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结构 \ 混凝土结构 \ 什么情况下考虑双向地震作用?位移比是超1.2还是1.4?大家讨论下!!

什么情况下考虑双向地震作用?位移比是超1.2还是1.4?大家讨论下!!

发布于:2012-07-06 13:14:06 来自:建筑结构/混凝土结构 [复制转发]
什么情况下考虑双向地震作用?位移比是超1.2还是1.4?我看到不同的参考书有好几种说法,老庄的培训又说直接按双向考虑,不用管位移比的。那偶然偏心和双向地震作用一起考虑吗?我看的参考书上说这样做配筋不合理,只能考虑其中的一种。哪位高手帮小弟解答下疑惑,不胜感激啊!!

全部回复(16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angle333
    angle333 沙发
    培训班的观点完全没有必要!
    在不考虑偶然偏心的时候位移比大于1.3的时候,考虑双向地震,不和偶然偏心同时组合。(汪大绥,程懋堃等2012年的观点)见发表的论文或写的书。
    之前朱丙寅的观点是大于1.2的时候,宜考虑双向地震。但这有个问题,规范对位移比的要求过于严格了,并且考虑偶然偏心的时候很容易大于1.2.这个时候考虑双向地震的配筋很增大很多。经过汪大绥,程懋堃等的验证,在不考虑偶然偏心的时候大于1.3的时候考虑双向地震完全足够了。

    如果觉得心里不踏实了,按1.2控制是保守的。 但是不管位移比就考虑的话,就太保守了。结构设计并不是什么都是保守保守再保守,那样有时候反而会造成不安全。

    [ 本帖最后由 angle333 于 2012-7-6 20:41 编辑 ]
    2012-07-06 20:23:06

    回复 举报
    赞同1
  • 莫提傲
    莫提傲 板凳

    学习学习


    2018-03-09 17:33:09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 考虑扭转的水平地震作用
    本资料为考虑扭转的水平地震作用,主要内容: 7.1 刚心与质心 7.2 单层偏心结构的振动 1. 运动方程 2、考虑扭转影响的水平地震作用 7.3 多层偏心结构的振动 1. 运动方程 2. 水平地震作
  • 偶然偏心和双向地震作用的选用
    偶然偏心的含义指的是:有偶然因素引起的结构质量分布的变化,会导致结构固有振动特性的变化,因而结构在相同地震作用下的反应也将发生变化。考虑偶然偏心,也就是考虑由偶然偏心引起的可能最不利的地震作用。 根
  • 浅析双向地震作用的正确选用
    考虑偶然偏心:[是]或[否]偶然偏心的含义指的是:有偶然因素引起的结构质量分布的变化,会导致结构固有振动特性的变化,因而结构在相同地震作用下的反应也将发生变化。考虑偶然偏心,也就是考虑由偶然偏心引起的
  • 偶然偏心和双向地震作用汇总
    偶然偏心和双向地震作用汇总。
  • 高层建筑考虑双向水平地震作用和偶然偏心适用条件
    ① 现行规范关于特定条件下偶然偏心问题的规定并不十分合理,建议进行抗震设计的结构均计算偶然扭矩计入偶然偏心的影响。 ② 结构相对扭转效应主要受相对偏心距和平扭刚度比两个结构参数共同影响,偏心距和刚度
  • 偶然偏心和双向地震作用的正确选用
    实际,对于多层结构而言,如果比较规则,那么可通过《抗规》层而言,如果结构比较规则,则应选用“考虑偶然偏心”项,而不必再选“考虑双向地震作用”。对于不规则结构,不论多层还是高层均应选用“考虑双向地震作用
  • 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
    给大家送上一个工程技术资料。它对工程技术人员会有很大的帮助。
  • 双向地震作用下隔震结构概率地震需求分析
    本文根据绘制出的曲线,对隔离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了概率评估,可供参考。
  • 汽车悬架减振器在压缩行程时,指汽车车轮移近车身,减震器受压缩,此时减震器内活塞向下移动。活塞下腔室的容积减少,油压升高,油液流经流通阀流到活塞上面的腔室(上腔)。上腔被活塞杆占去了一部分空间,因而上腔
  • 特殊情况下的护壁处理
    本资料为特殊情况下的护壁处理,其中内容包括:特殊情况下的护壁处理,欢迎下载。
  • 各种情况下的送风速度
    包括:各种(通风系统之流速m/s,回风格栅的推荐流速m/s,以噪音标准控制的允许送风流速m/s,推荐的送风口流速m/s)
  • 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我国框架的_强柱弱梁_屈服机制
    [ 摘要] 汶川地震普遍出现的柱铰机制震害现象表明,我国的 强柱弱梁 弯矩调整措施有待改进。双向水平地震作用是影响框架 强柱弱梁 屈服机制的重要因素之一, 但在以往的柱端弯矩增大系数研究中没有对其给
  • 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验算
    本资料为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验算,内容包括: 第一章 地震工程学概论 第二章 场地与地基基础抗震 第三章 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验算 第四章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 第五章 砌体结构的抗震设计 第六章
  • 地震作用与结构抗震验算
    3.1 概述概述3.2 3.2 单质点弹性体系的地震反应单质点弹性体系的地震反应3.3 3.3 单质点弹性体系水平地震作用单质点弹性体系水平地震作用————反应谱法反应谱法3.4 3.4 多质点弹性体
  • 深挖情况处理图纸
    本资料为超深挖情况处理图纸,其中内容包括:机械和人工挖土过程,欢迎下载。
  • 特殊情况下的护壁处理图
    本资料为特殊情况下的护壁处理图,包含特殊情况下的护壁处理图,欢迎下载!
  • 考虑组合楼板变形的高层钢结构地震作用分析
    本文基于正交异性板壳有限元理论 , 分析了组合楼板对结构平面布置不规则的高层钢结构受力性能的影响。通过有限元分析 , 确定了发生平面内剪切变形时组合楼板的有效高度。结合两个工程实例 , 分别按弹性正交
  • 带限位器滑移隔震砌体结构考虑竖向地震作用影响研究
    本文采用多质点层间剪切型模型,建立了带限位器基础滑移隔震多层砌体结构在考虑竖向地震作用影响下的运动微分方程及滑移与啮合状态判别准则。研究表明,竖向地震作用的存在,使结构下部各层特别是首层的层间位移,层

阅读下一篇

SAP2000:高级应用:分析:pushover分析:基本概念

本帖最后由 王子涵 于 2013-6-6 11:39 编辑 静力非线性分析方法(Nonlinear Static Procedure),也称Pushover 分析法,是基于性能评估现有结构和设计新结构的一种方法。静力非线性分析是结构分析模型在一个沿结构高度为某种规定分布形式且逐渐增加的侧向力或侧向位移作用下,直至结构模型控制点达到目标位移或结构倾覆为止。控制点一般指建筑物顶层的形心位置;目标位移为建筑物在设计地震力作用下的最大变形。 Pushover方法的早期形式是“能力谱方法”(Capacity Spectrum Method CSM),基于能量原理的一些研究成果,试图将实际结构的多自由度体系的弹塑性反应用单自由度体系的反应来表达,初衷是建立一种大震下结构抗震性能的快速评估方法。从形式上看,这是一种将静力弹塑性分析与反应谱相结合、进行图解的快捷计算方法,它的结果具有直观、信息丰富的特点。正因为如此,随着90年代以后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Diaplacement-Based Seismic Design,DBSD)和基于性能(功能)的抗震设计(Performance-Based Seismic Design. PBSD)等概念的提出和广为接受,使这种方法作为实现DBSD和PBSD的重要工具,得到了重视和发展。 这种方法本身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计算结构的能力曲线(静力弹塑性分析)、计算结构的目标位移及结果的评价。第一方面内容的中心问题是静力弹塑性分析中采用的结构模型和加载方式;第二方面内容的中心问题则是如何确定结构在预定地震水平下的反应,目前可分为以ATC-40为代表的CSM和以FEMA356为代表的NSP(Nonlinear Static Procedure,非线性静力方法),CSM的表现形式是对弹性反应谱进行修正,而NSP则直接利用各种系数对弹性反应谱的计算位移值进行调整。两者在理论上是一致的。 在一些文献中将第一方面的内容称为Pushover,不包括计算目标位移和结果评价的内容。本文中,将两方面的内容统称为“Pushover分析”。 基于结构行为设计使用Pushover分析包括形成结构近似需求和能力曲线并确定曲线交点。需求曲线基于反应谱曲线,能力谱基于Pushover分析。在Pushover分析中,结构在逐渐增加的荷载作用下,其抗侧能力不断变化(通常用底部剪力-顶部位移曲线来表征结构刚度与延性的变化,这条曲线我们可以看成为表征结构抗侧能力的曲线)。将需求曲线与抗侧能力曲线绘制在一张图表中,如果近似需求曲线与能力曲线的有交点,则称此交点为性能点。利用性能点能够得到结构在用需求曲线表征的地震作用下结构底部剪力和位移。通过比较结构在性能点的行为与预先定义的容许准则,判断设计目标是否满足。 在结构产生侧向位移的过程中,结构构件的内力和变形可以计算出来,观察其全过程的变化,判别结构和构件的破坏状态,Pushover分析比一般线性抗震分析提供更为有用的设计信息。 在大震作用下,结构处于弹塑性工作状态,目前的承载力设计方法,不能有效估计结构在大震作用下的工作性能。Pushover分析可以估计结构和构件的非线性变形,结果比承载力设计更接近实际。Pushover分析相对于非线性时程分析,可以获得较为稳定的分析结果,减少分析结果的偶然性,同时可以大大节省分析时间和工作量。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