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水利工程 \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 河流还能作为饮水源吗?

河流还能作为饮水源吗?

发布于:2007-05-24 10:02:24 来自:水利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复制转发]
自来水真难喝呀,每每端起水杯,一股醒臭味夹杂着氯气味扑鼻而来,如果是干旱少雨季节,自来水泛着浊绿色,味道更是难闻,连洗脸都难以忍受,这种情况我已忍受三十年了。

我县位于淮河上游大别山区,7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县里有化肥厂印染厂和造纸厂,工艺落后,污染严重,不过废水都绕城而过,流入河水下游, 去污染下游城市。90年代后期印染厂破产了,造纸厂被迫关闭了,只留下了化肥厂,河水污染梢好些,但又出来了一个更牛的大型禽畜养殖加工“华英”集团,因为带动我县经济有功,据说其老总连县长都不放在眼里,其污水直接排入城市上游河道,这可苦了县城老百姓,以河水为水源的自来水醒臭难闻,2006年下半年有数月连洗脸都不能用,群众意见很大,2007年县长直接出面干涉,情况才梢好些。我曾问过该厂有关人员,为何不治污,他们说,治污成本高,宁愿罚款也不愿处理废水,再说罚款还可解决环保局的事业经费问题,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

这只是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废水污染在我县也很严重,这些年来,化肥农药除草剂的大量使用,使农村塘湖水质普遍富营养化,水生植物的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水质自净能力差,水色混浊不堪。家庭化学洗涤剂洗结精的大量使用,生活废水的直接排放也对河流造成很大污染。

因为源于河水的自来水太脏,有条件的单位和个人都用起了地下井水,我县的许多单位都用的是深地下井水,县政府,公安局,电业局,环保局,许多学校,医院,工厂等等,都有自己的地下深水井,据说数环保局的水井最深,深达300多米,因为只有他们才最知道河水的污染程度,苦就苦了没条件喝井水的一般老百姓。

去年我坐车从河南省信阳到首都北京,过了位于信阳境内的淮河主干后,沿途我再也看不到一条干净的河流,许多小河流简直可以用排污沟来形容。郑州市和上海市的自来水我都喝过,浓浓的来苏水(消毒用次氯酸)味夹杂着苦臭味更是难喝,不过长期饮用也就什么都感觉不到了。

记得去年3月人代会上,温家宝总理答记者问,台湾人权新闻通讯社记者说:我要提的问题是环境污染问题。我们知道今天中国是一个非常具有科技基础的国家,我所知道的现在每天制造的垃圾有17857吨,每人每天要制造1.28公斤,而且现在垃圾排放量以10%上升(原话如此)。我从上海来,上海的水简直就不能吃了,而且是黄的。我们今天的工业发展得再好,假如连民众吃的水都有问题的话,总理先生,你的丰功伟业可能就化为乌有了。 温家宝:您用极大的勇气得到了一次发言权,而且你问的问题十分重要。环境污染确实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个问题至今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十五”计划我们大多数的指标都基本完成了,但是坦率地告诉大家,环境指标没有完成。

人们在埋怨河水脏的同时,用着大量的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电池,洗两件小衣物就用满满一缸装满浓浓翻腾着化学洗涤剂的洗衣机,洗后穿上洁白的衬衣露出会心的笑容,却看不到那浓浓的翻腾着泡沫的化学有害物正流向我们饮用的河流。我国的环保教育留于行事,几乎等于空白, 老百姓环保素质差,他们关心房子美而不关心环境美,省吃俭用节下来的钱大搞室内外装饰,而不知到这些装修既不利健康又及其耗费自然资源. 注重自己的健康,但却不关心环境的健康,他们把自己的健康过分依赖于药物气功和山珍野味,却不知污染的食物水空气乃健康之大敌. 官出于民,他们的环保意识也不高,"人喧车叫高楼立乃我政绩,大地哭泣谁能听?"是他们思想的真实写照. 的确不错,如今在神州大地,又有多少人能听到大地的哭声?

环保的无知和环保科技的缺如,严重制约着我国的环保事业。看来解决污染问题,在我国还要有相当一段漫长的路要走。

全部回复(2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地板
  • zjg728
    zjg728 沙发
    每当看到“地球上最后一滴水也许就是人类自己的眼泪”这则公益广告时,我的心都象是被猛揪了一下,想象着枯瘦如柴、嘴干唇裂的人类躺在无垠的沙漠里的那种绝望,真的是不寒而栗。如果人类再这样肆无忌惮的任意挥霍、浪费、污染地球宝贵的水资源,这样的场景真的离我们人类为期不远了。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

    记得30年前,老家村后的徒骇河那才叫“小河的水呀,清又清”。清的能顺着蛤蜊行走的痕迹摸到深水中的老窝,鱼虾多的很,几十斤重的大鱼决不稀罕,夕阳下,鱼翁坐在船头,鱼鹰上下穿梭的景象,是在老家生活7年留给我最深最美的印记。村四周,纵横交错的小河沟常年有水,小鱼小虾成群结队,引得一些孩子整天搬鱼弄网,因为少有桥,害得我们出门就淌水,曾不止一次的抱怨怎么这么多的水。下地割草拾柴,也从不带水,随便哪条小河沟捧起来就喝,却从不肚疼拉稀,那才叫纯。村中的那口老井几十年水量丰沛,甘甜如泉,供全村四、五百口人饮用,从未枯竭过。而今的徒骇河奇臭难闻,夏天相隔好几里就能闻到臭味,成为名符其实的“屠害河”。村子周围的小河沟上早已盖起了瓦房,即使田间的干沟多数也都干涸,偶尔见着点水不是发黑就是发绿,更难觅鱼儿的踪影。村中的那口老井早就枯竭而被囤填,取而代之的是家家户户越打越深的压水井。尽管现在老家的村容村貌比30年前强百倍,平坦笔直的柏油路、整齐宽大的砖瓦房纵然让人欣喜,但每次回老家的心情却是异样的沉重。改革开放30年,我们老家方圆几里没有厂房、没有烟囱,祖祖辈辈靠种地吃饭,靠外出打工挣钱,怎么也会遭遇缺水的尴尬!

    我童年记忆中一切关于水的美好景象,仅短短的二十几年就荡然无存,如今只剩下回忆,也只能回忆了!

    我不敢想象,这样下去,再过十年、二十年会是啥样!

    水是生命之源,是当今最为珍贵的公共战略资源。没有水的日子,我无法想象。

    这些年,一些地方不惜以牺牲环境、牺牲人类的健康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繁荣,搞得是河皆污、是水皆臭固然可恨,但惩治他们那是政府迟早的事,我们作为一介草民想管也管不了。但节约用水却是当下我们每个人都能做的。只要把你家洗手盆下接个水桶,用桶中的水涮拖把、冲厕所;洗手、洗碗时控制一下水流,最好线流;想办法减小你家坐便器水厢的容量;洗澡最好用淋浴……。只要我们长期坚持,习惯就会成为自然。生活中,只需我们稍稍用心,稍加注意,举手之劳,节约一方水是再容易不过的事。想想看,若人人都这样,节约的水会是怎样一个天文数字!

    来吧!让我们行动起来吧,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把好自己用水的每一只笼头,使节水、惜水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节约工作、生活中的每一次用水,别让我们曾拥有“自来水”也成为美好的回忆,让“地球上最后一滴水”的日子来的迟些、再迟些,让可持续发展的时间变得长些、再长些,那将是我们为子孙后代遗留的最最宝贵的财富。
    2007-05-29 15:41:29

    回复 举报
    赞同0
  • zjg728
    zjg728 板凳
    每当看到“地球上最后一滴水也许就是人类自己的眼泪”这则公益广告时,我的心都象是被猛揪了一下,想象着枯瘦如柴、嘴干唇裂的人类躺在无垠的沙漠里的那种绝望,真的是不寒而栗。如果人类再这样肆无忌惮的任意挥霍、浪费、污染地球宝贵的水资源,这样的场景真的离我们人类为期不远了。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

    记得30年前,老家村后的徒骇河那才叫“小河的水呀,清又清”。清的能顺着蛤蜊行走的痕迹摸到深水中的老窝,鱼虾多的很,几十斤重的大鱼决不稀罕,夕阳下,鱼翁坐在船头,鱼鹰上下穿梭的景象,是在老家生活7年留给我最深最美的印记。村四周,纵横交错的小河沟常年有水,小鱼小虾成群结队,引得一些孩子整天搬鱼弄网,因为少有桥,害得我们出门就淌水,曾不止一次的抱怨怎么这么多的水。下地割草拾柴,也从不带水,随便哪条小河沟捧起来就喝,却从不肚疼拉稀,那才叫纯。村中的那口老井几十年水量丰沛,甘甜如泉,供全村四、五百口人饮用,从未枯竭过。而今的徒骇河奇臭难闻,夏天相隔好几里就能闻到臭味,成为名符其实的“屠害河”。村子周围的小河沟上早已盖起了瓦房,即使田间的干沟多数也都干涸,偶尔见着点水不是发黑就是发绿,更难觅鱼儿的踪影。村中的那口老井早就枯竭而被囤填,取而代之的是家家户户越打越深的压水井。尽管现在老家的村容村貌比30年前强百倍,平坦笔直的柏油路、整齐宽大的砖瓦房纵然让人欣喜,但每次回老家的心情却是异样的沉重。改革开放30年,我们老家方圆几里没有厂房、没有烟囱,祖祖辈辈靠种地吃饭,靠外出打工挣钱,怎么也会遭遇缺水的尴尬!

    我童年记忆中一切关于水的美好景象,仅短短的二十几年就荡然无存,如今只剩下回忆,也只能回忆了!

    我不敢想象,这样下去,再过十年、二十年会是啥样!

    水是生命之源,是当今最为珍贵的公共战略资源。没有水的日子,我无法想象。

    这些年,一些地方不惜以牺牲环境、牺牲人类的健康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繁荣,搞得是河皆污、是水皆臭固然可恨,但惩治他们那是政府迟早的事,我们作为一介草民想管也管不了。但节约用水却是当下我们每个人都能做的。只要把你家洗手盆下接个水桶,用桶中的水涮拖把、冲厕所;洗手、洗碗时控制一下水流,最好线流;想办法减小你家坐便器水厢的容量;洗澡最好用淋浴……。只要我们长期坚持,习惯就会成为自然。生活中,只需我们稍稍用心,稍加注意,举手之劳,节约一方水是再容易不过的事。想想看,若人人都这样,节约的水会是怎样一个天文数字!

    来吧!让我们行动起来吧,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把好自己用水的每一只笼头,使节水、惜水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节约工作、生活中的每一次用水,别让我们曾拥有“自来水”也成为美好的回忆,让“地球上最后一滴水”的日子来的迟些、再迟些,让可持续发展的时间变得长些、再长些,那将是我们为子孙后代遗留的最最宝贵的财富。
    2007-05-29 15:40:29

    回复 举报
    赞同0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返回版块

4.59 万条内容 · 223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拯救洞庭湖

洞庭湖面积的急剧萎缩,是困扰长江中下游区域的一个焦点问题。去年10月,武汉区域气候中心通过卫星遥感观测发现,洞庭湖面积仅有878.30平方公里,与上年同期的1837.32平方公里相比,减少了959.02平方公里。而在19世纪30年代,洞庭湖面积达6000多平方公里。实际上,自1998年“世纪大洪水”之后,国务院就作出了在长江中下游区域退湖还田的决策。时任总理朱镕基曾在视察湖南时提出,要将洞庭湖主湖面恢复到解放初期4350平方公里的面积,这就是著名的“4350工程”。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