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04-09-03 13:09:03
来自:施工技术/市政工程施工
[复制转发]
编前说明:看到本站不少资料被其它网站转载,甚是欣慰,因为他们无形中承认了本站资料的“权威性”,但也感到可悲,一是因为转载者未说明资料来源,二是因为有一些网友只求索取,不论回报,且还像小偷一样偷偷将资料偷走,不留痕迹......
本人感慨万千,因此本帖稍作修改,不直接提供下载,请原谅。
薄体连续截渗墙砼浇筑技巧
开槽机连续成槽法修建混凝土薄体截渗墙(22---30cm)克服了其它工艺因跳跃式成孔,造成孔偏、孔斜、墙体不连续、墙体底部分离(俗称“裤裆叉”)。难以达到设计要求影响墙体截渗效果等缺点。以连续成槽快、成墙质量高,成本低,施工便捷为优点,近几年在大江大河堤坝除险施工中得到应用,由于连续成墙每次进行泥浆下砼浇筑是多套导管同时进行,如何保证多套导管间砼面均衡上升,避免混凝土中夹裹泥浆给工程留下隐患,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理清砼配合比中各种原材料的关系
原材料的规格化是配合比中各种材料合理搭配保证机口砼达到质量的基础。由于截渗墙是直立的,两侧土体及临水面压力都不会对墙体产生大的挤压损坏,因此抗压不是截渗墙中的第一指标。进行配合比搭配时可适当加大砂的比例,在骨料中5---20mm的石料可平均配置,这样既满足抗压、抗渗指标,又可保证砼的和易性,便于砼在浇筑过程中泥浆下的扩散,保证导管间砼的相互掺合交融。
二、控制好混凝土的坍落度是关键
连续修建砼截渗墙重点在于多套导管同时浇筑。因此砼的坍落度、扩散度是保证各导管间砼交叉均匀上升的关键。在实践中,薄体截渗墙的砼坍落度应控制在20---21cm最好,此时扩散度已达到39---40cm。砼的搅拌应充分,水量宜少,谨防砼的“沥稀”。在导管间距3.5米时,砼面均匀上升0.8米,就可保证泥浆下砼的相互交叉,不会夹裹泥浆。而单套导管砼最大上升限度,不得超过1.2米。超出这个高度极易造成砼扩散时将淤积的泥浆压卷至斜面下,造成质量隐患。
三、导管埋深的合理性是保证砼面均衡上升的重要一环
导管在砼中埋的深浅应随着浇筑不断变化,在砼坍落和扩散稳定的情况下,导管埋深应有所控制,根据多年经验,砼距地面10米以下时,导管埋深以2---3米为宜。这时砼距地面较深。砼入导管冲击力大,扩散力强。距地面8米以上时由于砼面上淤积的泥浆浓度加大,重量增加,砼的冲击力逐渐减小,出导管扩散仅有翻升的力量,这时导管埋深应控制在4米。4米的埋深大于导管间距3.5米,便于砼在压力下的扩散掺叉上升,不致形成凹状,夹裹泥浆。在薄体混凝土截渗墙砼浇筑中,因导管较细不宜埋得过深,否则易造成起管困难,甚至弯曲拆裂,形成质量事故。
四、浇筑记录与绘制浇筑图
浇筑记录是通过测绳测量反映砼在槽内成墙的过程。但枯燥的数字不能把砼在槽内的变化直观地呈现在的眼前,因此结合记录现场绘制一张涵盖墙体深度,导管长度、节数,砼浇入量,导管埋深米数,砼面上升高度,浇筑时间的彩图,可全面客观地反映浇筑过程。为现场技术人员提供分析情况,处理问题,随时掌握砼浇筑成墙的质量,特别是墙体深度超过30m时浇筑图应成为薄体截渗墙砼浇筑中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通过图可以确定浇入导管砼的数量,直观看到导管的埋深,及时拆除多余导管,从根本上消除了靠数字推测,凭经验施工造成导管拔脱,或埋入过深等现象,也保证了导管间砼面的均衡上升。
此外,截渗墙工程大部分选在险工险段和一些“老口门”处,历史上反复决口封堵给堤基深处留下许多隐患,成槽时这些隐患反映的不明显,而在砼浇筑过程中砼面上升的快慢、扩散的区域,在图上得到了全面的体现。一旦过程出现问题,图就为处理事故提供了准确的第一手资料。
五、严格控制砼散落槽中、破坏泥浆
沿河道的淤土,经河水经年浸泡,含有盐碱成份。这些物理和化学的作用,对泥浆粘度和浓度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在浇筑过程中少量砼散落在槽孔中,一方面对墙体形成质量影响,一方面水泥中的酸性成份破坏了泥浆中原有的构成,造成粘度急剧下降,土与水迅速分离后下落淤积在砼面上,给砼面均衡上升增加了压力,极有可能在扩散时夹压在砼中间,造成质量隐患。因此要采用必要的手段控制砼散落槽中,还可根据泥浆的变化加入有效成份,保证粘度,使浆液随砼面上升顺利排出槽外。
总之薄体混凝土截渗墙浇筑多套导管的工序是能否保证墙体质量的关键,现场技术人员除应做好浇筑记录观察施工过程外还应在“勤”上下手总结经验,分析现象。让此项工艺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全部回复(47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回复 举报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