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07-02-17 00:03:17
来自:注册考试/注册结构工程师
[复制转发]
经过学习2006版荷载规范,总结如下:
第1处修改、
3.2.3
注3:当考虑以竖向的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时,参与组合的可变荷载仅限于竖向荷载(原)
(取消此注)
这条是一个重要的修改,以往这是出题时的一个重要的陷阱,当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取1.35时,不能计入风荷载效应。现应该计入风荷载效应了,且组合系数为0.6,水平荷载还有吊车水平荷载。
--------------------------------------------------------------------------------
第2处修改、
3.2.5
1 1)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对结构不利时(没有变化)
2) 当其效应对结构有利时的组合,应取1.0。
2 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
一般情况下取1.4;
对标准值大于4KN/m2的工业房屋楼面的活荷载取1.3
3 对结构的倾覆、滑移或漂浮验算,荷载的分项系数应按有关的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采用。
这条修改没有本质的改变,原规范中有0.9的数据要求,本次没有规定数值,本来砌体规范中取值为0.8所以本次修改不按有关结构规范的规定采用。
--------------------------------------------------------------------------------
第3处修改、
4.1.1表4.1.1中8(2)
双向板楼盖(板跨不小于6m*6m)和无梁楼盖(柱网尺寸不于小6m*6m)
这条是对原规范双向板说明不细致的补充,没有本质的改变
11(3)
当人流可能密集时
原规范指定是消防通道面过于窄所以进行修改。
--------------------------------------------------------------------------------
第4处修改、
7.1.1条
2当计算围护结构时wk=βgzμslμzw0
式中βgz为阵风系数
μsl为局部风压体型系数
本条修改只是对原规范是系数用的字母进行修必,没有本质的必变,但7.3.3条中局部风压体型系数有很大的变化,见下一条内容,风振系数在7.5.1 条中也有变化。
--------------------------------------------------------------------------------
第5处修改、
7.3.3验算围护构件及其连接的强度时,可按下列规定采用局部风压体型系数μsl
一、外表面
二、内表面
对封闭式建筑物,按外表面风压的正负情况取-0.2或0.2。
注:上述局部体型系数μsl(1)是适用于围护的从属面积A小于或等于1m2的情况,当围护结构的从属面积大于或等于10m2时,局部风压体型系数μsl(10)可乘以折减系数0.8,当构件的从属面积小于10m2而大于1m2时,局部风压体型系数(A)可按面积的对数线性插值,即
μsl(A)=μsl(1)+[μsl(10)-μsl(1)]logA
本条是一个非常大的修改,引入一个对数插值的算法,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
--------------------------------------------------------------------------------
第6处修改、
7.4.1
对于高度大于30米且高宽比大于1.5的房屋和基本自振周期大于0.25s的各种高耸结构以及大跨度屋盖结构,均应考虑风压脉动对结构发生顺风向风振影响。风振计算应按随机振动理论进行,结构的自振周期应按结构动力学计算
本条的的修改主要是加了大跨度屋盖结构,在条文说明中有明确的阐述:
关于在设计中可以不考虑风振系数的结构,按以往的经验,仅限于基本自振周期不大于0.25s的高耸结构和高度不大于30m或高宽比不大于1.5的房屋。查是对于大跨度的屋盖结构(包括县挑屋盖结构)的风振问题过去没有明确,这次修订予以补充,这里的大跨度屋盖是指跨度在36m以上的屋盖(不包括索结构)
但计算中没有提及大跨度屋盖结构的风振系数如何计算,这种结构是比较少见的吧。
--------------------------------------------------------------------------------
第7处修改、
7.5.1条
计算直接承按风压的幕墙构件(包括门窗)风荷载时的阵风系数按表7.5.1确定
对其他屋面、墙面构件阵风系数取1.0。
这条的修改内容关键是在第二句话上,对围护墙计算时阵风系数应取1.0而不应按表中的数据。
--------------------------------------------------------------------------------
第8处修改、
7.6.1
对圆形截面的结构,应按下列规定对不同雷诺数Re的情况进行横风向风振(旋涡脱落)的校核:
1 当Re<3*105且结构顶部风速vH大于vcr时,可发生亚临界微风共振。此时,可在构造上采取防振措施,或控制结构的临界风速vcr不小于15m/s。
2 当Re>=3.5*106且结构顶部风速vH的1.2倍大于vcr 时,可发生跨临界的强风共振,此时应按第7.6.2条考虑横风向荷载引起的共振效应。
3 当雷诺数为3*105<=Re<3.5*10时,则发生超临界范围的风振,可不作处理。
4 雷诺数Re可按下列公式确定:
Re=69000vD
式中v-----计算所用风速,可取vcr值;
D----结构的截面直径。
5 临界风速vcr和结构顶部风速vH可按下列公式确定:
vcr=D/TiSt
vH=√(2000μHω0/ρ)
6 当结构沿高度截面缩小时(倾斜度不大于0.02),可近似取2/3结构高度处的直径。
本条修改的关键在强风共振上,一是强风共振的条件,顶风速多了一个1.2的系数,这样产生强风共振的可能性就大了,原来可能不是强风共振的,现在就变成了强风共振而要计算横风向共振。二是顶风速的计算公式中少了γw系数,这是因为前面所提及的1.2的系数的原因。
还有最后一条没有总结,过完春节再说。
总之这次修改记住一点:“风变了”,三大点,要计入风了,围护结构的风大了,横向风振更多了。
想和我一起学习的工程师请来我的博客:zhanglq-sh.b.co.163.com
全部回复(23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谢谢楼主啊,总结得很好啊。
感谢搂住的分享,让我省去不少时间:) :) :) :)
回复 举报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