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04-08-29 19:47:29
来自:电气工程/市政公用工程
[复制转发]
现代都市竟如此脆弱 规划比不上老祖宗!
地产资讯播报:http://news.soufun.com
7月10日一场暴雨,使得北京市交通严重受阻,部分立交桥下因大量积水造成交通瘫痪。两天后,奥运会举行在即的希腊首都雅典大停电,全城正常运转陷于停顿。这是两个孤立事件吗?
城市防灾减灾已成为一道世界性难题。人们对两年前北京因一场雪变成“世界最大的停车场”记忆犹新,也自然会联想起去年美国停电、加拿大停电、伦敦大停电和意大利大停电,一年前韩国大邱市地铁火灾,甚至更早的“9·11”恐怖袭击……
随着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城市功能理应越来越强大。然而在事故和灾害面前,人们一次又一次地看到———
城市功能“未老先衰”
针对几天前的暴雨淹城,北京市政有关负责人指出,北京排水设施不完善,管网配套建设滞后,城区原有排水管网很多都是解放前设计的,排放能力不够,排水标准较低。随着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城市排水量已远远超过管线的原有设计能力。
也许这位负责人没有意识到,他的这段反思触及了一个远超出排水和北京范围的关键问题———防灾减灾能力落后于经济发展能力,已成为制约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近二三十年来,世界许多城市规模急剧扩张,有些城市人口增加了上百倍。相形之下,城市自身功能却显出了种种老态、疲态、病态。
去年8月14日的美国、加拿大停电,影响了9300平方公里、5000万人,每天损失高达300亿美元,起因不过是纽约一座电厂遭遇雷击。事后美国总统布什承认,美国的电力供应网“古老而陈旧”。专家说,美国电网许多地方至今仍不堪一击:控制系统老化,发电站防备松懈,数英里长的高压线毫不设防,没有建立起一旦停电时最低限度的安全防护系统。
现代人对城市的依赖度越来越高。科技发达的大城市已经具备了机器人的某些特征,承担着市民一切物质和精神需求,制造出种种便捷和舒适。但是技术快速升级是一把“双刃剑”,电子系统、装备系统应用越普及,构造越精密复杂,越容易出故障,诊断和维修的难度也越高。由于人们急功近利,一些技术尚在磨合期便被提前投入使用,从而可靠度带有更大不确定性。
并不可靠的“生命线”
交通、通讯、供电、供水、供气等工程被称为“城市生命线系统”,是保证城市生活正常运转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任何环节滞后或失灵都可能导致整个城市瘫痪。它们应该随时做到后备充足、灵活应变。但现状是,多数城市的“生命线”缺乏自我保障能力。
日本建设省土木研究所专家说,1995年1月日本阪神地震之所以损失惨重,除震级大、预报不力外,关键是大都市生命线系统的脆弱性加重了灾情。震时大火冲天,火源多半来自天然气管道破裂引发的爆炸。地震毁坏了城市供水网,只能任凭大火助纣为虐。地震后公路、铁路、电话中断,具有自动化功能但缺乏备灾适应性的生命线系统处处受阻,全线处于“死亡”状态。
中国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张国伍教授说,以其应有功能来衡量,我国多数城市连“健康”都算不上,更不要说防灾了。
现代规划比不上祖宗
追溯历史,城市规划就起源于卫生防疫。100多年前,英国的城市规划是由卫生部主管的。当时为什么要编制城市规划?因为黑死病、伤寒等疾病的流行大多发生在大城市。伦敦发生黑死病时,起初人们乱丢猫狗尸体,结果加重了疫情。人们对城市灾害进行反思,才有了城市规划,通过预先规划来解决城市的下水道修建、垃圾堆放、城市布局和绿化带问题。
罗马、巴黎等欧洲著名城市,都是先建地下排污设施,再在上面建城市。那里的人们很早就知道城市自我保障功能的重要性。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规划设计所所长谢映霞说,在人口膨胀、经济发展、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城市规划偏重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享受,往往忽略了防灾功能。最生动的例子就是大片密集的高层建筑群,一旦发生灾害,这些“现代文明的标志”很可能瞬间变成人类生命的杀手。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副会长邹时萌说,有些地方领导醉心于人人看得见的“形象工程”,轻视那些真正能够提高城市功能的建设项目,因为这类项目一般都在地下,投入大,运营费用高,一般人看不见。“在很多地方,政府领导请专家去搞规划只是做做样子。”他说。
建城市家园向蜜蜂学习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副秘书长金磊从另一个层面表达了相似的看法。他指出,目前我国防治灾害方面的法律有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防洪法、防震减灾法、气象法、消防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多部,但这都是针对单方面减灾而制定的,局限性很明显。因为每次灾害形成时,必有次生灾害发生,地震可能引发火灾、水灾和瘟疫,火灾可能引发房屋倒塌、管道爆裂、交通堵塞。针对这种情况,亟须一部综合减灾法来应对各类突发性灾害事件的发生。
金磊说,虽然城市每一种灾变成因和特
全部回复(1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回复 举报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