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07-05-21 15:43:21
来自:园林景观/景观规划设计
[复制转发]
景观设计人居环境中的园林
www.18yl.com 中国园林商情网
1 园林是最佳人居环境
自有人类便有人居环境。经历了巢居、穴居、山居和屋宇居等阶段,直到目前人类仍然在探索合宜的人居环境。现代的趋势不仅在于居住建筑本身,更着眼于环境的利用与塑造。从居住小区到别墅豪宅无不追求山水地形的变化,形成现代建筑与山水融为一体之势。20世纪末国际建筑师协会在北京宣告的《北京宣言》中指出,新世纪“要把城市和建筑建设在绿色中”,足见城市绿化和园林在人居环境中不可代替的重要性。未来发展的方向,则不仅在人居室内环境,更侧重于人居室外环境。
人居环境广义可至太空,中义为城市及农村,狭义可至居住小区乃至住宅,无不与环境发生密切的关系。中国人居环境的理念是文化的总纲“天人合一”之一脉,强调人与天调,天人共荣。其中也包含“人杰地灵”、“景物因人成胜概”等人对于自然的主观能动性。即使创造艺术美,也是“人与天调,然后天下之美生”(《管子·五行》)。因此中国古代有“天下为庐”之说。其中主要是体现用地之地宜,兼具顺从与局部改造的双重内容。生产是手段,经济利益不可片面追求,我们的目的是持续发展的天人共荣、兴世利民。
园林却不是自有人类就有的。人类初始,居于自然之中而并未脱离自然。随社会进步,人因兴建城镇与建筑而脱离了自然,却又需求自然的时候就逐渐产生了园林。古写的“艺”字是人跪地举苗植树的象形反映。人不满足于自然恩赐的树木,而要在需要的土地上人工植树,这是恩格斯所谓“第二自然”的雏形和划时代的标志。在园圃等形式的基础上发展出囿、苑和园,在西晋就出现了“园林”的专用名词。现代的中国园林概念是要满足人类对自然环境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综合要求,将生态、景观、休闲游览和文化内涵融为一体,为人民长远的、根本的利益谋福利。园林学从城市园林扩展到园林城市、风景名胜区和大地园林景观,园林是最佳的人居环境。园林不仅要为人居环境创造自然的条件和气氛,于中也渗透以人文;人们不仅从自然环境中得到物质享受,也从寓教于景的环境中陶冶精神,获得身心健康。
www.18yl.com
全部回复(5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回复 举报
在谈当代景观设计理念之前,我想回顾一下历史,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居住区的绿化,凡是牵涉到我们人居环境的话题,也是上个世纪、上上世纪末欧洲工业化国家及我们面临同样的问题,我本人在中国呆过,在欧洲也呆了将近十年,我觉得目前中国的情况和欧洲的情况不相同。我们中国正在进行城市化,这个趋势或者这个进程,正好跟上世纪,或者世纪初,两个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化的进程非常相似,有着他们一些成功的经验。从工业化以后,人对自然的理解,人对工业的理解,对产品的理解,进行了一个哲学上、美学上、社会学上一些探索,得出来的、摸索出来的一些发展模式,比如说法国、荷兰的、还有美国的这些思路,欧洲当今他们一些景观设计师在这个历史场合经过100多年的社会实践,对理论的探索与解决给这个城市给人均环境带来的问题,他们通过长期的摸索,通过不同的手法,不同的方向从三个层面,一个从社会学方面,一个从经济学方面,再一个从生态方面,从这三个层面,来解决人均环境方面的问题,以及工业化给人们带来的环境方面的冲击。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