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站务休闲 \ 闲聊茶吧 \ 勇于向导师制度说“不”的背后

勇于向导师制度说“不”的背后

发布于:2004-09-29 20:32:29 来自:站务休闲/闲聊茶吧 [复制转发]
上海一博导“指导无方”被“炒鱿鱼”


  近日,上海市某名牌高校一位博士生导师因“指导无方”而被炒。学生对这位导师不满的原因是导师让他们长时间为自己的公司做项目,而疏于对学生本身学业的指导,导致一名博士生给学校有关方面写信,要求改换门庭,谁料一发不可收,这位博导门下的另外8名博士生也要求换导师。该校校方表示,学生要求转导师、转学校都是很正常的,学生提出的理由可能是多方面的,他们有意见也不一定是老师不合格。但学校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尊重学生的意愿,已经在上学期将这9名博士生转到其他导师名下。

  长期以来,导师让所带的博士、硕士研究生把就读时光都花在为导师做实验、查资料、外出跑腿、乃至为导师经商方面,这已经是流传久远而且越来越甚的事实,这种状况的出现、留存与蔓延,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笔者在国外曾经采访过当地的学生。通常情况下,导师与学生的位置与国内相比恰恰形成了颠倒的情形,在那里是导师有求于学生,而不是学生对导师唯唯诺诺。在那里大学中可以带研究生的老师很多,而招收的研究生数目却有限,通常情况下,要有两个博士生导师带一个博士研究生,而其他没有博士生可带的博士生导师就由于无事可做而在收入上大受影响,因而形成了学生的买方市场——学生选导师,而且稍有不如意,就可以向系里或学校申请更换导师。

  在我国高校中,现在常常是一个博士生导师带若干个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有的导师能一个人在一年同时招收5个以上的博士研究生,再加上10个以上的硕士研究生,形成前后呼应拉帮结伙的壮观景象。

  用流水线方式批量生产博士、硕士,其教学质量与知识储备状况可想而知。以这样状态下培养出来的研究生去富国强民、参与国际竞争,结局大概不会好到哪里去。如果现行高等教育体制不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恐怕很难有所作为。
 
  上海这9名学生改换门庭是开了个好头。此风一开,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在读研究生大跳槽?另外一点值得深思的是,就算是换了导师,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些不合理的局面吗?

全部回复(14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变风量顾问
    2006-05-22 11:29:22

    回复 举报
    赞同0
  • vincent_nk
    vincent_nk 板凳
    粮食亩产都可以上万斤,此现象也属正常
    好大喜功
    2006-05-20 10:38:20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闲聊茶吧

返回版块

114.53 万条内容 · 187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标准北京老婆骂老公

昏,都说上海话讲得快像开机关枪,京片子也不差呀!(先运气)“我说你一大老爷们儿家,一大早清儿的就站在当院满嘴跑火车,半点儿不着调,我隔着窗户纸这都运一脑门子气了,您这是唱的哪出儿啊?对,没错,就说你呢。 你还别跟我揣着明白装糊涂。原本一老实巴交的人,现在学会耍猫儿腻了,见天皆当街晃荡打油飞,时不时的整出点汤儿事,再不就是胡吃闷睡。你自个儿照照镜子去,好嘛,活的越大越抽抽儿,整个一嘎杂子琉璃球。成天逮谁跟谁扯皮不说吧,办事也没个准谱,交代你屁大点儿的事儿,你说你放了我几回鹰了?和着我那点儿吐沫星儿全打了水漂儿了!你瞧你平时那个德行,样儿大了你!装的人五人六儿的,还挺象那么回事的。实际上满肚子的幺呃子,除了整天游手好闲,要嘛就是鼓捣点儿嘎七马八的事儿出来。要是结识了个有点儿来头的,好嘛,你拉多晚儿也得老着脸死命的巴结上。实在闲的发慌,也是跟那帮小混子起哄架秧子,打联联。走在街上看见个半老徐娘你都不错眼珠儿的盯着人家看。哪天遇上个满不吝的,给你一板儿砖,你就知道什么是肝儿颤了。你说你们家老爷子也怪不容易的,千倾地一根苗,还巴望着你能出息,平地扣饼呢。你不但一点长进没有,还成天让老爷子吃挂落儿,给老爷子折腾的五脊六兽的,跟着你转磨磨。一数落儿你几句,你就蹬鼻子上脸,长行市了你,嫌老爷子絮叨儿,车轱辘话来回 说。现在塌实了吧?那点儿家底全让你攘秃噜了吧?蹦子儿没有看你还能鼓捣出什么花花肠子来。就欠让你见天皆吃棒子面勃勃,顶多白饶你一碗凉白开遛遛缝儿。还甭跟我耍哩格儿楞。敢情你也有脚底下拌蒜,掰不开镊子的时候儿,平时那大嘴叉子一张不挺能白活的吗?麻利儿着呀,怎么变没嘴儿葫芦儿了?费了半 天的吐沫,我也不跟你嚼舌头了,借光儿,我找个豁亮的地儿焖得儿蜜去了。”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