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07-06-11 11:11:11
来自:水利工程/水利工程设计
[复制转发]
水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控制要素,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根据最近开展的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水资源调查评价成果,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405亿立方米,列世界第6位,但单位国土面积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的83%。按2000年人口计,人均水资源量为2210立方米,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3。
建立节水型社会,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必然选择,有助于减少废污水排放,改善生态环境,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举措。而在水资源综合规划指导下,建立初始水权的分配制度,是节水型社会的初级阶段。在此基础上,建立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节水型社会管理体制,实现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和区域涉水事务的统一管理,并通过制定用水权交易市场规则,建立用水权交易市场,实行用水权有偿转让,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并引导水资源向节水、高效领域进行配置,使节水型社会发展到高级阶段,满足建立循环经济对水资源节约和保护的要求。
记者日前从水利部规划计划司获悉,水利部已经启动了一批有代表性的国家和地方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通过在甘肃省张掖市、四川省绵阳市和辽宁省大连市进行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以及宁夏、内蒙古进行的水权转让工作,在水资源分配利用上取得了有益经验。
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
张掖等城市的节水型社会建设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突出了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和公众参与。
所谓政府调控,就是充分发挥政府在水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中的宏观调控作用。通过制定规划,建章立制,形成制度保障;实行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提供体制保
障;建立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两套指标体系,奠定技术基础,将全市用水权总量逐级分配到各县(区)、乡(镇)、村、社,明晰到户,配水到地,初步实现了“水权明晰”。
所谓市场引导,就是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发挥市场对水资源配置的引导作用。首先是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依据供水成本,兼顾用水户的实际承受能力,结合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合理核定基本水价,定额内用水执行基本水价,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其次是允许水量自由交易,培育水市场。鼓励用水户将节约的水量以有偿转让出售,出售价格在接受政府宏观指导的前提下,随行就市;市场交易中剩余的水量,政府水管单位(供水者)以标准价格的120%收购,鼓励节约用水。第三是实行“水票制”。由用水户持水权证向水管单位购买每灌溉轮次水量,水管单位凭票供水,确保总量控制,促进水价到位,方便水量交易。公众参与,就是建立公开透明、公众参与的民主管理机制。结合农村民主管理制度的推行和村务公开制度的建设,以村和灌区为单位,通过用水户(村民)直接选举的办法,逐级选举产生用水者协会,在水管单位的指导下,参与灌区内水权、水价、水量的监督管理。
节水带动经济结构调整
通过节水型社会建设,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益。绵阳市进行农业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减少高耗水作物的种植面积,增加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发展高效节水农业。2003年压缩高耗水的水稻面积30万亩,增加节水的经济作物30万亩。2004年又继续压缩水稻种植面积5万多亩。同时,依托科技城建设,拓展技术含量高、耗水量低的新技术产业,压缩高耗水产业,发展节水型工业、服务业,促进水资源向高效产业配置。大连市也从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角度,对水资源优化配置进行宏观调控,加快城市工业企业产业结构调整,严格控制用水量大的新建项目,鼓励和支持低耗水、低污染和高效益产业的发展,采取果断措施淘汰技术落后、水耗高、经济效益低、污染重的产品和产业。
推广各项节水技术
在节水型社会建设中,重视节水技术研究,不断提高工业企业节水水平,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
大连市首先积极支持科研单位、大专院校进行节水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研究,并加强城市污水回用技术、海水应用中新工艺和新设备等方面组织科技攻关,均取得丰硕成果。其次坚持组织企业进行用水平衡测试,不断挖掘企业节水潜力,指导企业加强用水管理,提高节水水平。第三,在新建、改建项目中,坚持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对安装不符合节水要求的器具和设施不予供水。第四,在生活用水中大力推广节水技术和设施。大连市在全国率先推广设计水量小于9升/次的坐便器,在居民住宅中推广应用每次冲便用水6升以下的坐便器,并对全市不同时期建造的房屋卫生洁具进行全面改造。
此外,宁夏和内蒙古在水权转让方面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他们的做法是“投资节水,转让水权”,即由政府和企业投资对灌区进行节水改造,以提高水的利用效率,把节约的农业用水量有偿转让给新建电厂。通过水权转让,在农业节水基础上,统筹城乡水资源配置,通过工业支持农业节水,农业节水支持工业和城市建设,从而调整用水结构,以节水促进城乡之间、部门之间的水资源优化配置,从宏观上提高水资源的配置效率,从微观上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以确保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对水的需求。
实践证明,建设节水型社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干旱缺水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战略措施。通过建设节水型社会,使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从而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