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电气工程 \ 建筑智能化 \ 怎样解决短链路问题

怎样解决短链路问题

发布于:2007-06-22 17:33:22 来自:电气工程/建筑智能化 [复制转发]
当在布线系统上执行测试时,实际上是使用一系列测试参数来测试系统。这些参数决定着测试的系统能否满足相应类别的性能要求,这种要求即TIA定义的标准规范,包括PS ACR、PSNEXT、PSFEXT、衰减等等。回波损耗是其中一个参数,它是指发射器上反射回来的信号量与发送的原始信号之比。
回波损耗的重要性
6类测试是检验系统在全双工传输环境或千兆位以太网应用中使用情况的测试。回波损耗是一个重要参数,可能会导致这类网络中发生错误。由于全双工网络可以同时收发信息,因此, 尽管其没有接收任何信号, 大的反射信号可能会被看成接收的信号,这种效应会产生误码。所以,回波损耗是6类测试中一个严格的参数,也是不太容易通过测试的一个参数。
短链路问题
导致回波损耗的主要原因是电缆和端接插座触点针脚之间的阻抗不匹配。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完全消除的,因为世界上不可能存在100%的匹配。同时,短的电缆长度提高了这一损耗效应,因为没有足够长的电缆来衰减这一回波信号。相对长电缆而言,在发射器一边收到回波信号的概率要低。
最近,“短链路 (Short Link)”这种情况在6类布线系统中的应用变得非常普遍。如在IDC中,它给应用工程师和布线安装人员带来了更多的困难。根据TIA/EIA标准,把“短链路”定义为连接器之间小于或等于15米的水平电缆链路。短链路问题则定义为当两个连接器之间的水平电缆距离足够短于标准时,第二个连接器的NEXT和回波损耗效应没有被完全衰减。TIA/EIA指示这一距离是小于15米。
短链路解决方案
这是需要记住的重要指导原则,因为其他因素可能已经降低了链路抗干扰余量,如端接技术和电缆管理方法差等因素。一般来说,较长的电缆长度会由于电缆本身的较大衰减而降低了这些负面效应。但是,较短的电缆长度, 即短链路则不能降低这些效应。此外,6类链路的容许规范余量一般要较超5类链路低,因此其对误差的容许余量更少,要求更严格。
一般来说,建议设计人员应避免在6类布线系统中应用短链路,以保持最大的参数净空余量。实现这一目标的方式之一是,允许“松散余量”电缆走线,即多走长距离电缆, 以使每一走线电缆长度超过15米。

建筑智能化

返回版块

12.4 万条内容 · 378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网络布线中常见的问题

1、为什么不能用网络的调试来检验电缆的性能?    目前不少用户对所安装的双绞线不进行认证测试,而是在网络调试过程中进行检验,当网络可以连通时就认为所安装的电缆是合格的。这种做法不仅是错误的而且是十分危险的。因为网络调试时网络的流量很低,此时用户感觉不到有问题,但当网络流量很高时,就可能出现很难上网的情况。网络调试可以连通并不表示该电缆符合安装标准,也不表示该电缆在网络正常运行时可以准确无误地工作。另外,目前大部分用户安装的是5类双绞线,运行的网络是10Base-T,但是10Base-T可以运行并不代表100Base-TX也可以运行。因此对安装的电缆是否可以支持高速信号一定要通过有关的认证测试才可以证明其性能,否则,当升级到高速网时才发现电缆有问题,此时已经不可能或很难进行修复了。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