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07-05-27 17:02:27
来自:暖通空调/热泵工程
[复制转发]
我国地下水资源日趋短缺,地下水地源热泵可在条件合适的工程中得到合理应用,土壤换热器地源热泵技术值得推广;混合式地源热泵是解决土壤热平衡问题、土壤换热器所需面积问题以及工程造价偏高问题的行之有效的办法,应用场合广;分区域控制的方案更能体现地源热泵的优势和特点;地源热泵的设计要提高整个系统的能效比、性能系数以及季节能效比。
地源热泵技术在供热和空调工程中的应用,以其具有显著的节能与环保效果而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以及有关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的青睐,国内已有越来越多的供热空调工程采用了地源热泵技术。
但地源热泵是个统称,它包括地下水地源热泵、地表水地源热泵和土壤换热器地源热泵三种基本形式和各种混合式地源热泵系统。目前国内对地源热泵及其各种形式的称呼较多,人们对地源热泵的概念可能有多种理解。各种形式的地源热泵技术各有其合适的应用范围,本文对地源热泵技术在空调工程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我国地下水资源日趋短缺,地下水地源热泵可在条件合适的工程中得到合理应用,土壤换热器地源热泵技术值得推广;混合式地源热泵是解决土壤热平衡问题、土壤换热器所需面积问题以及工程造价偏高问题的行之有效的办法,应用场合广;分区域控制的方案更能体现地源热泵的优势和特点;地源热泵的设计要提高整个系统的能效比、性能系数以及季节能效比。
地源热泵技术在供热和空调工程中的应用,以其具有显著的节能与环保效果而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以及有关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的青睐,国内已有越来越多的供热空调工程采用了地源热泵技术。
但地源热泵是个统称,它包括地下水地源热泵、地表水地源热泵和土壤换热器地源热泵三种基本形式和各种混合式地源热泵系统。目前国内对地源热泵及其各种形式的称呼较多,人们对地源热泵的概念可能有多种理解。各种形式的地源热泵技术各有其合适的应用范围,本文对地源热泵技术在空调工程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一、我国水资源短缺,推广地源热泵空调技术需注意对地下水资源的保护
据笔者了解,目前国内己建成的地源热泵空调工程大多为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由于地下水水温适中稳定,利用地下水作地源热泵机组的冷却水或热源水,可使机组的能效比和性能系数远高于空气源热泵机组和常规冷水机组,而且地下水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组成简单,工程造价相对较低,受到不少用户的欢迎和暖通技术人员的推崇。推广这项技术需严格遵守国家的有关水务政策,暖通空调工程技术人员需对我国水资源短缺的情况及其产生的危害有清楚的了解,自觉做好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工作。我国有三分之二的城市和部分农业灌溉用水以地下水为主要水源。近年来我国地下水资源日趋紧张,一些地区地下水位持续下降,造成了地面沉降、产生地裂缝等危害,以前不缺水的南方一些城市和乡村现在也出现了用水紧张的状况。我国670多座城市中有400多座不同程度地缺水,其中108个城市严重缺水,部分城市不得不实行定时限量供水。水资源紧缺不仅给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带来巨大不便,而且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最近几年国家有关部门相继颁布了一些保护水资源的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10月1日起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2000年国务院令第284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取水许可证监督管理办法的通知》(2002年水利部水资源[2002]40号文)、《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2002年水利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第15号令),等。有识之士呼吁还要进一步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政协委员李国安在今年3月召开的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上提议成立"国家地下水保护中",蓝楠教授建议创新我国饮用水资源保护的法律制度,从严治水。可以看出,即使地下水地源热泵不浪费和污染地下水,但在今后的设计方案论证、项目实施和运行管理中将会受到越来越严格的评审和监督。节约和保护地下水资源的重要性不亚于节约能源的重要性。笔者认为,地下水地源热泵在符合条件的工程上应用是合理的,设计和使用上应尽量提高回灌量;土壤换热器地源热泵不抽取地下水,也不消耗地表水,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形式,国内已有一些工程采用了这种形式的空调,运行和节能效果良好,部分大中专院校和科研
单位已开展了土壤
换热器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实验研究,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对土壤换热器地源热泵空调技术,国外已有较成熟的经验和设计施工规范可供我们借鉴,目前在应用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工程造价偏高,不易被业主接受,希望国家政策能对其有所扶植、支持。
二、土壤换热器地源热泵空调系统需保持土壤热平衡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空调冷负荷大于热负荷,在浙江一带,对于一般民用建筑,空调最大热负荷约为最大冷负荷的50%~80%,而对于土壤换热器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向土壤的散热量为冷负荷的(1+1/EER)倍,从土壤的吸热量只有热负荷的(1—1/COP)倍,(EER、COP为热泵机组的能效比和性能系数。)并且夏季空调运行时间长,冬季运行时间短,造成土壤换热器地源热泵空调系统每年向土壤散发的热量远高于从土壤吸收的热量。以浙江宁波某办公大楼为例,该大楼建筑面积2.2万m2,最大冷负荷为2400kW,最大热负荷为1800kW,年度向土壤总散热量为4480×106kJ,从土壤总吸热量为980×106kJ,年度散热量为吸热量的4.6倍。文献[2]给出的一个国外工程的算例也是类似情况,该工程为一座建筑面积5574m2的公用建筑,空调系统最大冷负荷为290.13kw(979941BTU/h),最大热负荷为177.77kW(606566BTU/H),而年度散热量为1450×106kJ(1374×106BTU),吸热量仅350×106kJ(332×106BTU),前者为后者的4.1倍。由于散热量与吸热量相差悬殊,对于大中型工程,因地下换热器管距小,深度大,如不采取措施,将会导致土壤温度逐年上升,国外一研究小组曾对一地源热泵系统土壤温升情况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观察,虽然观察到温度上升的幅度逐年减少,但温度上升后热泵机组夏季运行的能效比下降。重庆大学对一个10kW的小型土壤换热器地源热泵系统进行了三年多的测试,认为对于浅埋竖管,如果冬夏都使用空调,地温能基本恢复;而对于深埋管,则冷热负荷之差不要大于20%。这里对于多少深度范围属于深埋管没有定量的描述,该测试对象的土壤换热器埋管深度只有10m,而一般工程理管深度在45m—150m之间,冷热负荷之差往往大于20%,如果不处理土壤热平衡问题,将可能会导致夏季空调系统运行状况的恶化:(1)夏季运行能耗的增加大于冬季运行功耗的减少,全年运行总功耗增加;(2)负荷侧水(夏季为冷媒水)温度上升,末端设备制冷和除湿能力下降;(3)地源侧水(夏季为冷却水)温度上升,使机组在不利工况下运行,影响寿命,甚至超出机组的允许工作温度范围,使机组因高压或高温保护功能动作而停机,系统不能运行,国内外曾出现过这种案例。
当前,由于土地资源的紧张,写字楼之类的建筑往往设计成高层建筑,这类建筑容积率高,可用于埋设地下换热器的场地面积相对较小,而地下换热器管道的长度及管井之间的最小距离必须保证,为此只好增加埋管的深度。深度的增加一方面降低了埋管区土壤表面积与体积之比,使土壤热平衡问题更加突出,另一方面增加了工程费用。不少业主对地源热泵系统所具有的运行费用低、节约机房面积、不产生环境污染、操作方便等优点赞赏不已,但对一次性投资的增加(与常规空调相比)却不易接受。虽然地源热泵机组的寿命可达到20a以上,但投资回收期不宜超过5a。降低土壤换热器地源热泵空调工程费用并同时解决土壤热平衡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是采用混合式地源热泵空调系统。这种系统由地下埋管加上辅助冷却设备或加热设备组成,系统简单,却能显著地降低工程费用,减少地下换热器所需的面积,控制土壤的温度在设计范围内,保证空调系统的正常运行。预计混合式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发展前景良好。现举一例。某工程建筑面积2万m2,土壤换热器以高密度聚乙烯PE32为材料,采用垂直U形埋管,经计算按满足散热要求共需68m深的管井300个,管井之间的距离为4.5m,埋管区所需面积为6100m2;按该工程地质条件,地下埋管工程费用为120万元,而该工程可用于埋管的场地面积只有4600m2。若采用混合式系统,则土壤换热器可按满足吸热要求或按所允许的换热器埋管面积进行计算,现按满足吸热要求计算结果是:需68米深的管井205个,土壤换热器占地面积4200m2,小于可用面积,此时可适当增大管距。此外增设1台600kW的板式换热器、1台150m3/h的冷却塔和1台冷却水循环泵构成辅助教热装置,地下埋管与辅助教热设施的费用为90万元,比全部采用土壤换热器减少了25%。
全部回复(2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地板没仔细看,回头研究下!
回复 举报
常规的中央空调系统冷热源集中在机房,通过分、集水器将水系统划分为几个较大的区域,各区域可根据需要接通或关断冷(媒)水以及末端空气处理设备。若不同区域同时有制冷与供热需求,则需同时运行冷热源设备,并且水系统需设计成三管制或四管制。三管制系统由于冷热水混合损失大,国内外均少有应用实例;四管制水系统管道占据的空间多,一次性投资大,只在一些高档宾馆等场合得到应用。常规中央空调还有——些不足之处,如:当只有少数用户在使用空调时,冷负荷或热负荷低,而主机和水泵必须运行,系统在低负荷下运行效率较低。而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则完全可避免上述不足之处,即设计成分区域控制的方案。现在中小型地源热泵机组制冷量与制热量从几千瓦到几十千瓦各种规格都有,结构形式也多种多样,适合于各种大小面积和装修风格的房间需要。区域大小的划分灵活,小到15m2—
20m2的办公室或家庭卧室,大到几百平方米的会议室、阅览室或产品展示厅等,只要负荷性质(主要指制冷或制热的时间需要)相同,即可划为一个区,每个区可采用一台或数台机组。各区域空调是否运行,是制冷还是制热,甚至设备检修,都互不影响。水系统无需采用三管制或四管制,并且操作方便,进一步降低了运行能耗和管理费用。对于房间数量多,而同时使用率变化不定的工程如宾馆类工程尤其适用。
地源热泵机组有水。水机组和水—空气机组二种形式,在分区域方案设计中,可灵活采用各种形式的机组,水·水机组需加末端空气处理设备和循环水泵,笔者认为,应尽可能采用水—空气机组。
国内设计人员往往习惯于按常规中央空调设计思路将地源热泵空调设计成冷热源集中控制的空调系统,某工程最大冷负荷2200kW,最大热负荷1600kW,若按照传统的设计方法,可选用2台制冷量为1100kW的地源热泵机组,末端按传统方法选用风机盘管、新风机组、柜式空气处理机。采用这样的方案,空调系统EER和COP固然比传统空调系统高得多,而且不需锅炉房,节约了机房面积,体现了地源热泵的大部分优点,但没有充分挖掘出地源热泵的节能潜力和其它优点,仍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本节开头所提到的常规中央空调系统中存在的缺点。
分区域控制设计方案中,设备的装机容量可能会高于集中控制系统设备的装机容量,但运行费用一般不会比集中控制方案高,因为各区域机组根据需要而运行,没有浪费。
分区域控制的主要缺点是安装在各区域的小型地源热泵机组负荷调节性能比不上集中式机组,尽管小型机组采用了涡旋式压缩机等高效设备,但大多数机组制冷系统还只有开和停二种状况,只有风系统的风量是可调的,风量可调已能满足房间的温湿度控制要求,但机组在部分负荷工况下的能效比和性能系数没有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实现能量可调在技术上早已没有问题,主要是涉及设备费用问题。业主选购设备讲究的是性价比,并不完全是节能一项指标。基于同样原因,因分区域控制方案的工程造价高于集中控制式方案的造价,目前这种设计方案还没有得到较普遍的采用。
四、地源热泵空调工程的设计需着重提高系统能效比和性能系数以及季节能效比
额定工况下,地源热泵机组有较高的EER和COP,但实际工况下机组的EER和COP则随运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有可能高于额定工况,也可能低于额定工况下的值。如本文前面述及的土壤换热器地源热泵系统,如果土壤得热量大,温度不断升高,机组的EER就相应地不断下降,因此,地源热泵系统设计前需对工程建设地点的地质状况和地理环境作充分的调研,采用合适的方案使机组始终在较高的EER和COP工况下运行。
合适的设计方案不仅应使机组有较高的能效比和性能系数,主要的还应使整个系统具有较高的EER和COP值,使整个系统有较高的季节能效比。
整个系统的能效比和性能系数,包括了水泵等各种设备的能耗,更能体现系统和方案的优劣性。在方案比较中,地下水地源热泵可能会因抽水泵功耗太大降低了系统的能效比而使方案失去竞争性。设备的合理选择有助于提高整个系统的EER和COP,暖通空调设计师在这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民用建筑空调负荷的特点是随时间变化大,峰值负荷与谷值负荷相差大,因此季节能效比的高低是考察空调系统和设备的又一个重要指标。选用部分负荷综合系数高的热泵机组、对水系统实行变流量控制,都是有效提高空调系统季节能效比的措施。水系统实行变流量控制的一个简单有效办法是对水泵采用变频控制,这是一项比较成熟的技术,已在不少中央空调工程中应用,取得了良好的节电效果。笔者曾对几个地源热泵空调工程中变频水泵的运行情况进行了观察记录,介绍其中一个情况如下:地源侧水泵在工频工况下运行电流为28A,而转为变频控制后,设定机组进出水温差为5cC,稳定工况下水泵电源工作频率为32Hz,工作电流为10A:负荷侧水泵工频电流为22A,切换为变频控制后,稳定工况下水泵电源的工作频率为30Hz,工作电流仅8A。水泵的功耗与电流成正比,可见采用变频后节电效果相当可观。
此外水泵的振动和噪声也随频率的降低而降低。
其它各种在常规中央空调系统中应用的节能措施同样可应用到地源热泵系统中,如排风热回收、利用冷凝热产生热水,等等,本文不详述。
五、结语
地源热泵技术正在我国得到推广应用,本文对其在发展和应用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1)我国水资源紧缺,地下水地源热泵的应用要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水务政策,尽量提高灌采比。土壤换热器地源热泵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2)混合式地源热泵空调系统能有效地降低工程造价、控制土壤换热器的面积,并使土壤保持热平衡,值得在冷热负荷相差较大的大中型工程中推广应用。
(3)地源热泵空调系统采用分区域控制方案优于机组集中控制的方案。分区域控制的方法能充分体现地源热泵所具有的控制灵活、能按需操作空调的特点,并充分挖掘地源热
泵的节能潜力。
(4)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设计应考虑提高整个空调系统的能效比、性能系数和季节能效比,使空调系统达到真正的节能运行效果。
┈┈┈┈┈┈┈┈┈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