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给排水工程 \ 建筑给排水 \ 厕所文明的思考

厕所文明的思考

发布于:2007-03-23 16:50:23 来自:给排水工程/建筑给排水 [复制转发]
《环球》2004年第22期上刊登了几篇有关“厕所革命”的文章,举例介绍了世界一
些国家厕所卫生的情况,自然是以第三世界国家的厕所卫生条件最差,发达国家的厕
所卫生条件最好,文章重点介绍了印度人日常便尿之随便,公厕之少,出人意外;
而日本东京公厕之高度的洁净卫生,收费高于理发,则令人叹为观止。

由于多数国家
的厕所卫生不合要求,现在有一个“世界厕所卫生组织”,其英语的缩写WTO(World
Toilet Organization )与“世界贸易组织”的缩写WTO(World Trade Orgnization)
相同,颇为有趣。

成立世界厕所卫生组织的前提是视人粪尿为肮脏、病原、污染物的罪魁祸首,所以
必须提倡推行清洁卫生的粪尿处理,使人人都能过上“以人为本,改善生活条件,提
高生活质量”的“厕所文明”的生活,在落后国家进行“厕所革命”,以便迎头赶
上文明厕所的国家。
厕所革命的重点在农村,WTO把世界农村厕所改革的现状分为四级,一级是卫生的厕
所复盖率占75% 以上,二级的卫生厕所复盖率占50~75 %;三级的占25 ~50% ;四
级的在 25 % 以下。中国农村被列入三级。
文章还列举了一些有趣的数字,如一个人平均每天如厕六至八次计,一年大约要上
厕所2500 次。指出全中国厕所每年漏泄生活用水七亿□,一□厕所排出的污水,可
污染220 □干净水,全国城市每天厕所耗水1440 □,多么的惊人!

世界第一个抽水马桶式公共厕所是1852 年8月14日在英国诞生,被誉为“标志著人
类厕所文明进入新时代”。从此全世界都卷入抽水马桶文明时代,成立 WTO 的目的
就是加快文明厕所的进度。
抽水马桶是工业社会的产物,西方在此以前,不说抽水马桶,就是简单的公共厕所
也少有。据说18世纪前的巴黎,因为没有公厕,人们在街上可以随地小便,街上的行
人,没准冷不防被楼上的主妇向街上倾倒粪便,浇了一身。亚洲的印度至今还以随
地“方便”为平常,公厕极少,火车站因随地大小便频繁,充满臭气,是外来旅客候
车时最难忍的时候。

为什么公厕在工业革命前的欧洲那么少?现代如印度仍然很少公厕?主要的原因是
人粪尿被视为污秽讨厌,没有利用价值有很大的关系。全世界视粪尿为有用、并专门
加以收集、保存、加工,用作肥料的,恐怕只有中国,所以论厕所和公厕,当以中
国的历史最悠久,也最发达。中国人过去是很注意不随地小便,公共厕所也很多。但
这些都俱往矣,中国从19 世纪国势衰落以后,民不聊生,国民的公共卫生习惯和公
厕卫生也随著走向滑坡倒退。以至现在发展旅游业的时候,单是公厕臭气冲天,即令
外国旅客退避三舍。厕所不能和国际标准接轨,连带旅游业受拖累,必须尽快进行
厕所革命,实现厕所文明。

中国古代称大便为“便”,称小便为“私”、“旋”、“溺”或“溲”等。进厕所
称“如厕”或“更衣”等。两千余年前的古籍中即有不许随地小便的记载,如《左传》
里说一个名叫夷射姑的人,在邾子(诸侯国)的庭院里小便后走了,守门人用水冲
洗,邾子知道这事后大怒,要立即逮捕夷射姑。可是夷射姑捕捉不到,邾子更怒了。
(《左传定公三年》:“三年春二月辛卯,邾子在门台,临廷。阍以瓶水沃廷,邾
子望见之,怒。阍曰:[夷射姑旋焉]。命执之,弗得,滋怒。”)晋代的谢万在他哥
哥面前索要便器,被在座的阮思旷批评为没有礼貌。(见《世说新语简傲二十四》:
谢万在兄前,欲起索便器。于时阮思旷在坐,曰:「新出门户,笃而无礼。」)可见
随地小便或在客人面前提到小便都是不容许、不礼貌的。古代的道路每隔一定距离,
必有公厕,称“官厕”,后来由城市商人建造的称“商厕”。官厕和商厕都是公用的
厕所。古代的厕所因没有冲洗条件,保持卫生的办法是在前人使用后,复上一层土,
然后再使用,既可以掩埋臭气,又可以防止虫蝇类聚集。民间的厕所叫“茅房”,大
多公私两用,通常茅房的墙壁上方必空出一大段,以利空气流通,排除臭气。不论
官厕、商厕和茅房,定期出清,便是良好的粪肥。

古代农家的茅房称“溷”,□是猪厩,人的茅坑筑在猪厩上面,人猪粪同供肥料,
故名溷,溷和混同音同义。溷也通厕。官僚大户人家则雅称“溷轩”,轩是侧房,溷
轩竟也大如正室。室内有箱,内放干枣,大便时,取干枣塞鼻孔,可以防臭,或放
置许多香料防臭。晋朝大富豪石崇家的厕所“常有十余婢侍列,皆丽服藻饰,置甲煎
粉、沈香之属,无不毕备。又与新衣著令出,客多羞不能如厕。”(《世说新语汰
侈第三十)古人的衣服宽大,进厕所解手必须脱衣服,便后再穿,很不方便,故古人
如厕,又名“更衣”。大臣刘实在石崇家作客,临时想如厕,刘实走向溷轩,只见
两个婢女站立著,手里都拿一个锦囊,恭候在侧。刘实误以为是女房,连忙回头。石
崇告诉他里面就是厕所,才敢进去。两个婢女手里的锦囊,内装“筹子”,是?片削
成,专供拭污之用。说笑话,石崇家的厕所就是现在也可以申请登入吉尼斯纪录,没
有人能再打破它。或者也可评为五星级厕所?不过,这只是上层阶级的奢华厕所的
情况,没有代表性,但可以说明,只要条件许可,中国人对厕所卫生的要求也是很讲
究的。

几千年来,中国是个农耕社会,农耕社会的特点是绝大多数的人口依附于农田,不
能脱身。既然大多数人以大家庭祖孙三代为单位,生活在一起,处理粪便自然是个不
可避免的问题。这完全不同于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随地“方便”后离去,根本
不存在建造厕所和处理气味难闻的粪尿问题。这或许是欧洲(畜牧为主)在工业革命
以前城市里还可以到处“方便”的历史残余惯性。

粪的繁体字“粪”,俗称“米田共”,上面的“米”原作“矢”,即口语的大便,
中间的“田”原本是畚箕的象形,下边的“共”原本是双手,意指手持畚箕把矢扫进
箕内,然后倒掉。倒在田里便称为“粪田”,也即后来的施肥。肥的本义按《说文》
的解释是“多肉也。”,粪田使土壤肥力提高了,肥力是抽象的概念,于是用多肉之
肥给予形容,然后才有了施肥这个名词。人粪施到田里,经过微生物的分解,乃是
氮磷钾俱全的良好有机肥料,所以“粪壤”也是土壤肥美的称谓。如不还给农田,随
便倾倒,反而成了环境的污染物。

人粪的肥力较畜粪为优,人少田多,人粪的数量只嫌不够,所以历史上的农民都有
进城收购人粪的传统,这恰好也解决了城里居民处理粪便困难的问题。城市粪肥的还
乡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一个最成功的事件,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有机质的良性循环,
合乎生态农业和环保的要求。早在南宋的《梦粱录 河舟》里就记载著临安(杭州)
水路运输繁忙的景象,其中提到:“大小船只,往来河中,搬运斋粮柴薪,更有载
垃圾粪土之船,成群搬运而去。”又,南宋程泌《洛水集富阳劝农》也记载:“每见
衢(州)婺(金华)之人,收蓄粪壤,家家山积,市井之间,扫拾无遗。故土膏肥
美,稻根耐旱,米粒精美。”明末的《沈氏农书》是地主经营农业的经验之谈,书里
提到正月份的农事安排项目之一便是去苏州、杭州买粪。“运田地法”里又提到
“四月十月农忙之时,粪多价贱,当并工多买。其人粪必往杭州。小满边□事忙迫之
日,只在近镇买坐坑粪,上午去买,下午即浇更好。”说明人粪的利用不是过剩,
而是供不应求。肥料不足也是传统农业单产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农家的作物品
种一般以不耐肥的为多。

粪肥的重要性当然以农民的体会最深,农谚说:“土是摇钱树,粪是聚宝盆。”;
“地凭粪养,苗凭粪长。”;“要看粮堆,先看粪堆。”;“有粪山成地,无粪地成
山。”;“成家之子,惜粪如金;败家之子,用金似粪。”;“读书爱纸,种田爱
粪”。这类农谚,不胜枚举。
粪的臭气,人人都厌恶,过去以收集粪尿为职业的人,比农民接触粪尿还经常,也
是没有办法习惯了而已。粪的臭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似乎不是很大,粪便主要是会传
染肠道方面的疾病,但当前最威胁人们健康的是癌症、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
爱滋病、等,这些疾病并非由接触粪便所引起。否则,也不好解释过去以掏粪、收购
粪为职业的人,为什么健康并没有问题。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建筑给排水

返回版块

47.27 万条内容 · 1339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十万火急,有关水泵的重要问题,敬请各位朋友帮忙!

水泵参数要求(三台同):流量Q=750m3/h,扬程H=85m,功率4P-400KW/10KV。水泵运行情况:三台水泵并联使用,即出水管路汇总到同一根出水管路,再使用到工况。水泵具体使用过程:方案一:三台水泵同时启动;方案二:三台水泵顺序启动或先启动一台、再同时启动另外两台。方案一优先。问题:执行方案一时,能否满足在每台泵出液压力不小于0.85Mpa时,三台泵流量均达到Q=750m3/h?可通过什么措施满足?如方案一行不通,则执行方案二:首先启动第一台水泵,当出液压力达到0.85Mpa、流量达到750m3/h时,再顺序启动第二、三台或同时启动第二台、三台水泵,这样能否满足在每台泵出液压力不小于0.85Mpa时,三台泵流量均达到Q=750m3/h?如不能满足,需要多少压力才能使第二、三台水泵同时达到要求?或通过什么方法达到要求?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