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结构 \ 混凝土结构 \ 长悬臂结构的定义?

长悬臂结构的定义?

发布于:2004-08-26 21:47:26 来自:建筑结构/混凝土结构 [复制转发]
请教各位大侠:
在结构里,一般多大的跨度可被称为长悬臂结构?
我看有的设计院做的结构设计,10——20m不等都被称为长悬臂结构,
有没有一个大致标准,比如跨度大于多少,悬臂端支撑在哪些情况下可以忽略,视为悬臂!!!
热烈欢迎大家发表看法!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混凝土结构

返回版块

140.17 万条内容 · 2107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再论现行抗震理论

有人说现行抗震理论已经成为一门学科, 她解决了许多抗震问题,使地震灾害减少。现行抗震理论还不断发展,还不断有新的思想、方法出现。大多数人私下对现行抗震理论持怀疑态度,但由于对现行抗震理论的认识不足,因此还提不出根本的解决办法,而默认现行抗震理论。那么,现行抗震理论是否已成为一门学科,下面笔者提出一些观点与同行专家商榷,促使抗震理论早日成熟,使地震早日被人类认识。 理论或学科是对自然的真实反映,她能使人类认识自然、征服自然、利用自然,她能使人类预测人类感官不能觉察到的自然现象。首先让我们分析一下现行抗震理论是否真实地反映了自然现象。现行抗震理论的核心是建筑物地震反应的计算。而现在的建筑物地震反应的计算模型是什么样子呢?它是将地震效应等效地加在建筑物上。而自然界中的地震反应是什么样子呢?她是地震仅作用在建筑物的基础上。有的人会认为地震波会“很快”地传到建筑物上,这里的“很快”是相对于人的感官而言,相对建筑物的反应来讲,地震波还能“很快”吗?若是,那么建筑物只产生第一振型振动;若是,底部剪力法就已使人类认识地震了;若是,现行的抗震理论就不是现在这样丰富了。有人会认为:现在的模型是将地震波“等效”地加在建筑物上,只是“等效”而已,有的人还将静力学的推演方法用在将地震波“等效”地加在建筑物上的推导,证明这个“等效”是“可行”的,这个推导是以静力学理论为基础,那么这个“可行”也只能在静力学范畴内适用。若这个“等效”是可行的,那么人类是否认识了“等效”前后的差异,即:人类是否认识了地震效应作用于建筑物的基础与作用于建筑物上的建筑物地震反应的差异。这个差异在工程上是否可忽略不计。综上所述,现行抗震理论——建筑物地震反应计算模型——未能真实反映自然现象。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