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04-06-11 14:21:11
来自:水利工程/水利工程设计
[复制转发]
澜沧江水电开发调查:富了电厂穷了百姓
--------------------------------------------------------------------------------
在滇西北的崇山峻岭间,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条大江汹涌澎湃,并排切开横断山脉,形成世界闻名的大峡谷奇观。
18年前,在澜沧江动工兴建的漫湾水电站曾经喊出“漫湾发电之日,就是百姓富裕之时”的口号。但从1993年漫湾正式发电以来,电厂赚钱了,漫湾老百姓的生活并没有因为电站而好转。
而今,怒江上正在规划13座大电站,有近10万人因此移民。看到漫湾移民的现状,将受怒江大坝影响的老百姓开始关注起自己的未来。
5月24日,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六库镇小沙坝村和新村村民选出了14个代表,在环保组织的协助下,第一次走出大峡谷,去漫湾和小湾考察访问。因为,这些农民居住的坝子和田地,将在六库电站修建后被淹没。
六库电站是正在规划中的怒江13座梯级电站的头一座,坝址就在不久前获得批准的“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范围内,需要大批移民。
政府部门和水电公司曾经对农民说:“修了大坝就能翻身致富”,农民都能“得到移民搬迁费,住进新房子”。可是一些去过澜沧江漫湾电站的人回来说,正相反,当年漫湾因修水库而迁移的5000多名农民,比过去更贫困了。
村民代表想知道,修建大坝和电站对自己的生活究竟有哪些影响?当年漫湾和小湾移民现在的生活究竟怎样?
6月8日,和农民一道对漫湾考察了4天的绿色流域研究中心的专家黄光成描述了一路的见闻。清早,汽车翻过怒江和澜沧江的分水岭,村民代表们首先遇到了一群捡垃圾的妇女。她们是当年的移民。
“给补偿和搬迁费了吗?”怒江村民代表问。
“给了,不过一点点,两三年就吃光了。”
在漫光村,村委主任李文成对怒江来的村民自称是“乞丐主任”。村支书李绍如也内疚地表示自己对不起村民,他曾经在征地协议书上签字盖章。
两位村干部说:修电站以前,村民生活踏实,不愁粮食。现在没了土地,也没有工作。电站雇用的三四十个临时工里,本地人只有三五个。虽然当时按5年的收成补偿了土地征用费,但这些土地征用费被移民办挪去做了生意。生意做亏了,落到村民手里的钱自然所剩无几。现在就连村干部也常去捡破烂、摘野菜。许多人还住在当年临时搬迁的房子里……
18年前动工兴建的漫湾水电站因为投资最省、见效最快而成为中国“七五”、“八五”期间的重点水电站建设项目之一。
从1993年漫湾正式发电以来,漫湾土地、森林、牧场、渔业和水资源普遍减少,老百姓生计来源变得狭窄而又充满风险。尽管电力公司承诺发电量的3%至5%返还当地百姓,帮助他们“以电代柴”,但是,没有人出钱为这些生活在崇山峻岭的农民架线输电。
6月7日,记者见到云南绿色流域研究中心的专家于晓刚博士,他也和14位怒江农民一同走访了漫湾和小湾电站。
于晓刚表示,在中国目前还没有移民法的情况下,各建设项目涉及到的移民都是以经济发展的指标设计的。凡划进移民范围的都要搬,没有选择,也不能再回来。对移民的补偿做得很有限,没有充分考虑到损失的程度。
国际上近年提出了“水电扶贫”的说法,针对的是以前建设很多大型电站造成了更严重贫困的现象———水电的确能给地方财政和企业带来很大利益,但没能给老百姓带来利益。
怒江峡谷沿河一带是当地最发达的地区。水电开发恰恰会淹没这些地区。房屋被淹没的大概涉及5万人,加上在半山地带必须搬迁出去的共有10万人。于晓刚说:“当年漫湾工程节省投资的一个途径是给移民的补贴达到了当时‘全国最少’,人均不到3000元;而后期发展扶持基金,电站也按国家规定的最低标准,每个移民每年只给400元。”
“应当让老百姓知道更多的情况,给老百姓更多的信息。”于晓刚希望,政府的利益和老百姓的利益,最终能够联系在一起。 (张可佳)
全部回复(14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回复 举报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