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结构 \ 混凝土结构 \ 结构专业常见问题一览表

结构专业常见问题一览表

发布于:2007-01-17 16:43:17 来自:建筑结构/混凝土结构 [复制转发]
结构专业常见问题一览表
序号 常见问题 相关规范 审图机构处理意见
规范编号 条目
一 荷载和计算部分
1 计算单向地震作用时,未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 JGJ3-2002 3.3.3 整改
2 对于特别重要或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高层建筑其基本风压未按100年重现期的风压值采用。 JGJ3-2002 3.2.2 整改
3 高层建筑消防疏散楼梯,荷载取值小于3.5kn/m2。 GB50009-2001 4.1.1 整改
4 上人屋面活载仍用老规范值1.5 kn/m2,对非上人屋面应建筑专业确认,有时结构按非上人屋面设计,建筑为上人屋面。 GB50009-2001 4.3.1 整改
5 对宾馆、医院等厕所隔墙局部布置较密,未折算成等效荷载按实输入,如按每米墙重1/3折算成活荷载数值偏小,且≥1.0 kn/m2。 GB50009-2001 4.1.1注5 整改
6 对平面不规则结构,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压Tt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1之比,A级高度大于0.9,B级高度大于0.85。 JGJ3-2002 4.3.5 整改
7 对质量与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不均匀的结构,仍按单向水平地震作用进行计算。 JGJ3-2002 3.3.2 整改
8 对V形、Y形、弧形、井字形平面建筑,风荷载体型系数仍取1.3。 JGJ3-2002 3.2.5 审核意见
9 现浇楼面中梁的刚度增大系数取1.0,引起梁支座配筋偏小。 JGJ3-2002 5.2.2 审核意见
10 7-9度时,框架结构未进行弱层检验和验算 GB50011-2001 5.5.2 审核意见
11 地下建筑抗浮计算时浮力项未乘分项系数1.2,自重项未乘分项子数0.9。 GB50009-2001 3.2.5 整改
12 计算书同图纸中用料不一致,如框架结构中的填充墙,图纸中用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计算中采用粘土大三孔砖,荷载偏小。 GB50011-2001 5.1.3 整改
二 地基基础
1 柱下独立承台基础未设二个方向基础梁。 GB50007-2002 8.5.20 审核意见
2 桩箍筋在液化土层范围内未加密。 GB50011-2001 4.4.5 整改
3 高层建筑桩未进行桩基抗震承载力验算。 GB50011-2001 4.4.2
4.4.3 视情况定(整改或审校意见)
4 持力层下存在软弱下卧层时,未考虑下卧层对持力层地基承载力 DGJ08-11-1999 4.2.5 视情况定(整改或审校意见)
5 基础埋置深度未进入持力层,造成承载力不够 GB50007-2002 5.1.1
5.1.3 整改
结构专业常见问题一览表
序号 常见问题 相关规范 审图机构处理意见
规范编号 条目
6 基础或桩基承载力验算时,未考虑底层墙或地下室墙重,及基础梁和基础自重的影响,如考虑地下水影响应取最低地下水位,设计时经常漏算上述荷载造成地基或桩基承载力不足。 GB50007-2002 5.2.1
8.5.4 整改
7 对双柱或多柱联合基础或承台未使荷载重心与基础形成心或桩心重合,未考虑偏心影响,造成承载力不足。 GB50007-2002 5.2.1
8.5.4 整改
8 按试验确定桩承载力时未扣除试柱加长部分的摩阻力,造成桩承载力不安全。 GB50007-2002 8.5.4 整改
9 工业厂房中未考虑地面堆载对基础影响,造成基础设计时承载力不足。 GB50007-2002 5.2.1 整改
10 基础底板配筋计算时未考虑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对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分项子数未取1.35。 GB500009-2001 3.2.5 整改
11 采用沉降控制复合桩基时,遇暗浜局部持力层缺时未作地基处理 DGJ08-11-1999 11.6.6 整改
12 采用标准图中的受压桩作试桩用的锚桩时,未核算桩身抗拉承载力和桩段连接强度。 GB50010-2002 7.4.1 整改
13 力学模型和计算程序选择不妥,如楼面中间开大洞,仅周边有少许楼板连接的结构也按楼面无限刚模型计算,未按弹性板程序复核也未采取措施。 GB50010-2002 5.1.3 视情况定(整改或审核意见)
14 地下室外墙计算时侧压力数取值过小,未按静止土压力系数取值,对于地下室顶板有大开口处的地下室墙,未另作计算。 DGJ08-11-1999 9.1.6 整改
15 独立基础,条形基础采用上部荷载不当,应分别进行风荷载作用、地震作用下的最大荷载进行计算和校核。
16 地下室有关构件是否进行裂缝宽度验算。
17 2a环境下,砼耐久性基本要求最低砼强度等级C25。 GB50011-2001 3.4.2
18 防水砼结构底板的砼垫层,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15,厚度不应小于100mm,在软弱土层中不应小于150mm GB50108-2001 4.1.5 审核意见
三 砼结构
1 现浇板配筋率不满足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 GB50010-2002 9.5.1 整改
2 框架梁支座负钢筋配筋率超过2.5%。 GB50010-2002 11.3.1 整改
3 钢筋名称仍沿用89规范的I级钢、II级钢的标注法。 GB50010-2002 4.2.1 审核意见
4 吊钩、预埋件锚筋采用冷加工钢筋。 GB50010-2002 10.9.3
10.9.8 整改
结构专业常见问题一览表
序号 常见问题 相关规范 审图机构处理意见
规范编号 条目
5 抗震等级为一、二级的钢筋混凝土框架中的钢筋未提出材料强度比限值要求。 GB50011-2001 3.9.2 整改
6 受拉或受力较大,较重要的受弯构件(如抗拔桩、托墙梁转、换梁等大跨度梁)未作裂缝宽度验算。 GB50010-2002 11.3.6 审核意见
7 框架梁或连梁箍筋等其它构件的配筋未达到电算或计算所要求的配筋量。 GB50011-2001 6.3.3 整改
8 框架梁配筋只控制支座箍筋,未考虑跨中配箍。在特殊情况下(如跨中有较大集力)跨中配箍不足。 GB50010-2001 11.3.9 整改
9 钢筋混凝土梁腹板高度hw≥450,梁侧的纵向构造钢筋设置不满足要求。 GB50010-2002 10.2.16 审核意见
10 扁梁的截面尺寸不符合要求,梁宽>2bc或bc+hb GB50011-2001 6.3.2 审核意见
11 梁高不大于300的梁箍筋间距采用200而未验算V≤0.7bhoft GB50010-2002 10.2.10 审核意见
12 高层一、二级抗震剪力墙(尤其是一字形短肢墙)墙厚不满足要求,而未作墙肢稳定验算。 JGJ3-2002 7.2.2 整改
13 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箍率>2%箍筋未按要求增大2mm。 GB50010-2002 11.3.6 整改
14 高层一字形,剪力墙单侧搁置楼面梁未作墙体加强处理。 JGJ3-2002 7.1.7 视情况定)整改或审核意见)
15 形状复杂的短肢剪力墙,两处方向的受弯钢筋未按规定全部配在端部暗柱(或端柱等)内。 GB50011-2001 6.4.8 整改
16 一、二级抗震设计的剪力墙的约束边缘构件LC范围内的体积含箍率不能满足要求。 JGJ3-2002 7.2.16 审核意见
17 一级抗震设计的剪力墙,水平施工缝未作抗滑移验算。 JGJ3-2002 7.2.13 审核意见
18 梁端箍筋加密区不满足≤ho/4的要求,尤其是断面高度较小的连梁等。 GB50011-2001 6.3.3 整改
19 高层建筑的楼面主梁搁置在剪力墙的连梁上。 JGJ3-2002 7.1.10 审核意见
20 悬臂梁有收头边梁、井格梁的梁交汇处设附加横向钢筋。 GB50010-2002 10.2.13 审核意见
21 楼梯间等结构布置不合理,形成外排柱只有一个方向有框架梁。 JGJ3-2002 6.1.1 审核意见
22 三级框架柱箍筋加密区箍筋间距采用150,不满足柱脚箍筋间距100的要求。 GB50011-2001 6.3.8 整改
23 选用HPB235级Φ6规格的钢筋。 GB50010-2002 4.2.2 审核意见
24 选用已作废的图集台01G101,97G329等。 视情况定(整改或审核意见)

全部回复(12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快乐结构
    快乐结构 沙发
    错,这个审查意见还挺严格的,有的设计图纸基本就没能经过认真审查,到施工的时候就改来改去,我就碰到过,工程还没有完工,就需要加固了。劳民伤财呀。
    2009-03-05 00:05:05

    回复 举报
    赞同0
  • andy008990
    andy008990 板凳
    谢谢!好东西啊!希望多共享!
    2009-03-04 23:09:04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混凝土结构

返回版块

140.17 万条内容 · 2105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求大家帮我出出主意拉,这个选择好难

我是一名女生,今年6月份毕业,本科是土木,硕士是岩土,研究生课题做的又是建筑节能,(=_=;)搞的好杂哦,找起工作来非常郁闷!   我家在湖北,但是我想在广东找工作,找工作的道路曲曲折折。在网上看了很多人对设计院的讨论,现在我也面对着一个难题:是去省级建筑院搞建筑节能,还是去地级市的甲级设计院搞结构设计???      省级建筑院的师兄建议我先去搞建筑节能,因为他们单位的其他部门我进不去,例如地基所,否则就是下面的二级单位搞结构或者岩土拉,暑假我去二级单位的岩土所实习过,感觉不是很好,没有人带你教你。但是去上级的搞建筑节能,又不是我的老本行,做起来没有那么得心应手,而且去了可能只是打杂。但最终目的不是呆在节能所,因为跟领导很近,争取机会向地基方面转,把业务搞熟,这大概需要3到5年的时间,最后去总工室搞管理。有户口,有编制,收入中上等。但是上面的发展也只是心里所想,以后的事情谁也说不准。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