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施工技术 \ 工地图片 \ 天津市独流减河进洪闸除险加固工程简介及工程施工图片

天津市独流减河进洪闸除险加固工程简介及工程施工图片

发布于:2007-01-29 10:05:29 来自:施工技术/工地图片 [复制转发]
1、原工程概况
独流减河进洪闸位于大清河与子牙河汇合处,是独流减河的首部控制工程,主要作用为汛期渲泄大清河洪水经独流减河直接入海,以保证天津市和津浦铁路安全,保护大清河中下游地区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汛后还可排除涝水,减轻沥涝灾害。
进洪闸枢纽由南闸、北闸组成,两闸中心线平行,间距450m。北闸在左,南闸在右,中间有一岛隔开。两闸室轴线亦互相平行,南闸较北闸偏向下游100m。进洪闸枢纽具体位置见报告附图。
1.1 进洪北闸
北闸建成于1953年7月,该闸为开敞式结构,浮筏式基础,共8孔,单孔净宽13.6m,闸底板高程2.11m(85国家基准高程,下同)。闸底板分五块,闸室长15.5m,总宽122.8m,闸底板厚1.5m。闸墩为流线型空心薄壁结构,长5.68m,最大宽度2m,壁厚0.3m。
上游设长10m、厚1.0m的钢筋混凝土并与长44.5m、厚0.5m的干砌石护底相接。下游设长10m、厚0.5~1.0m反滤板,下接长35.76m、深0.7m的消力池。池后接长20m、厚0.5m的干砌石海漫,海漫后接长10m防冲槽,槽深1.5m。
闸墩下游侧布置公路桥,桥面宽7.5m,设计标准为汽-15。
工作闸门为弧形钢闸门,共8扇,宽13.4m,高4.5m,启闭机原设计为手摇蜗轮传动卷扬机,1981年改为电动卷扬式启闭机,启门力2×4.54kN。弧门铰支座为“A”字型钢架结构,高2.5m,锚固在闸底板上,1996年对铰支座进行了加固。
北闸上游设计水位为6.44m,下游为6.24m,设计泄流能力为1020m3/s,1969年南闸建成后,该闸核定设计流量为840m3/s。
1.2 进洪南闸
南闸建成于1969年6月,为2级建筑物,全闸共27孔,单孔净宽10m,其中两端边孔未设闸门,基础为无桩分离式底板,中间25孔,闸底板高程0.99m,闸墩厚0.7m,墩底板宽4m、厚1.5m,小底板宽6.7m,厚0.8m,闸室长12m,总宽288.2m。
闸室上游设长10m、厚0.5m的钢筋混凝土阻滑板,阻滑板前为长10m的干砌石护底。下游设深1.5m、长15m的消力池,闸室与消力池以1:4斜坡连接,斜坡段长8m,池后接长10m的混凝土及长18m的浆砌石海漫,防冲槽深1.2m、
长10m。
闸墩上游侧为公路桥,桥面净宽6.0m,设计标准为汽-10。
闸门为平板升卧式钢闸门,共25扇,中孔23扇,宽9.96m,高3.8m,边孔2扇,宽9.96m,高2.8m,采用QPQ-2×80kN电动卷扬式启闭机启闭。
南闸上游设计水位为6.44m,下游为6.24m,设计流量2360m3/s。
2 工程存在的问题及水闸安全鉴定结论
由于闸室前后淤积严重及独流减河河道存在诸多问题,目前独流减河进洪闸及河道的泄流能力仅能达到2000 m3/s,距规划要求的泄流能力3600 m3/s相差甚远,现状下的防洪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南、北闸建筑物也存在病险问题,具体如下述。
2.1 北闸存在的问题
(1)泄流不畅,有严重阻水现象
北闸闸孔中间设有一排公路桥桥墩,弧形闸门的两座铰支架分别布置于公路桥桥墩左、右两侧,二者将闸孔分隔成四孔,每孔宽约3m,汛期时上游来水携带大量树枝、麻排及柴草等杂物,极易挂于淤堵闸孔之间,形成严重的阻水现象,1963年洪水期间该闸即发生这种现象,不仅影响过闸泄洪能力,而且危及闸室安全。此外,由于闸室沉降0.91m,现状闸底板高程已降至1.20m,在设计水位6.44m行洪条件下,即使弧门(弧门高度为4.5m)全部提起,仍有0.74m高度的闸门泡在水中,妨碍行洪,严重阻水。闸室沉降后,公路桥梁底高程为6.34m,在行洪时,公路桥同样存在着阻水现象。
(2)闸门支铰严重锈蚀
北闸已建成四十多年,各种金属结构设备均不同程度存在锈蚀问题。尤其是闸门铰支架底座锈蚀严重,牢固程度降低,泄洪时极易冲蚀破坏,造成严重事故。
(3)闸门启闭设备陈旧老化,运行操作不便
原设计闸门启闭设备为手摇蜗轮传动卷扬机,1981年由手动改为电动卷扬启闭,但提升速度仍缓慢,闸门开启一次约需45分钟,难以满足汛期运行要求。启闭设备陈旧老化,已属淘汰产品,部件多为英制单位,与现系列生产零配件规格不匹配,无法检修换件,急需更换新设备。
(4)在正向挡水工况下,闸室抗滑稳定安全系数为0.82,小于规范允许的安全系数,抗滑不稳定。
(5)闸底板配筋偏小,混凝土结构强度不能满足要求。
(6)公路桥标准偏低
北闸公路桥设计荷载为汽-15,标准偏低,桥面宽7.5m,无人行道,不适应目前交通日益发展的需要。由于超载运行加之地震破坏,公路桥主次梁部分梁头多处出现裂缝,公路桥大梁混凝土抗压强度偏低,碳化严重。因闸室整体沉降较大,梁底阻水,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2.2 南闸存在的问题
(1)闸门阻水
南闸按独流减河新规划的设计洪水位(6.44m)运行,即使闸门全部提起,闸门仍泡在水中,严重阻水,影响泄流。而且升卧式平板闸门泡在水中,有被洪水冲毁的危险,可能造成严重事故。目前闸墩顶高程为6.30m,按新的设计水位(6.44m)运行,闸墩全部淹没在水中,不满足设计及运行管理的要求。
(2)在正向挡水工况下,闸室抗滑稳定安全系数为0.7;在反向挡水工况下,闸室抗滑稳定安全系数为0.64,均小于规范允许的安全系数。抗滑不稳定。
(3)在正向挡水工况下,出口段坡降值为0.727,大于规范允许的坡降值。抗渗不稳定。
(4)闸底板配筋偏小,混凝土结构强度不能满足要求。
(5)闸室前后淤积严重
南闸闸室前后淤积严重,不但影响其正常运行,而且影响河道的泄流能力。
(6)无启闭机房
南闸原设计无启闭机房,启闭机等机电设备露天使用,锈蚀严重,启闭设备老化,特别是汛期大雨季节,电气设备及控制线路的运用可靠性差,经常因受潮等因素影响而发生故障,不能保证安全运用。另外,启闭机控制系统开度显示部分可靠性差,提闸门时没有水位显示系统,无法进行孔口出流流量控制。
(7)公路桥标准低
南闸公路桥设计标准为汽-10,标准偏低。桥面宽仅为6m,且没有人行道,已远远不能满足目前交通要求。由于公路桥大梁主梁碳化严重,混凝土质量较差,其混凝土强度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桥墩多处出现贯穿裂缝,钢筋混凝土保护层脱露,钢筋锈蚀严重,桥墩连系梁几乎全部断裂,致使该桥的安全状态十分危险。
2.3 水闸安全鉴定结论
2000年7月,水利部海委组织专家对独流减河进洪闸进行了安全鉴定,针对进洪闸存在的闸室整体抗滑稳定不满足规范要求、闸室整体沉降及公路桥标准偏低等问题,根据现场混凝土质量检测成果及复核计算的初步结论,按照《水闸安全鉴定规定》(SL214-98)中的有关规定,鉴定结论为三类闸。其安全鉴定的结论意见如下:
(1)由于地面沉降,进洪北闸现状高程比原设计降低了0.91m,设计水位下公路桥阻水,泄洪时底板上的弧门支座易造成挂污堵水。进洪南闸现状高程比原设计降低了0.88m,设计水位下闸门阻水,影响安全泄洪。
(2)进洪北闸在正向挡水工况下,闸室抗滑稳定安全系数为0.82,小于规范允许的安全系数。进洪南闸在正向挡水工况下,闸室抗滑稳定安全系数为0.7;在反向挡水工况下,闸室抗滑稳定安全系数为0.64,均小于规范允许的安全系数。抗滑不稳定。
(3)进洪南闸在正向挡水工况下,出口段坡降值为0.727,大于规范允许的坡降值。抗渗不稳定。
(4)进洪南、北闸闸底板配筋偏小,混凝土结构强度不能满足要求。
(5)闸门布置不尽合理,启闭设备陈旧,且属于非标产品。电气设备和供电线路老化。
目前进洪闸存在诸多安全隐患,鉴于该闸在天津市防洪工程中的重要的作用,应及早进行除险加固工程设计。
2005年3月独流减河进洪闸工程开工,总工期28个月,预计2007年8月完工。

全部回复(17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lifajin138
    lifajin138 沙发
    英雄的奉献与常人的奉献,在行为动机方面应该是相同的。所谓区别,主要在于两种主体的当时环境与行为能力的不同。当然从事情发生的作用来看是有大小的,但是在对社会的总体意义上讲,其内涵是一样的。这也就是“一个人能力有大小,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之说成立的根据。
    2008-03-02 16:20:02

    回复 举报
    赞同0
  • zhangbinhenuer
    thank you
    2007-12-21 22:36:21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工地图片

返回版块

50.19 万条内容 · 350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一些暖气片的图片!

如题!钢三型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