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公共建筑设计 \ 第三种态度

第三种态度

发布于:2004-09-30 10:57:30 来自:建筑设计/公共建筑设计 [复制转发]
建筑师面对市场经济,可能持有以下的三种态度之一:

第一种:无条件参与到生产与消费的机制中去。

第二种:批判并(尽可能)拒绝参与。

第三种:批判地参与,界于一、二两种态度之间。

第一种态度不质疑自由市场,经常夸张包括建筑学在内的学术与市场对立的可能性,怀疑、否定研究,最终怀疑、否定建筑学的意义,否定建筑。

第二种态度的持有者很可能具有中国传统文人精神和/或经典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也有夸张学术与市场对立的可能性的倾向,但选择学术、选择研究,进而还可能选择形而上的非物质的建筑。在现实中,拒绝参与常转化为有限参与,强调所参与工程的少/小、缓慢、选择(业主、项目等)。

第三种态度不否定自由市场,认为学术与市场没有必然的矛盾,因此建筑师可能也必须在实践中坚持建筑学的思维方式,坚持研究。这也正是非常建筑的态度。

(最近注意到建筑师伯纳德•屈米(Bernard Tschumi)曾有过非常相近但更为清晰的论述以及类似的立场。在此向他致敬。)

态度=立场

明确立场

立场主要分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四个互相关联的方面:

政治的立场:

建立社会民主意识。

民主意识:独立思考,互相尊重。

社会/公共意识:个人作为社会这个集体中的一员;通过改善社会以改善个人境遇。认为强调竞争的负面作用是促成阶层的分化、社会的不稳定、以及生活环境质量的下降。

经济的立场:

认识市场经济:

积极的一面:经济发展创造了建筑实践的机会;市场经济引发的社会及文化变迁,又进一步创造了参与定义当代中国建筑乃至当代中国文化的机会。

消极的一面:市场经济的危险是任何事物都可能被转化为商品。建筑学以及建筑师工作的意义被消费、被消解。

社会的立场:

关注社会及其存在的问题。社会问题具有综合性:公共空间、公共(低收入)住宅等问题具有政治性,历史保护的问题具有文化性,等等。

城市是一个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高密度综合体。

文化的立场:

认为当代的世界具有复杂性、矛盾性、模糊性、开放性、多元性;认同后现代主义哲学的认识论。中国文化处在转型时期,当代文化,特别是都市文化,正在形成的过程中,尤其不确定甚至混乱,从而为主动性工作创造了空间。同时目前工作具有实验性也是必然的。

在建立了以上立场的基础上,可以认为:

社会实践是商业的,但并不意味着建筑师对商业主义的盲目认同。对建筑学价值观的坚持,实际上也构成对资本主义的批判。

社会实践的实质是通过建筑设计服务社会,但并不意味设计能解决建筑以外的社会问题。

实践的组织形式,规模,以及内容都不是决定性因素:

形式:可能是大公司式的或工作室式的或其他形式。

规模:既不从利益出发追求大,也不以艺术为目的选择小。

内容:可能包括建筑设计、规划、室内设计、展览/装置设计等等。

批判地参与并不意味着与业主的利益矛盾;可能的话,与业主共同关注立场性问题。建筑业主总是属于某一个人群,但建筑最终是为了全社会的。

制订策略

策略=方向

策略是在特定立场上建筑师对进入一个工作时,在方向、方式上的决策。

方向和方式都是具体的。

建筑面临的问题很繁杂。但建筑师的社会意识可能促使他/她特别关注公共空间,将主要能量投入公共空间的创造,其他问题退到相对次要地位。这是立场直接影响方向的例子。

在更基本的层面上,一个项目不是全方位地平均地展开研究/设计,而是有必要建立起一个主攻焦点。如有些大规模低造价办公空间,结构的突破难度很高,但在功能的组织上尚有发展余地,因此决定从使用而不是从建造入手。这便是方向上的选择。又如,以多种可能性菜单或单一答案启动设计,是方式上的选择。有策略的工作是主动的工作。

方向和方式可能是阶段性的。就中国传统的问题而言,我们先后选择了空间、建造和形式作为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因为前人在继承传统形式/形象方面做了大量、成熟的工作;为了避免低效的重复,我们在实践初期决定从自己考虑更多、更熟悉的空间的角度出发探索传统。但过程不是简单线性的递进,研究积累、叠加,思考形式并不意味着放弃建造或空间。

所谓概念思维方法实质上是限定问题的方式,即对某一事物是否可以转换视角去理解?从而加深对其的认识或发掘其更根本的性质。因此是分析梳理问题的工具。在非常建筑以往的工作中,将建筑作为人造地形看待是概念思维的产物。将单体建筑设计作为城市问题处理,是社会性的同时也是概念性的决策。概念思维并不限于策略制订阶段,而是贯穿了整个工作过程。

立场/策略的意义:

明确建筑立场是试图回答为什么做建筑的问题。制

全部回复(13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imagineunique
    imagineunique 沙发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2006-03-23 11:17:23

    回复 举报
    赞同0
  • imagineunique
    imagineunique 板凳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2006-03-23 11:16:23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公共建筑设计

返回版块

51.18 万条内容 · 439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感性设计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通过语言来沟通的,物与人之间的沟通是通过物的功能及形态来传达的。人们在创造产品功能的同时,也赋予了它一定的形态。而形态可以表现出一定的性格,就如同它从此有了生命力。人们在使用物的过程中,会得到种种信息,引起不同的情感,这是人对外界事物产生的直观认识,一般称为认识的感性阶段。当设计使产品在外观、肌理、触觉对人的感觉是一种“美”的体验或使产品具有了“人情味”时,我们称之为感性设计。 现代产品一般给人传递两种信息,一种是知识即理性的信息,如常提到的产品功能、材料、工艺等;另一种是感性信息,如产品的造型、色彩、使用方式等。前者是产品存在的基础,而后者则更多地与产品形态生成相关。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