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06-12-29 22:08:29
来自:站务休闲/闲聊茶吧
[复制转发]
我始终有一个观点,一个人有没有文化,其实跟受不受高等教育没有直接的必然联系。当然,给世界冠军们一个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不是什么坏事,毕竟目前而言,高等教育还是国人“文化升级”、“文化达标”的主要途径和渠道。
有没有文化这事儿,还真不好衡量。不是说你拿了本科、硕士、博士那张纸就一定有文化,比如中国男子足球运动员很多人就混了本科学历,但说出那些话、做出那些事,怎么听怎么看都不像有文化的人。
今天说说另外一个人,大家喜欢、我也喜欢的丁俊晖。12月26日,我国知名高校上海交大和“台球神童”丁俊晖正式“喜结连理”,可喜可贺!能够在台球桌施展“一杆清台”绝技的小丁,这回干脆来了个一飞冲天,从小学五年级直接上大学啦。
不知道是因媒体关注而炒得沸沸扬扬带来的压力,还是小丁这孩子压根儿就没有兴趣上什么大学,与“婆家”上海交大的迎娶仪式搞得是声势浩大、隆重热烈(党委副书记潘敏亲自在体育馆为其颁发录取通知书并别上校徽)相映成趣的是,丁俊晖脸色阴沉、表情呆滞,搞得像被人逼着出席一场葬礼,场面有些滑稽。据说是因为可爱的小丁担心没有能力完成大学学业。
有人说了,丁俊晖凭啥就可以直接上大学?他有能力修完学分吗?才小学五年级的文化基础,就他读的那工商管理专业,高数他行吗?这些话不是没有道理,的确存在着一个教育资源分配的均衡性和公平性的问题。莘莘学子,十年寒窗,考个大学尤其是名牌大学实在不容易。而一些体育精英、娱乐明星、政府官员等却能“坐享其成”,难免惹人诟病。其实,再来讨论丁俊晖等有没有资格或者该不该上大学的话题似乎十分无趣,也相当无聊了,高校“破格提拔”体育精英走上“文化神坛”、“学历塔尖”的事情在今天的中国已经是司空见惯了。就上海交大而言,比小丁来头更大、名头更响的一拨,如曹燕华、施之皓、姚明、刘国梁、王励勤等早已被生拉硬拽进去了。
据说交大对丁俊晖的培养倾向于采用刘国梁模式,即让丁俊晖每学期来到学校呆一周或10天左右,集中授课,其他时间用网上远程教学完成,作业一般以读书笔记和论文为主。修读学分也给予特殊照顾,一般学生需要必修50多门的课程,而丁俊晖可以减少到30多门左右,即一般学生需要修完162.5分学分,而丁俊晖基本上只需要修80分左右就可以毕业。这回有人又说了,高等教育毕竟不是幼儿园的“排排坐分果果”,而是肩负为国家培养人才、关系祖国千秋大业与民族振兴的大事,如此“特殊照顾”下的丁俊晖从交大出来后还是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吗?
其实丁俊晖能否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学毕业生这个问题,尽在不言中。一方面,小丁和上海交大进行的就是一场交易。对于丁俊晖来说,上不上大学,估计不会影响他拿起球杆能否干掉亨德利、奥沙利文等世界顶尖高手,也不会影响他如今家喻户晓的明星地位,但是对于从小就把孩童乐趣抛洒在抬球桌上的19岁的小丁来说,能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未必不是好事。向来偏好体育明星的上海交大呢,也靠着“笼络”一拨世界冠军的“明星效应”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毕竟高校在人才的竞争上越来越激烈了,丁俊晖未必就是上海交大梦寐以求的人才,但却是一张吸引更多优秀学生前来就读的“活广告”。
另一方面,深层次的问题正在于中国教育的培养体制问题,这才是真正的症结所在。众所周知,中国体育目前仍然采用举国体制下的“金字塔”培养模式,文化教育与体育训练严重脱节甚至干脆分离。许多孩子一窝蜂地涌向少年体校、体工大队甚至职业俱乐部,从小就开始专职的体育训练,正常的文化教育等于空谈。“金字塔”模式可能培养了一个刘翔,一个丁俊晖,但却造就了千千万万个邹春兰、艾冬梅。看NBA的时候,你总能听到“沙奎•奥尼尔,路易斯安娜州立大学(LouisianaState)93年毕业生”、“艾弗森,乔治城大学(Georgetown)98年毕业生”等等介绍,人家的绝大部分体育精英都出自高校,而我们呢?如果现行教育体制下的运动员培养模式不从根本上改变,在“眼镜飞人”胡凯、“乒坛女神”贴亚娜之流直接由高校培养的顶尖运动员实在是少得可怜的情况下,“英雄不问出处”、只要是“英雄”就一律采取“拿来主义”的手段将在高校中越演越烈,“抢来”一个丁俊晖直接就可以代表上海交大拿世界冠军了,何乐而不为呢?
按照“中国惯例”,四年后的小丁,也许仍然没弄清楚什么是工商管理,但他一定是上海交大一个合格的本科毕业生,而且也一定会拿到经济学学士学位。也许到时候上海交大的党委书记或者校长宣布,考虑到小丁的学业突出,“奖励”个硕博连读也说不一定。我坚信,四年后征战世界台坛的小丁,球技会越发成熟,有可能排名世界第一了。不过,毕业于上海交大的丁俊晖,那个拿起球杆就意气风发的“东方小子”,依然没有文化。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