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绿色建筑设计
返回版块4.25 万条内容 · 177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太阳能建筑:1+1>2建筑是能思维的聪明结构,智能建筑已经成为我们社会的现实组成部分。”意大利著名建筑师、清华大学环境节能楼主设计师Mario Cucinella在“2006长城世界可再生能源论坛”上介绍了著名的清华大学环境节能楼的设计理念及技术构成。“它是能思考的智能‘大楼’,使用的能源主要是太阳能和天然气,整个系统的能源利用率在80%以上。由于使用清洁能源,和同等规模的使用燃煤锅炉供热、使用火电厂发电的建筑相比,它每年将减少二氧化碳排量1000吨,节约能源70%左右。”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13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仲继寿:老百姓肯定从节能中省钱,不要光看中物业管理费的下降,还要看到节能的下降。
张在东:告别空调暖气时代,这句话表明了老百姓省运行费用,还表示老百姓的生活舒适度,居住舒适度提高了。
刘永强:节能改变了业主的生活。
李树人:通过研究、研发,包括这种交流,发现未来在高舒适度和低能耗这两个方向上不矛盾,并且是相辅相成的。应该说高舒适度和低能耗的住宅,高舒适度低能耗的生活方式离大家、离社会,离每个人是不远的。
胡斌:节能提升了老百姓居住的品质,本身也是提升了居住的价值,开发商做这些事儿,包括节能技术应用和房价肯定有关系,开发商就是在创造价值,我们平平常常做一件事儿也不用费那么大的劲儿,确实是想把产品品质做好,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将来的居住者业主。
潘云刚:我刚才主要给大家介绍了一些背景情况,关于标准还有很多问题,我觉得背景,就说现在的建筑,房地产业,包括国家经济实际上能源是一个制约因素,刚才谈了很多可持续发展,如果对老百姓来说,总结起来关注节能实际上是关注我们未来的生活。
顾启浩:节能不但有利于业主舒适性,有利于健康,而且能为70年的住宅取得经济效益,住宅的周期都能得到效益。
邹佳媛:节能应该是一种生活态度,不仅跟国家未来有关系,也涉及到每个人的个人利益,我们现在所做的工作是力图和自然建立和谐对话的建设,我们利用自然服务于我们人造的环境。
何巍:感谢各位专家今天来到新浪参加这次论坛,由于时间关系,本次论坛到此结束,谢谢!
回复 举报
何巍:请李秘书长谈谈看法?
李澍人:建筑是一个技术系统,从门窗来说,不要觉得就是一个玻璃或者断桥铝合金,这三套系统的对点如何处理细节,就像楼蚁之穴可毁大堤。最近听说南京市政府拿出一个亿做政府配套,要做一个五类水的水环境,说是还南京水环境一个干净的五类水的标准,南京准备拿巨资,这个事儿做起来我想中国绝对会快,要相信中国政府是有责任的,最近我们在做大量的调研,很多专家现在不说话了,包括在座很多专家,因为新一轮节能,我准备将来说一些不同于在座很多人的话,要防止节能标准强制实施,大家一哄而上,同时导致新的建筑垃圾,这时候再解决可能花的钱会更多。我们看到的项目越多,确实都好,但是每到这时候都听到别人说有什么什么样的问题。既然谈节能,谈标准强制实施,这一点我们政府的力度非常大,这一点超过很多国外发达国家,要防止我们推出新标准的情况产生新的垃圾,怎么办?推出几个观点:
一、所有人都要学习,包括政府领导、包括专家,包括我们的开发商,最主要的几个结点,还有一个是设计师,很多建筑设计师不太懂节能技术,不太懂如何把节能技术,有些是成熟的技术应用到建筑当中,所以要完成一个学习过程,而且要快,不快可能就要被淘汰,或者说造成新的垃圾。有的人说,我碰到几个好项目,他说我想做节能,都是专业人士在支持这个项目,我发现我们的设计师,设计院不懂,一个巨大需求就是要做培训,做教育,但是教育培训来不及要自己学习,所以要加强学习。
二、实际我们有很多技术已经成熟了。而且我反对一个观点,这些技术都是为豪宅、为富人建的,已经有专家在探讨,用成熟的本地产的材料,本地产生的技术,本地产的专家做一套房子,除了地价10-15万,我给你一块地100-200平米,就照着10-15万实现,现在有人准备尝试。什么意思?就是中国本土产生的专家、学者、技术恐怕不一定比国外弱,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是一定要用本乡本土的材料等等等等,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未必说这个房子,我家做节能就一定贵,这个观点并不一定对。
李澍人:我们最近在搞调研,激励机制有些地方开始出台了,只不过表现不一样,新疆出台一个政策,买节能房,节能房是经过权威机构认证的,可能给业主免掉一部分采暖费。成都,如果是做节水,你采用新的系统,你增加投入,政府给你补贴。我们的西南角某区改造锅炉,如果谁改造,用某种新技术,你做了一百万,我补贴5%还是多少,大概是这样一个政策,希望这种政策越多越好。这种政策不光是国家地方出台。
这两天一直在跟张总谈技术,现在很多开发商真是踏踏实实研究技术,连续几天在研究技术,当时锋尚我去过很多次都在研究技术,不是说一定豪华就贵,而是确实在整个技术研发过程中,尤其是节点处理上要花心血的,但是只要做了这个附加值非常高,而且是长效,如果有这样的示范,我们希望多看看,我们也互相学习。有人说张在东、陈音,不是两字、三字,而是中国建筑节能史的一个符号,因为他们做的事情非常有意义,所以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