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07-02-04 22:14:04
来自:环保工程/规范资料
[复制转发]
有一次,我们厂的一套新装置要开工,请了一位德国老外在那里做技术指导。在看了我们拟定的开工方案之后,他郑重其事地提出了一条意见:建议将开工时间由早晨改到夜里。他的理由是:开工之初的几个小时里工艺条件需要逐步摸索,烟囱里会冒出大量的烟尘,被环保部门看到就糟糕了;如果改到夜间开工,神不知鬼不觉,等天亮时可望达到一切正常。听到他的话,我们中方的人都哈哈大笑,笑外国人对环保工作原来也不过是“蒙事”而已。最终我们也没有采纳他的意见,因为要各个相关部门的人都来加夜班,成本实在是太高了,而让环保局的人看到烟囱冒烟却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后来我们到那个德国人的工厂去参观过一次,他给我们介绍了他们的厂史,其中还着重地讲了他们厂曾经发生过的几次事故。令我们惊讶的是,这几次事故都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也没有造成机器设备的损坏,而只是不折不扣的环境事故而已:某年某月某日,由于某种原因,最终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经过询问我才明白,他们那里对环境污染的惩罚是相当严厉的,一次严重的环境事故给工厂带来的后果可能远远超过一台设备的损坏。直到这时我才明白了他最初的话——如果中国的环境污染成本也是如此之高的话,我们怎么能不对环保部门满怀着敬畏之心呢?
还有一次,我到欧洲某地去出差,看到漫山遍野长的全是绿油油的青草,既不种庄稼,也不放牧牛羊。当地人告诉我:这里天气寒冷,粮食的产量不高,种草还能保护环境。我十分惊讶,问他这些土地的主人是谁?是政府还是私人?为什么会有这样强的环保意识?他回答说:土地都是私人的。是欧盟粮食委员会和当地政府向土地主人提供一定的补贴,要他们不种粮食而改种青草。这样,他们既免除了耕作之苦,又得到了实惠,何乐不为呢?至于欧盟和政府为什么肯拿出钱来,那是因为如果这些土地都种上粮食的话,必然会对粮食市场产生冲击,造成粮食价格下跌。因此,通过补贴让土地主人放弃种粮是一个双赢的策略。
我没有长期在国外生活过,这几件小事恐怕只能是管中窥豹,未必准确,更不会全面。但我觉得这也说明了一个道理:在利益与环保之间,人们会选择利益;在环保与惩罚之间,人们会选择环保。所以,不要怪国人的环保意识差,而要看看我们的环保制度是如何引导的。
全部回复(8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回复 举报
查吐痰,不过是表面功夫罢了!
中国就是为了一个奥运!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