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中国建筑史 \ 沉思保国寺

沉思保国寺

发布于:2007-01-26 20:51:26 来自: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史 [复制转发]
早听说保国寺——江南一绝的大名,这个国庆才有机会亲近她了。
  比起宁波的阿育王和天童寺来,保国寺作为旅游景点似乎还没有成熟地开发出来。因此路上折腾了一番才到达山门。
  
  寺院依山势建成,正是江南寺院的一贯风格。顺山门向上望去,仿佛幽然不见尽头。可惜并没有香火的味道,否则真让人有身在佛中的恍惚了。进得山门,拾阶而上,左边是峻拔的青山,右手是蜿蜒的山泉,上面后人塑有一龙头模样的出水,这体现了佛教在中国的改良模式——佛陀与民间古老的图腾想象完美地融和在一起,以体恤势众的平民心理。佛教起源于印度,随之传遍亚洲,然后却从印度消失。这里面,佛究竟给众生开了个什么玩笑呢?
  
  保国寺位于宁波市江北区费市灵山山腰幽谷中.相传东汉光武帝时骠骑将军张意的儿子中书郎张齐芳弃官隐居于此。东汉时山上原有寺叫“灵山寺”,也叫“骠骑将军庙”,唐会昌五年寺宇被毁,广明元年(880年)重建,僖宗李儇赐“保国寺”匾额,此后改名为保国。
  
  寺中因而专设一殿供奉这位骠骑将军的泥塑,可见朴实的百姓的善良了——为了不忘“掘井人”,竟可以在佛教寺院中供奉弥漫了道家加儒家色彩的先人真身。佛教,不也正是如此才得以在中国流传开来的吗?
  这是佛组的美意,是两个古老文明的握手。

1169815861744.jpg

  • lmf200404@co163
    然而保国寺并不是以其宗教寺庙闻名于世,而是因为我们的祖先在一千年前就以精湛绝伦的建筑工艺令人叹为观止。保国寺的精华——大雄宝殿或称无梁殿,它重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是长江以南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建筑之一。
      为什么称无梁殿呢 ?其实大殿是有梁的,不过被藻井、天花等挡住罢了。另一方 面跟供奉过的无量寿佛——谐音有关。大殿在建筑上有其独到之处:(1)平面布置进深大于面阔,呈纵长方形;(2)在前槽天花板上绝妙地安置了三个镂空藻井;(3)采用了复杂的斗朌一方 面跟供奉过的无量寿佛——谐音有关。
      大殿在建筑上有其独到之处:(1)平面布置进深大于面阔,呈纵长方形;(2)在前槽天花板上绝妙地安置了三个镂空藻井;(3)采用了复杂的斗栱结构,斗栱与昂都用榫卯巧妙衔接在一起,不用一枚钉子,整座大殿稳巧有致,有很好的防风抗震能力;(4)柱子的设计更是别具匠心,外观呈瓜棱状,柱心四根小柱拼合,外面再包镶四瓣木条,既节约木材,又不影响牢固,且外形美观。柱身有明显侧脚。(5)不对称。大殿佛台西侧柱头上为方形木质栌斗,而东侧柱头上却为圆形石质栌斗;斗栱里转跳东侧为四跳,而西侧为五跳。
      
      保国寺大殿在建筑上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是宋《营造法式》的典型实例,反映了当时建筑上的独特风格和力学研究上达到的高水平。所以,在《保国寺志》中记有不少前人题咏:“山岙藏得古招提,宫殿岿然结构奇”,“升斗昂栱人巧极,祥符千载永留名”。赞叹大殿在结构上的雄伟新奇。
      
      江南,以杭州为首,被称为“佛国”。而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却建在东汉时的首都洛阳。南北朝时,天下纷争,北方连年战乱,那些口里念着佛号的大王们,全然忘记了自己也是佛的弟子,一个个挥着刀剑,砍着同是佛子的百姓。战争容不得宗教啊!这样的形势下,一个孤身漂洋来到中国传播佛法的和尚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在辽阔的北方找到一个信徒的。这样,佛就来到了江南。又一次籍着皇朝的权力,披上不同颜色的彩衣,扎根在了秀美的江南山水之间。奥修说过:“世界是一个循环:繁荣——宗教——贫穷——战争——繁荣。”一个国家、朝代,一旦笃信了宗教,离它灭亡的时候还会远吗?我仿佛听见了唐宗宋祖沉重的回答......
      
      天色晚了,正要下山去赶回程的车,忽然听见有人大声吼着打电话。细一听,原来是他公司的货物被运输公司耽搁了,听他嗓门的音量,想必损失不小。那人越说越气,后来竟好像要把电话摔了似的,引得人们都驻足看他。他从我身边走过,没有看我,而我正仰头看着幽深的天空,想:何以千百年来人人都来拜佛,却仍然丢不掉手里佛不喜乐的东西呢?佛,究竟是什么人的佛呢?佛教在中国几百年来的历史说明:佛,本性是富人的东西。而偏有穷人趋之若鹜,所乞求的也
      无非是个柴米的问题。富人、贵人,携了家丁、姨太太一干人等却是踩着普天下穷苦人的身体,雍容地走到菩萨和佛组的面前,屈尊地跪下,道:“菩萨,请你保佑我升官发财。”他只知有菩萨,而不懂得佛是何人或何物。我设想,如果此时有一个衣衫褴褛的农夫也跪在莲花台下乞求子嗣或口粮,富人想必一定会一脚将其踢出一丈开外,道:“滚!”如此,则农夫只知观音是不能随便求到的。而人性决
      定了越是求不到的东西越是诱惑,于是,不论得不得到,都有无数的人要去求。
      这就是佛的现身了吧。

    2007-01-26 20:51:26

    回复 举报
    赞同0

中国建筑史

返回版块

5.11 万条内容 · 152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安国寺经幢

安国寺消失于1978年冬。   现在能见到的安国寺遗迹是三座唐代经幢和一些残散的碑石,都被安置在盐官镇北寺巷西的一块矿地上。经幢系我国佛教石刻的一种,创始于唐,凿石为柱上覆以盖,下附台座,刻佛名、佛像或经咒于其上。经幢也有脱离寺庙而立的,或在水边,或在道路旁,佛教徒见了都要顶礼膜拜。 安国寺经幢为浙江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寺座落在北寺巷底,与安澜园遗址毗邻。安国寺俗称北寺,建于唐开元元年,初名镇国海昌院,宋大中祥符年间改名安国寺。现仅存三座唐代石经幢和罗汉堂石碑。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