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中国建筑史
返回版块5.13 万条内容 · 157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武则天墓里并没珍宝 乾陵规模被夸大随着从汉代到唐代,中国人的墓葬习俗越来越象征化,真实的珍宝作为陪葬越来越少,所以现在即使打开乾陵,也不一定会如许多人声称的那样,找到大量稀世文物,所以即使是从开发旅游的考虑,也不如让其深埋地下,作为一个谜给后人留下值得想象的悬念好。 陕西乾陵因至今从未遭盗掘,而被推测大量陪葬品仍然幸存下来,有关部门曾打算将其大规模挖掘。近来,有专家表示,乾陵内陪葬品的数量被夸大了,乾陵的规模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庞大。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2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地板在故宫御花园的正中央,有一座门叫做天一门。是与天安门处于同一条轴线上的古建筑之一。天安门位于皇城正南部,而天一门则位于紫禁城的北部。《故宫考》说“天一门,嘉靖十四年四月额为天一之门,取天一生水之意,可谓防火。清时改为天一门。”天一原本是古星名,《汉书》称:“前列直斗口三星,随北端锐,若见若不见,曰阴德,或曰天一。”
昔日皇宫多火灾。其起因,常被说成天意所为。天安门原名为承天门。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明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遭受雷击起火,城楼被毁。清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修复。尔后,皇帝赐名为天安门。
天一门
明嘉靖年间,是北京皇宫火灾最多的时候,朱厚熜为帝四十五年,皇宫失火十余次,烧毁宫殿三十余幢。据《典故纪闻》载:“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大内东偏火,延烧东西连房俱尽。”大内东偏,当时是供皇子皇孙居住的地方。这场火灾惊动了皇帝,他当即把大学士张聪唤来,谕曰:“宫中地隘而屋众,且贯以栋连楹,所以每有火患。闻南京宫中诸门,皆砖砌不用木,今为毁者量为规划,备使道途疏阔,堂舍简陋,门俱南京制,斯免惊扰。”于是对紫禁城建筑防火状况进行了一翻改造。许多殿宇上加了封火檐,开辟了防火道,修筑了防火墙,如今游览故宫的人们还可以看到紫禁城内尚有重叠高大而坚厚的墙。
天一门北面的殿宇叫做钦安殿,供奉玄武神,传说这是北京皇宫的镇物。钦安殿的大理石台阶上有两块风化了的痕迹,巧成足形,相传这两足迹,是嘉靖时皇宫发生火灾,玄武神立于此处救火留下的足迹。
回复 举报
在北京南池子大街路东,有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式建筑叫皇史宬,是中国最早的皇家档案馆。它始建于明代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是专门用来贮藏帝王“实录”和“宝训”的。中国最早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永乐大典》也曾在这里珍藏过。
这座建筑是座无梁殿,全部用砖石、琉璃建成,不用一点木料,檐下的柱头、额枋、斗拱、门、窗等都是用石头凿制而成的。珍藏档案的金柜下面是汉白玉石的台阶须弥座。这一切都是为了防火。
皇史晟
嘉靖皇帝当政期间皇宫火灾甚多,乾清宫、万寿宫曾接连失火,皇后被火烧死,有一次皇帝也险些丧命。有鉴于此,皇帝下令在紫禁城的南内(今南池子大街)建了这座防火性能极好的无梁殿。
《永乐大典》是明永乐皇帝下令编修的巨著,共22877卷,11095万册,37000万字,是珍贵古籍。正本藏于紫禁城文渊阁,副本藏于皇史宬。文渊阁在明末时失火,正本的《永乐大典》被毁,副本的《永乐大典》却保存了下来。中华书局1960年出版的《永乐大典》就是根据皇史宬收藏的版本影印的。
为了保护文化古迹,周恩来于1958年曾下令由国务院拨款维修皇史宬。此后,为了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国务院又拨款维修,院墙抹灰涂朱,殿宇油漆彩画,殿内安装电灯,并陈列辛亥革命文物,对外开放。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