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07-05-12 00:09:12
来自:站务休闲/闲聊茶吧
[复制转发]
余友住在19楼上,一日,坐在大厅中吃老酒,一边有青海湖出的鳇鱼干可佐,一边有黄浦江的景致可赏,这条浊江,远的眺去,似翠非翠,也算一条玉带吧?诸大船小舟,笛声起伏,尽收眼底,按理,登高眺远是件很惬意的事情,突然间传来“呜呜呜”的声音,骇问友:“是如何东西在作萧响?”“——风也!”友淡然的回答。凛冽、浩大、声势之急速,忐忑悚然。
近又住高楼了。
家里的人如鸭棚中的鸭,房子只是晚上去宿一宵而已,白天纷纷的出笼去,人只晚上住房子,利用率极为低下,想当初花上百万元购置一套“人笼,”一半开一半关,从商品价值观来说是一桩赔本的买卖。记得从前有个故事,兄弟俩买来一双新靴子,哥哥在白天穿,弟弟白天轮不到穿,他恨起来,晚上穿着靴子睡觉,没有使它闲起来,这才利用率高呢。然后,房子里的人像鸭子一般,要去觅食的呀!早晨一阵短暂的热闹之后,读书的去读书,干觅食的干觅食,又剩下我和女人(当然是自己的)。然后,照样的吃茶谈天(旁边没小孩子好,谈天可不必注意),话题不过是股票、基金、马路什么时候会拓好等等“鸡不生蛋”的琐俗。一日,茶吃得一半,忽然听见周遭一片“乌啦”(不是呼胜利)!女人初逢这架势,“什么声音这么大!”
“——风啊!”我也淡然了。女人有些吃惊,说:“这风排山倒海的,吓煞人!”
“反正屋顶是掀不翻的。你怕甚!”
“风的叫声,一阵紧一阵的,心里颤颤动,让人忐忑不安……。”
“的铃铃……”挂在阳台上的一串琉璃铃儿,从无框玻璃门旁边的缝隙中,风贼闯进来,摄取得其自个儿乱晃。户外汹涌的野风,像半关半闭的自来水龙头忒急,整幢高楼被它的淹杀的可怕的嘘声所覆没,大樟树被风吹得披头散发的,嫋袅的垂柳,更加显得它软弱无力,东风东弯,西风西倒,乱风乱舞,乃蒲柳之姿。
“这高楼没有什么好住的。”女人听了这可怖的风势,好像是对自己语言,但仍旧落到我的耳朵中。
“你我如果是七老八十的人了,儿孙们都出去觅食去,一个星期,或隔半年一载来看我们。这时候,这么大的锐利尖嚣的风声;这么高的大楼独居于一笼青眼对白眼;这么不听自己使唤的老躯;这么的一个人生晚景,你作何种思想呢?”我问。她没有回答我,也许压根儿没有想到我提的问题,也许太荒谬太遥远和毫无价值的探讨。我继续的说:
“……现在‘高楼坠落’的案件频频发生,除了高校博士生跳楼具有新闻价值热播之外,其实老年人的比例是不少的。去年某小区的一对老年夫妇,男的是个教书匠,他写好遗书后从23楼坠下去的。记者问他常年不回家的子女‘遗书上有什么内容?’子女避开记者坚决拒绝回答。‘高处不胜寒,’谁会起舞弄倩影?人很有可能,会被‘现状’的‘环境’逼出‘忧郁症’的,诗人的思想美在他超(脱离)现实,刻意去追求那些虚无缥缈的所谓‘意境。’假若老来喊爹爹弗应;喊娘娘弗应,自然会想到快些解决的办法;一念之差——高楼恰恰是‘近水楼台。’
“毛病出在身居高楼的特定环境,假若住的是二楼,他一定想过,‘跳是没有必要跳下去的。’人对环境所以很重视。例如激情犯罪者,口袋里有把刀,发生肢体冲突当中,他拔刀方便就杀了人,枪也一样,口袋有钱,可买可不买买了也一样,包括床里睡着个女人不求安稳了。孟母发现了这个环境不宜于儿子学好的‘环境,’才不断搬家,远离那个‘环境’的。”
“……我们老了,回家去!”她似乎轻描淡写。
“回家?家在哪里呢?栓牛的桩头打在这儿的,牛能跑到哪里去!好一个家啊。”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极平常的风,确实使人可不寒而栗。
全部回复(4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有点道理,可惜难道因为利用率不高就不用吗,
回复 举报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