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返回版块5.96 万条内容 · 157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从洋山港说起来源于:百度贴吧-舟山吧 http://post.baidu.com/f?kz=147991641 本人经过实地考察宁波舟山和大小洋山,并且经过缜密的基本面研究后,得出结论:不计成本的兴建洋山港是国家的重大决策错误,是上海的狗急跳墙,孤注一掷必定血本无归,白白把巨额的上海纳税人血汗钱投入东海打水漂,洋山港必定会沦为第二个香港的大屿山货柜港,和第二个三门峡工程,成为中国工程史上又一个重大的失败例证。未来在和宁波舟山港的竞争中,宁波舟山胜券在握。疏浚后的宁波舟山港的进港航道虾峙门外浅段航道候潮水深25.7米,能对付30万吨巨轮,将来的集装箱船再大都能畅行无阻,而15米水深的洋山港还没有建好,实际已经落伍要遭淘汰,因为现在就已经有吃水超过15米的集装箱船。上海试图靠洋山港来成就所谓的国际航运中心简直是痴人说梦。上海港现在的大部分货源大约85%左右是长江三角洲的货,它们基本上是靠集装箱卡车直接从工厂运送到港口的,2008年宁波跨海大桥通车后,可以预见这些货大部分会选择宁波舟山出海,因为在相同到港距离的情况下,宁波舟山港很有成本优势(包括港口建设成本优势和船舶超大型化的规模优势)至于长江中上游通过内河集装箱船顺长江而下的货源完全可以把杭州湾视作长江的延伸段直达宁波舟山港。本人可以很有把握的预见,在若干年后随着船舶的更趋超大型化,和宁波舟山疏港交通网络的形成,洋山港要么遭淘汰废弃不用,要么成为宁波舟山港的喂给港,我不知道国家有关部门是怎么样通过兴建洋山港这个极其荒谬的方案的,从成本考虑的船公司没有必要在杭州湾这两个相距只有40海里的港口靠泊两次,有水深优势的宁波舟山是他们一次性靠泊的最佳选择。这显然是上海所不愿意见到的,但无论如何宁波舟山港的崛起和超过是肯定的,市场竞争是残酷的也是最公平的,就像古今中外著名海港的兴衰沉浮,如威尼斯的兴衰.鹿特丹超越阿姆斯特丹等,王者的地位从来就是风水轮转,最终受益的是整个世界贸易体系。洋山港在2008年前还可以苟延残喘一段时间,2008年是上海港和宁波舟山港吞吐量此消彼涨的分水岭,也是上海和宁波两座城市综合竞争力消涨的时间之窗,港兴城兴,港衰城衰。相关的产业也会跟随港口的兴衰,特别是作为服务业的金融业,所以宁波舟山的金融业前途无可限量。国家把上海定位为金融中心是战略性的错误,长远来看航运中心,金融中心都应该是宁波舟山。国家在制定战略的时候往往不“战略”。比如当年的宝钢的选址就是战略性的错误,把中国这家举足轻重的大钢厂建设在没有深水港的长江边,无端的削弱了宝钢的综合竞争力,其实上海整天叫嚷着要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也是痴人说梦,将来连航运中心都保不住,哪来的金融中心。有了物流才有资金流,而不是相反。上海办事情往往不是市场行为,不是以盈利为目的,摆阔气,瞎搞,除了洋山港,还有磁悬浮等等,而浙江人是以赚钱为目的,追求成本的最低,利益的最大化。常识告诉我们上海模式必将失败。上海现在所要做的是尽早认识到自己的荒谬,停止继续建造洋山港,关闭磁悬浮等赔本项目。以免扩大损失。宝钢应该尽可能整体搬迁到宁波舟山港区,但我认为这种搬迁可能性几乎没有,好在宝钢已经认识到当年选址的错误了,准备把下一步大规模的产能扩张选址在拥有深水港的广东湛江。邓小平当年决定开发浦东从现在来看有他的局限性,他似乎在重温上海旧梦,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是远东第一大港口,第一大都市,因为黄浦江上的码头就能担当大部分中国对外贸易的吞吐,但世界海运发展到今天,它的运输效率和当时比增长何止倍蓰,上海港的码头从黄浦江跳到外高桥,又要从外高桥跳到大小洋山,但最终还是跳不出遭淘汰的命运,因为就在它南边40海里的海域有一个自然条件无与伦比的宁波舟山港(它将是长江三角洲乃至全国港口的终结者)如果老头子当年能想到现在的油轮.集装箱船.矿石船有怎么大,而且将来还会越来越大他可能会开发宁波舟山,效果可能更好,真正的一步到位。由此我们不得不佩服1793年来到舟山群岛的马戈尔尼,开拓世界贸易的英国人的确有战略眼光,一眼看中舟山群岛的港口条件,认为是中国开展世界贸易的最佳根据地。但是众所周知的原因英国人在鸦片战争后,退而求其次无奈的要了香港这个弹丸之地。这是宁波舟山的不幸,也是长江三角洲的不幸。所以第一个看出舟山群岛战略价值的是马戈尔尼,舟山应该在他的登陆地为他塑像,纪念这位有眼光的英国人。马戈尔尼之后至今没有人提出要战略性的开发舟山群岛。尽管有人认为英国人登陆舟山群岛是大清帝国的耻辱,但是避开饶舌的民族主义的纷争,从促进世界经济一体化这个历史大趋势来看,马戈尔尼的舟山群岛之行是顺应了历史潮流,其余的反对力量都是逆流。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2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地板对港口的发展以及未来中国港口的趋势作了很好的说明
值得认真学习
回复 举报
第一步可于黄泽山岛西南建4个马六甲级集装箱泊位,2个25万吨级原油泊位。岛东海中能建6个40万吨级原油泊位。岛上盆地可建60万立方米水库。油管可铺至漕泾或芦潮港。巨型油轮在衢山减载后可通过浚深后的长江口航道到外高桥石化区并中转长江各炼油厂。
东部有乍移门港(万良港),支航道中2千米浅段浚深1米后可和-23.5米航道相接。港东鼠浪列岛促淤后面积可达10平方公里,可建钢厂和3个大矿砂泊位。大、小鼠浪间可建20来个支线泊位供中转长江钢厂用。港西南可建两个原油主泊位。港西北可建大型修造船厂。
上海漕泾化工区的年原油进口量将达3000万吨,长江流域可达1~2亿吨。今将油港设于北仑大榭岛,并铺油管穿杭州湾到金山西再分支到高桥和南京等油厂。现木已成舟,建议该系统供江苏用。北仑是20万吨港址,衢山是40万吨港址。二者运输成本相差悬殊。再说往外高桥及太仓港,44万吨油轮减载后可直达,根本无需投资油管及支付泵运费。往漕泾的油管也以衢山为近。由于不明,宝钢中转也先用北仑,明后就用马迹山。可惜历史又重演。
洋山码头前水深建议增至-16.8米以接纳万箱船,由于终端港可乘潮出入,航道可暂按原设计。更大的船问世后必需用衢山港。芦洋大桥将伸至衢山,洋山码头可用于美东等其他远洋航线,长江口航道应增宽至45万吨船可通过,该工程仍可用,无浪费,如超马船和环球航线出现,东京、神户、衢山、高雄四港站中前二港无国际中转,衢山中转远胜高雄。
日、韩、港、台在长三角都有工厂,建衢黄港他们也受降低运输成本之益,非只在日、韩、港、台中转才受益。如马六甲型船问世,非衢黄港不能接纳。现在就准备,2010年投产也紧张。希中外共同投资以最优方案建此港。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