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电气工程 \ 继电保护 \ 我国继电保护及自动化产品的发展过程

我国继电保护及自动化产品的发展过程

发布于:2007-04-29 14:57:29 来自:电气工程/继电保护 [复制转发]

我国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装置产品的发展是从无到有并且不断发展、创新的过程。到目前为止,我国生产的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装置产品的技术水平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整个发展的过程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世纪50~60年代。新中国刚刚成立,国民经济正处于恢复时期。旧中国还没有一个继电器产品的生产企业,电力工业也十分落后。解放后,国家首先在黑龙江省阿城县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继电器生产厂——阿城继电器厂。当时主要生产的新产品全部是仿前苏联的电磁型和感应型的继电器,这些继电器都是单一功能的产品,然后根据电力系统二次回路的要求组成一些简单在保护屏和控制屏。那时我国电力系统的容量比较小、电压等级也比较低。
第二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在许昌继电器厂的带动下,生产由我国工程技术人员自行开发和设计的适合我国国情的第一代电磁型和整流型继电器,同时也设计出多功能的组合式继电器。新的产品以它优美的外观、新颖的结构、较好的性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逐步取代仿造前苏联的产品,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第三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未、80年代初。该时期,我国工程技术人员首先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套整流型线路保护屏,改变了由单个继电器组成保护装置的历史。同时在一些企业里开始研制晶体管型继电器和成套保护装置,为我国静态型产品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四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在中期到未期。由原来机械工业部和原电力工业部牵头,成立了由制造企业、电力工业的运行、设计、试验等方面的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联合设计工作组,研制输电线路保护的“四统一”产品,我国自行设计的集成电路型继电保护装置也开始在电力系统中运行。在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装置产品方面,为我国电力系统向高电压、大容量、远距离发展做好了准备。
第五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至今。继电保护及自动代装置产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广泛的应用,也成功研制和生产出微机型产品。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华北电力大学杨奇逊教授等研制出我国第一代单CPU的微机型线路保护装置,接着第二代、第三代多CPU的微机型保护装置像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全国各地电力系统二次回路中,到20世纪90年代未期,研制了以数字电路为代表的微机型产品,其产品技术性能达到当代国际同类产品的领先水平。这些新型产品中已采用了32位的CPU,同时广泛采用了多层印制板、元器件的表面贴装以及总线不外露等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产品的抗干扰性能等到提高。微机综合自动化装置设备的开发,实现了远程监控及调度在无人值班变电站。为我国城乡电网改选提供了大量的优良装备,同时也为我国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提供了保障。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继电保护

返回版块

7.32 万条内容 · 419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扩大内桥接线求助

有哪位大大有110KV的三台三圈变的扩大内桥接线的电气平面布置图,万谢。有请联系我QQ10523847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