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园林景观原创精选
返回版块2.38 万条内容 · 105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与西方几何式园林截然异趣的中国园林体现中国人自然观的最好例证莫过于园林了。中国是诗的国度,早在魏晋时代(公元220年~公元420年),就产生了山水诗,表达了中国人对自然美的一种特别关切特别敏锐的感受能力。中国又是画的国度,隋唐(公元581年~公元907年)时,独立的山水画也已出现。中国又是一个园林的国度,在园林中充满了诗情画意,可以说是一种有形的诗,立体的画,具体而典型地寄托了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和留恋。 中国园林的本质在于通过对包括山、水、建筑、植物等所谓园林四要素,组织一个富有情趣的饱含艺术意境的美的环境。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到唐代(公元618年~公元907年),“亭”才发展成为一种点缀景物的小型建筑物,开始在园林和风景区不断出现。到宋代(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就更为普及了,不仅亭子越来越多,而且在设计上,建筑造型上,逐渐形成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建筑物。几乎是有园必有“亭”。全国各地,大凡风景优美的地方,如北京的“颐和园”、“景山”,杭州的“西湖”,以及苏州的古典园林等,均有极为精巧的亭子点缀,构成美丽的格局。当然,同样是亭子,其特色和设计,也不尽相同,有的注重观赏价值,有的具有象征意义,引人入胜,趣味无穷。
象点缀在景山五峰上的“五亭”,是注重表现观赏的亭子,它使景山公园显得格外美丽、壮观。景山的五亭建于清乾隆十五年,可以说是中国许多亭子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其东边的名曰“周赏亭”,西边的名曰“辑芳亭”。两亭内两峰,又建有两小亭,东面的名叫“观妙亭”,西面的叫“富览亭”。四亭左右对称,同中峰的“万春亭”构成一幅和谐自然的美丽图案。亭的不同形式,可以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大型的亭雄伟壮观,如上面提到的北京景山的万春亭,小型的亭轻巧雅致,如杭州三潭印月的三角亭。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