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公共建筑设计
返回版块51.18 万条内容 · 438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规划方案及校园实景前几天找资料翻又了一下2003年9月份的《建筑创作》杂志,又重温了一下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的设计方案,在网上搜了一下,发现有不少相关的图片资料,感觉这个方案挺不错的,就给这些搜集的资料传上来与大家分享。 先大慨的介绍一下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坐落在美丽的广东海滨城市珠海,学校依山傍海、青山绿水,环境优美、设施先进。学校占地面积5000余亩,总规划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目前已完成建筑面积40余万平方米,投资已逾10亿元,建成的教学与生活设施以及校园环境堪称国内一流。计划在未来的8~10年间,珠海分校将形成3万人左右的在校生规模。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37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触摸斯卡帕
《建筑技术与设计》2003年第二期 作者:Human
▲ 卡洛.斯卡帕(1906-1978)在意大利建筑界是绝对的殿堂级人物,但在中国却鲜为人知。有专业人士称,这对于大师来讲是一种不公,而对于国人来讲是一种遗憾。
■ 文脉1
意大利人对美的执着是近乎苛刻的。其国人的设计作风变成传统,进而成为了这个国家的文脉。斯卡帕是意大利人,自然受这种文脉的深刻影响。圣马可广场的一个角落里,一家不起眼的小店叫Olivetti,空间之美、细部之精令人叹服。斯卡帕的细部是一种创造,但却来源于当地某种惯常的做法,然后又成为一种“现成”被推广成惯常———两者互为上下文,形成循环。
于是,斯卡帕的细部便不只是斯卡帕的,而是意大利的。
◆ 手工艺
斯卡帕对现代主义的兴趣源于新艺术运动,新艺术建筑对材料的感觉、对质地的考究、对节点的关注,这些与手工艺直接相关的精神都被斯卡帕继承下来。但他不只满足于现有的技巧,与石匠、木匠和铁匠的紧密合作,使他自己的建筑语言不断丰富,对材料的触觉不断敏锐。手工艺是本土建筑语言逻辑的最佳载体。建筑师用独有的符号谱成乐章,工匠们运用各自娴熟的技巧建构美妙的音乐。
◆ 构图
金属的回旋似乎源于水的漩涡,石头的锯齿可能来自木匠的榫卯,但它不是漩涡,也不是榫卯。一种特质、一种韵律,把表现的与被表现的联系起来,而这种联系又只体现为单纯的形式语言。这是一种诗意的抽象。形状不再带有任何内涵或延伸的意义,它只代表它本身,它只代表美。
■ 文脉2
斯卡帕生在威尼斯,对水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敏感。这种敏感的对象是自然和文化的文脉。
Querini-Stampalia基金会在翻修(1961-1963)之前时常水患成灾,但在建筑师斯卡帕的眼里,水并不是一个问题,而是一个灵感的来源。他没有把水拒之门外,反而让它在建筑里流动得更加自由,更加戏剧化:水从水道入口的铁栅门流入,沿着墙进入展室,走道成为了桥。不同潮位的水在分级的地面上涨落,构成了不同形状的图案。
■ 文脉3
只要时间在流淌,新与旧就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布鲁乃涅斯基、阿尔伯蒂、伯拉孟特、帕拉弟奥都曾在旧里加新,但斯卡帕的创造性使他的“新”在“旧”中显得如此动人。
历史是时代的沉积,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价值,历史的透明性谓之文脉。在维罗纳的古堡美术馆(1956-1964)中,斯卡帕通过片断的有序并置,使不同的材料和构造语言相互对话,而斯卡帕则说着自己的语言,成为对话中的一员。
威尼斯建筑学院的入口,有一个废置的旧门。斯卡帕在设计入口庭院时并没有像通常一样把它再利用为门框,而是作为一种隐喻,让它躺在院子里成为了水池中的景。这可谓对历史的又一种独特的解读。
◆ 交接
斯卡帕不是要使用虚幻的界面使整体空间支解,而是要发掘各种交接的可能性去重组整体。一位名人说过,交接是装饰之源。斯卡帕考虑的不仅是平面的交接,而是立体的、结构的交接。交接发生在不同功能、不同部件、不同材料之间,优美的交接细部设计表现出它们之间优美的关系。这种优美的关系便是清晰。
◆ 展示
博物馆是用来展示艺术作品的,展品的意义应该被建筑最大程度地发掘出来。布鲁诺.塞维认为斯卡帕“不仅是建筑师,而且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展示的方式使展品成为空间的一部分,无法重组、移动。画架、展台、雕塑支座,甚至虚无的光,都是艺术空间的细部,而它们本身也是富含细部的艺术品。这些细部都是浑然一体的,部分与整体用同一种语言在对话。博物馆建筑对于斯卡帕来说是一件巨型的展示机器:使艺术可达,并可知。(整理/张斌)
回复 举报
斯卡帕是一位没有追随者的大师,他不属于任何流派,没有任何惊人之语,而他又是一位令人敬仰和钦佩的大师,这不仅在于他的作品,更在于他的精神。
斯卡帕直接控制建筑的所有细部,正是由于他对技术上的因素给予充分注意,建筑作品才显得富有合理性、表现力与亲和力。而今天,由于组织程序的复杂化,使这种完整性的获得是不可能也是不现实的,也许会有人认为这只不过是一些雕虫小技,他所为之服务的,不过是社会阶层中屈指可数的几个人。但是,我们在这里介绍的除了这些可见的作品之外,更是一种精神,一种责任。建筑师——也许这是一个最能体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历史之间无限关爱的职业,我们应该为此做些什么,应该怎么去做呢?曾经在无意中看到这样一个电视节目,参加者都是一些残疾人,主持人让他们用“假如”造句,我想这无疑是给了他们以重新选择生命的权利和机会,不少人都说“假如我有一双明亮的双眼”、“假如我有健全的双腿”,但其中有一个下肢瘫痪的朋友说的是“假如我是一名建筑师,我就要把所有的房屋都做成无障碍设计,让我和丈夫、孩子可以像其他人那样开心地逛商场”。
现代的社会,经济利益在人们头脑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建筑行业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冲击,许多“方便面”式的速成建筑拔地而起,并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对于建筑本质的探索越来越少,建筑成了赚钱的机器,似乎每个人都掌握着开启它的钥匙,殊不知他打开的是藏有老虎的那扇门,美女早已不复存在。在这样的一个时代中提到斯卡帕,有如在讲述一个古老而又久远的传说,不知听者作何感想,但说书的人早已深深地陷入回忆不能自拔。全面解读一名建筑师早已超出了我们能力的范围,希望这篇文章能给我们一个反省的机会:艺术超越的唯一手段就是反省。
向斯卡帕致敬——为他无华的作品,更为他无上的灵魂。
文章转自《新建筑》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