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公共建筑设计 \ 建筑绿色景观——现代建筑环境设计思想发展例证

建筑绿色景观——现代建筑环境设计思想发展例证

发布于:2004-10-08 11:25:08 来自:建筑设计/公共建筑设计 [复制转发]
“环境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包括人工干预下形成的第二自然)力量(物质和能量)或作用的总和。”[1]环境问题是一个复合而复杂的问题,环境问题的可变性也就决定了“环境问题实质是发展问题”[1]。

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然界“是我们人类即自然界的产物本身赖以生存的基础”[2],人的存在和生命的延续都依赖于自然界所馈赠的给养;同时,自然界也只有被纳入到人的生活轨迹中,才能成为人的现实生活要素。人类的建筑活动作为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一种创造性劳动,毫无疑问具有明显的实用功利目的,但同时又必须兼具审美意识和精神情趣。而地面绿色植物系统作为功能最复杂、结构最庞大的生态系统之一,一直同建筑有着最为广泛的联系。

一 绿色植物与人类

今天,“生态学”(Ecology)这一用语早已超越了海克尔的用法①,其含义更为广泛。Ecology以绿色为象征,而绿色又是自然界植物的象征。人类与生俱来的对自然与绿色植物的强烈认同感与亲近感及其带给人类的安定感,使得绿色植物在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营造活动中始终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尤其是在生态环境备受关注的今天,绿色植物更是借助于各种技术手段融入建筑设计和建筑环境,扮演着生态要素的重要角色。

在对绿色植物的喜好和选择上,各地区存在由不同的地理环境、经济生活条件、心理素质和历史文化传统所造成的地区和民族差异。很显然,在对植物所代表的自然环境的认同中不能排除人的主观意识和情感作用,因为美不仅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所引起的“人化自然”的产物②,也是人脑思维活动的结果。同时也正是由于人与植物之间这种超功利情感关系的存在,使得绿色植物从来就是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 绿色景观与建筑

1 绿色植物的视觉魅力

“建筑仅仅是环境的一个部分,建筑美从整体上说是服从于周围环境的。”[3]建筑作为稳定的不可移动的具体形象,总是要借助于周围环境恰当而和谐的布局才能获得完美的造型表现。绿色植物的季节性变化和易修剪的特点使其在营造建筑外部空间环境中成为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

(1)独特的地域景观 建筑的外部空间环境不仅同建筑形象有关,而且同建筑室外绿化景观密切相关,空间环境的特定性是建筑不同于其他艺术门类的重要特征。生长环境和民族文化喜好的不同使各地域的自然植物景观呈现出巨大的差异,而建筑与周围自然环境的结合,不仅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且造就了丰富多彩的地域景观。虽然现代资讯共享带来人们生活方式、审美取向的日渐趋同,使建筑风格的同化现象不可避免,但迥异的建筑室内外绿化景观却为城市面貌带来迥然不同的人文视觉景观,这种不易消融的特点使其成为一幢建筑或一座城市最不易磨灭的印记。

(2)四季更迭的形与影 绿色景观四季变幻的姿态、颜色、气味和随风飘动的秀影使建筑外部空间呈现出生机盎然的景象,其微妙的动态变化使原本凝固的音乐也变得灵动起来,并在各个季节呈现出不同的丰姿和魅力。绿色景观在空间和时间维度上的变化,不仅为建筑创造了绚丽多变的空间环境,而且架起了人与自然交流的桥梁。其或优雅、或自然、或绚丽的外观自然而然成为建筑空间的延伸、呼应和限定。

(3)绚丽变幻的色彩 色彩最能引起人们的情感联想,绿色植物千变万化的色彩更增添了建筑空间的迷人魅力。春季欲滴的青翠、夏季蓬勃的盛绿、秋季灿烂的金红、冬季寂静的冷绿,使建筑造型和空间环境在一年四季变换出生动的表情,带给人们层出不穷的心理和视觉感受。

2 绿色植物的人文魅力

不同种类的绿色植物因其姿态、生长特性的不同常被人们赋予独特的个性和品格,从而表达出一定的文化特色和精神内涵,以及时代文化背景。纵观各个时代的建筑文化,都能觅到植物被赋予神圣象征含义的踪迹,并且它们所具有的含义往往取决于人们在时间和社会变迁中对其的评价,其背后往往隐藏着复杂的因素和个人经历,其内容复杂地盘绕于个体和人类发展进程之中。

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巧妙互借和融合而显现出的整体性是中国私家园林的精髓。植物历来是文人造园表意的主角,在传统文人逸士的私人园林中,植物的选择极大地反映了他们的意趣。精心配置的蓊郁花木配以意义精到的楹联匾额,使人产生无限遐思和美妙想像,为园林增添了非凡的自然魅力和人文魅力。

全部回复(2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地板
  • niko1019
    niko1019 沙发
    2004-12-18 01:30:18

    回复 举报
    赞同0
  • philo825
    philo825 板凳
    三 建筑与环境的互动

    在人们有意识地改变环境的过程中,人与环境的关系从同一性关系逐渐发展为对
    象性关系。马克思认为意识起初只是对周围可感知的环境的一种意识,是对自身
    以外的其他人和其他物的狭隘联系的一种意识,当然同时它也是对自然界的一种
    意识,但在这种初级的人与自然界的意识中,人们同自然的关系仅仅是一种纯粹
    的动物式的服从意识,而自然界和人的同一性则表现在人与自然界,以及人与人
    之间狭隘关系的相互制约,以及对人总是生活在社会中的这一现象的意识③。而
    建筑环境设计思想作为一种意识也必然遵循主观意识发展的规律,经历从自发到
    自觉的发展过程。

    1 古代朴素的建筑环境观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是讲究顺从自然、依附自然。儒家的入世之境、道家的
    自然之境、佛教的出世之境三家美学思想的相互揉合,使中国美学思想变得更加
    丰富和深沉,合流之后的美学思想对中国建筑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春秋时著名
    思想家老子就提出“道法自然”,已朦胧地意识到人的行为要尊重自然规律。建筑
    作为社会文化取向的物质形态表达,很明显地反映出这一点,例如集中国传统文
    化精粹的私家园林:室外空间中建筑与自然元素的组合极为精妙,形成相互掩映
    的多变化、多层次的空间效果。这种人与自然关系的独特性使中国园林具有浓厚
    的抒情性,含情至深,“深在思郅,妙在情趣”④。在这种朴素的建筑环境观中,
    虽然不乏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及对环境的尊重,但这种质朴无华的自然方式是
    非系统和非理论化的,不是具有明确生态目的自觉行为,而是一种为生产力水平
    所限、为获得较好生存条件而进行的潜意识的自发行为。

    另外,屋顶花园也并非现代建筑发展的产物,它最早可以追溯到约公元前2000年
    位于古代幼发拉底河下游地区的亚述古庙塔;当然最为出名的是被视作“古代世界
    七大奇迹”之一的古巴比伦国王的“空中花园”(公元前604~562),它是为帝王
    的享乐而建的。但其后2500年间大型屋顶绿化一直极为罕见。

    2 现代建筑环境设计思想的发展和转变

    建筑是静态物,它的形式也是静态的。建筑的静态造型为动态提供了参照系,建
    筑内部和其周围存在的最普遍的“动”,除了人的活动外就是周围环境景观四季、
    昼夜的变化。1863年,美国奥姆斯特德提出了景观建筑(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观念。《设计结合自然》(Design with Nature )的作者伊恩·
    麦克哈格是第一位将生态概念引入建筑设计的建筑师。

    绿化是建筑室内外景观设计最常用和最丰富的设计元素。近年来,植物栽培技术
    的不断发展使得绿色植物的生长范围更加宽广;屋顶种植和室内种植的发展,使
    得建筑和绿化的融合更趋全方位和立体化,建筑内部空间的营造也更趋人性和丰
    富。在对建筑的观赏和体验中,要经历三个过程:建筑室外空间景观、建筑本
    身、建筑室内景观。建筑的室外景观环境对建筑本身而言是一个相对宏观的观察
    范围,最先进入人们的感知领域,对建筑整体形象影响最大。建筑室内是人停留
    时间最长的场所,室内景观同人最为接近,因此对人们的活动和心理感受影响最
    大。随着社会物质生活的丰裕,建筑室内景观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室内园林的
    出现不仅是现代社会自然环境衰退、生活压力增大的产物,而且是人类生活日趋
    富足进而追求生活质量的结果,同时也是科技发展的结果。绿色是把高度程序化
    生活中的人同大自然联系起来的心灵符码。当然,空间性质、大小,人们生活方
    式,审美情趣的变化和栽培技术的发展使室内绿色植物布置的特点与以前有很大
    的不同 [4]。

    而屋顶栽培中,比较早的例子是藤森照信的“韭菜住宅”(1995年获第29届日本艺
    术大奖)。藤森在设计中追求自然与人的“寄生”关系、人工物与自然物之间的微
    妙平衡点, 而“自然素材”和“手工痕迹”与“绿色”是同等重要的课题:目的是利用
    自然素材的非均质性、偶然性和变化的微妙性,使建筑生出耐人寻味的品位。如
    果说“韭菜住宅”仅仅是设计者对打破绿色与建筑关系之间固有关系的一种尝试,
    仅仅是以自然素材包裹现代技术的一个开端,那么“蒲公英之家”,则将这种包裹
    发展得更为严密和淋漓尽致——绿化不再简单、安分地仅限于屋顶,蒲公英成为
    住宅立面的主角,种植在屋顶和墙壁上的蒲公英“从石饰板间探出头来摇曳着春
    天”。这种为了寻找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所做出的努力和尝试不仅可以看做绿化与
    建筑由寄生关系到共生关系的发展,而且这种探索也可以看做是对未来建筑的一
    种发展方向的预示,暗示着建筑绿化已经走向立体化和生态化。

    建筑师还借助于各种技术手段,利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来帮助减少
    建筑废弃物的排放量,改善建筑局部的微气候条件
    2004-10-08 11:26:08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公共建筑设计

返回版块

51.16 万条内容 · 429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迷路的我找不到方向

我毕业于工民建专业,工作后由于个人爱好,改为从事建筑设计,工作两年的我体会到没有经过系统教育的跟建筑学专业出身的人相差甚远,我很想继续走我喜欢的路,但却不知道怎样走下去,建筑学专业的绘画功底、创意还有审美观点都是我所面临的难题,我希望各位能给我指点迷经,告诉我怎样提高我自己。谢谢!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