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人才招聘 \ 职场问答 \ 私营企业,人才留不住为哪般?

私营企业,人才留不住为哪般?

发布于:2007-03-11 22:28:11 来自:人才招聘/职场问答 [复制转发]
私营企业,人才留不住为哪般?

据一份企业人员流动状况的调查资料显示:在各种组合形式的企业类型当中,私营企业人才的“跳槽率”是最高的。很多私营企业一年甚至要走掉“几拨人”。这种现象在内地的企业里表现得尤为明显。私营企业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因子,但企业内部人员的频繁流失无疑会给这些私营企业带来人力资源上的缺口,使企业发展严重“供血”不足,但私营企业为何会出现留不住人的现象呢?

原因一:企业对人才的“占有欲”强,造成工作环境较为恶劣

私营企业不仅资产、资本私有,而且还总是想把人才私有,以实现对人才的“全拥有”,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工作时间无休止。一位从事快速消费品的朋友告诉笔者,他所在的一家中型规模的私营企业,工作起来从没有时间“概念”,不仅礼拜天、节假日不明晰,就是一般的请休假也不准许,至于一天的工作时间,除了正常的上班、下班之外,就连晚上也不放过,通常是吃了晚饭后,还要工作到10点以后(该企业提供食宿),一天24小时,除了吃饭、休息,基本上都在工作,平均工作时间是12——15小时,此种作息时间,让人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以致这位同仁“衰老加快”,苦不堪言。

2、工作范围无界限。私营企业较为鲜明的特点就是一人身兼数职,还要随时听命企业临时安排。一个私营企业的营销人员,不仅在市场一线“冲锋陷阵”,回来后,还要干些装车、打扫卫生甚至到车间“充当工人”的行当,让人不明白他们到底是营销人员,还是“装卸工”或“车间工人”。

工作时间、范围不明确,让人不得不昏天黑地、没日没夜地干,工作环境异常险恶,久而久之,人员的厌恶之心顿起,人走也就不足为怪了。

原因二:企业运营不规范,有“法”不依人茫然

私营企业的运营往往是规而不范,有“法”不依,让人不知所措,表现在:

1、机制不健全,有“法”似无“法”。很多私营企业不是没有“法”,而是也有一些零散于各部门的“法”,只不过这些“法”是摆设,没有用机制去“串”起来,实现“联动”而已。比如,有的企业制度不少,但缺乏执行力,责权利不清晰,同岗不同酬,奖罚不分明,执行没有组织,或者就是制度制定者、执行者同为一个部门,不能有效“传输”和公平执行,使企业看似有“法”,但实则无“法”。

2、人治大于“法”治。即人大于“法”、情大于“法”。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不仅“投机倒把”,蔑视“法律”,而且企业内部运营,也不是靠“法”治,靠机制、靠系统,而是个人靠权利、靠命令、靠指挥,来使企业正常运转。一家私营食品企业,从产值几千万,到目前的两个多亿,一直都是“人治”天下。不可否认,私营企业在创业初期,“人治”因灵活、决策阻力小而使企业“船小好调头”,从而更容易获得发展机会,但企业再上一个台阶和层次之后,“人治”大于“法治”便暴露出诸多弊端:首先,用命令和指挥手段去操控企业越来越不灵,原因是企业大了,部门多了,命令有时“鞭长莫及”。其次,“人治”大于“法治”,,使员工产生越来越多的不满情绪,他们迷茫、困惑和抱怨,而积怨一旦加深,人,也就离走不远了。

原因三:企业任人唯亲,人才“四面楚歌”

一位在私营酒厂担任营销总监的朋友给笔者打来电话,说企业里一些部门要职被老板亲戚占据,身边“底细”颇多,他说话、办事都得小心翼翼,唯怕说错了什么、做错了什么,他感觉他现在的处境是“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快要面临“四面楚歌”了,这让他很惶恐不安。
在私营企业,类似这位朋友的遭遇很多。由于私营企业刚开始大多都是家族企业或合伙企业,为了“安全”起见,使用的基本上都是与企业负责人有“血缘”关系的“自己人”,这些“大伯、二叔”、“三姑、四姨”等等亲戚,一旦在企业担任职务,外面的人才便很难施展开来,理由是:

1、没有言论自由。基本上都处于被监控的状态,甚至连他们使用的办公电话都是串线或被“窃听”,使人“噤若寒蝉”,心里倍受压抑。

2、行为处处受限。每个人都想在新的企业、新的环境“建功立业”,而要想实现这一切,就必须要对企业的“诟病”大动“手术”,也就必然要触及一些部门及人员的利益。而私营企业由于各部门都是亲戚连亲戚,“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旦他们感觉有人动了他们的“奶酪”,便会联合起来,纠集一处,“群起而攻之”:或向老板打小报告、说坏话,或对其大加威胁和恐吓,以致让人“孤立无助”,最后不得不愤愤而含恨离开企业。


任人唯亲,是私营企业最大的特点,也是让人才流失的根本原因之一,正是因为任人唯亲,所以人才备感能力发挥无望,不得不“逼下梁山”,一走而解脱之。

全部回复(67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fdx2112
    fdx2112 沙发
    楼上的言语很中肯,说明亲自经历过,但是随着我国相关制度的完善以及对外政策与国际经贸的接轨,不少事情将迎刃而解.
    2007-10-23 19:51:23

    回复 举报
    赞同0
  • tianzhuo-34
    tianzhuo-34 板凳
    看了大家的发言感慨颇多啊,我一毕业就去了一家很正规的国有企业,待遇还可以,但是在国企总觉得怀才不遇(其实出来之后才觉得很多东西要自己争取的),后来跳到一家私企还是家台资的,跳出来了才感悟,在私企真是没有前途,首先我认为在一个公司,大家都是为了两个目标,1、可以学到东西。2、能挣到钱。如果有一条满足,我想大家都不会轻易跳槽,最怕的是公司没有前途,学又学不到东西,钱还挣不到,这样的公司最差劲。最后我又很幸运的来到了一家事业型单位,目前感悟还是国家的好,国家一般承诺的少,兑现的要比承诺的多;私企承诺的多,兑现的少。目前国内私企最主要的是老板大多是暴发户,没有什么文化和长远眼光。作为员工来讲,我说就是如果一个公司有前途,钱少点没关系,努力奋斗还是有机会的,不要眼高手低,这也是很多老板鄙视咱们的一个理由,踏踏实实,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不光是为老板主要还是为自己,在此,我深深的在发表一下我的怨气:坚决不给两种人打工:1、在国外呆过几年就说自己不是中国人的暴发户;2、台湾人,我现在鄙视所有台湾人,可能说我极端,的确,从国内政治来讲,台湾是国内不稳定因素,但是咱们内地给他们那么多的优惠条件,让他们投资,他们受益,但是骨子里还是台独得;从台湾企业来讲,工资待遇低,不遵守内地法律,而且鄙视咱们大陆,真得很奇怪,我现在遇到台湾人,我投过去的是鄙视,我永远都不会给台湾人打工了!
    2007-10-22 20:11:22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职场问答

返回版块

5.23 万条内容 · 145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世界500强企业优秀员工的十二条核心标准

世界500强企业优秀员工的十二条核心标准    1、敬业精神:   一个人的工作是他生存的基本权利,有没有权利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看他能不能认真地对待工作。能力不是主要的,能力差一点,只要有敬业精神,能力会提高的。如果一个人的本职工作做不好,应付工作,最终失去的是信誉,再找别的工作、做其他事情都没有可信度。如果认真做好一个工作,往往还有更好的、更重要的工作等着你去做。这就是良性发展。   2、忠诚: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