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07-04-26 00:12:26
来自:站务休闲/闲聊茶吧
[复制转发]
时至今日,居住区开发已成为一种时尚,随着现代社会对生态的重视,消费者对环境的关注,居住区开发也把对环境的注重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不仅选址要求天时、地利,内部规划也要无处不体现人与自然的亲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自然值得提倡,但在居住区开发的背后,仍存在着一些规划上的误区,不妨说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植物在美化、绿化、净化环境和体现生态效应与社会效应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日趋看重生活质量、品位的居住区中,植物自然成了开发商、建筑师手中的一把利剑,它的应用也成为环境规划中面临的首要问题。但从笔者调查的十几个花园小区来看,植物的应用并不十分合理。植物种植不考虑植物自身的生理习性,一味追求绿量,结果因生长环境的不当,造成植物发育不良甚至死亡,达不到成景的效果。如此一来,景观的要求不能得到满足,开花植物不正常开花,植物本身的枯亡也增加了维护管理的费用。
植物种植中,为达到速成的目的,时下常用的做法便是大树移植,大树移植亦存在一些不良因素,如有些树种移植的成活率还很低。况且被移植的大树,通常都具有较为优美的树姿,但为保证其成活率,不得不对其修枝、截干,这样,大树的造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能恢复,甚至很难再达到原有的姿态。当然,并非所有小区都如此,笔者注意到,有些小区的绿化方式很值得借鉴。规划中充分调动居住者的积极性和环保意识,设立“住户造林区”,实行挂牌植树,这样不仅提高了植株的成活率,形成特有的景观,且降低了人工维护费用。
居住区开发,规划中常用的组团模式要求有一个或多个共享公共空间。公共空间是居住区的门厅,是门面,富有人气,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居住区的卖点。因此不少小区规划中对此类共享空间关爱有加,而对其他局部,如房前屋后,道路两侧,居住区边缘关照不足,结果造成整体不和谐,各个景观孤立、不连贯,从而显得居住区凌乱、芜杂。
一时间,欧陆风格遍地开花,造成此种局面固然和消费者的崇洋心理有关,但与设计者的认识也不无关系。学习先进,外来文化无可厚非,但始终要明白一点,外来文化也要经过本土化才能立足、生根,否则,一味跟着别人后面,既不能超越别人,又迷失了自我,一无所获不值得。这就需要设计师、开发商在日新月异的时代保持冷静的头脑,在“抄”与“超”之间走好每一步棋。上图植物种于建筑北面,阳光不充足,且植物距离建筑太近。
全部回复(5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回复 举报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