有非常好的电磁兼容(EMC)特性。

电磁兼容(EMC)是指电子设备或网络系统具有一定的抵抗电磁干扰的能力,同时不能产生过量的电磁辐射。也就是说,要求该设备或网络系统能够在比较恶劣的电磁环境中正常工作,同时又不能辐射过量的电磁波干扰周围其它设备及网络的正常工作。

U/UTP(非屏蔽)电缆的平衡特性并不只取决于部件本身的质量(如绞对),而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因为U/UTP(非屏蔽)周围的金属、隐蔽的“地”、施工中的牵拉、弯曲等等情况都会破坏其平衡特性,从而降低EMC性能。

所以,要获得持久不变的平衡特性,只有一个解决方案:在所有芯线外加多一层铝箔进行接地。铝箔为脆弱的双绞芯线增加了保护,同时为U/UTP(非屏蔽)电缆人为的创造了一个平衡环境。从而形成我们现在所说的屏蔽线缆。

屏蔽电缆的屏蔽原理不同于双绞的平衡抵消原理,屏蔽电缆是在四对双绞线的外面加多一层或两层铝箔,利用金属对电磁波的反射、吸收和趋肤效应原理(所谓趋肤效应是指电流在导体截面的分布随频率的升高而趋于导体表面分布,频率越高,趋肤深度越小,即频率越高,电磁波的穿透能力越弱),有效的防止外部电磁干扰进入电缆,同时也阻止内部信号辐射出去,干扰其它设备的工作。

实验表明,频率超过5MHz的电磁波只能透过38μm厚的铝箔。如果让屏蔽层的厚度超过38μm,就使能够透过屏蔽层进入电缆内部的电磁干扰的频率主要在5MHz以下。而对于5MHz以下的低频干扰可应用双绞线的平衡原理有效的抵消。


了解更多:http://www.shequ.shejis.com/dispbbs.asp?ID=409253&topID=58271
  • baobrongr
    baobrongr 沙发
    历史第一人!看看强人如何自己咬自己的鼻子...
    http://www.shequ.shejis.com/Dispbbs.asp?ID=418916&topID=58271
    内容不错,快去看看哦!
    2007-11-03 09:48:03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建筑智能化

返回版块

12.4 万条内容 · 381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请版主帮助回答

请问二类十八层纯住宅是否应加设感烟感温探头,我在《高层防火规范》中没有看见应设,但水专业在前室加设排风系统,我该怎么做???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