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结构 \ 混凝土结构 \ 双向地震

双向地震

发布于:2006-12-24 16:06:24 来自:建筑结构/混凝土结构 [复制转发]
规范条文:新抗震规范5.1.1条规定,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的结构,应计入双向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
具体操作原则:楼层位移比或者层间位移比超过1.2,考虑双向地震
考虑双向地震对配筋的影响:
一般平均增加5%-8%;单构件最大可能增加1倍左右。
偶然偏心
规范条文:新高规3.3.3条规定,计算单向地震作用时,应考虑
偶然偏心的影响,附加偏心距可取与地震作用方向垂直的建筑物
边长的5%。
具体操作原则:1) 验算结构位移比时,总是要考虑偶然偏心
2)结构构件设计时,分下列两种情况处理:
2-1) 如果位移比超过1.2,则考虑双向地震,不考虑偶然偏心
2-2) 如果位移比小于1.2,则不考虑双向地震,考虑偶然偏心
1)验算位移比可以选择强制刚性楼板假定
2) 验算位移比需要考虑偶然偏心,验算层间位移角则不
需要考虑偶然偏心
3)位移比超过1.2,需要考虑双向地震
周期比不满足要求,如何调整?一旦出现周期比不满足要求的情
况,一般只能通过调整平面布置来改善这一状况,这种改变一般
是整体性的,局部的小调整往往收效甚微。周期比不满足要求,
说明结构的扭转刚度相对于侧移刚度较小,总的调整原则是要加
强结构外圈,或者削弱内筒。
抗震规范(第三种)方法为通用方法,也是程序的缺省方式,通常工程均可采
用此种办法
底部大空间为一层时,刚度比计算可采用剪切刚度
底部大空间为多层时,刚度比计算可采用剪弯刚度
三种方法算出的楼层刚度可能差别很大,属正常,可以不必奇怪

不考虑上部结构的
刚度贡献,将会低估基础将会低估基础的整体性,很可能会导致错
误的基础变形规律,这会造成基础设计在某些局部偏于不安全,而
在另一些局部又可能存在不必要的浪费。
3:SATWE或TAT的位移和偶然偏心:
答:按高规的第4.3.5条规定,在考虑偶然偏心影响的地震作用下验算楼层位移比;
高规第4.6.3条注的规定,层间位移角计算可不偶然偏心的影响.
小高层剪力墙住宅计算参数:
按不规则建筑耦联计算,在验算扭转时考虑偶偏,不选双向地震,在载面设计时3#~6#考虑双向地震不选偶偏。振型取15(且须使有效质量系数大于90%),周期拆减为0.95,墙.柱设计活载不拆减,基础设计活载拆减.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取0.85, 梁没计弯矩放大系数取1.0(考虑活载不利分布), 梁扭矩拆减系数取0.4,连梁刚度减系数取0.7,中梁刚度放大系数取1.5~2.0,选择按抗震规范(5.2.5)条调整各层地震内力按扭。顶塔楼地震力放大系数从塔楼结构层起取1.5。砼容重取28。墙分布筋强度取300(二级钢),墙分布筋间距取200。风荷计算的结构基本周期要和周期文件中的T1一致。用TAT进行短肢剪力墙判别,控制第一振型短肢剪力墙底部地震倾覆力矩小于总底部地震倾覆力矩的0.4倍
小高层剪力墙住宅计算指标:
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的限值控制1/1000~1/1250之间(地震作用,不考虑偶偏), 地震首层层间位移角限值控制1/2500以上,在考虑偶偏影响地震作同下,楼层竖向构件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不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5倍,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扭转周期Tt与平动为主的第一周期T1之比小于0.8,楼层侧向刚度和楼层层间受剪承载力须满足高规4.4.2条及4.4.3条要求,短肢剪力墙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轴压比不大于0.6,当矩形载面独立墙肢hw/Bw小于5时轴压比不大于0.5, 当hw/Bw不大于3时,按框架柱进行截面设计,底部加强部位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小于1.2%,一般部位不小于1.0%,箍筋全高加密为100。剪力墙开洞形成跨高比小于5的连梁按洞口输入,配筋满足高规7.2.6条,当跨高比大于5的连梁按节点输入,配筋满足高规6.3.2条。
结构布置:
地下室外墙取250,其它墙厚均为200,外墙采用外对齐(楼梯及电梯外墙按建筑要求),内墙两边均分。一般楼板结构标高为层高-30,外墙墙梁高度统一取370高(个别不满足计算除外),凸窗按洞口输入梁高为1100,板上为730,板下为370,(如计算需要也可做370,上层板另加梁的做法),凡梁与墙只要一端与墙丁字连接的均按节点输入。若连梁两端均为暗柱(无墙分布筋,只有箍筋)那么连梁每侧增设腰筋Φ10@200,拉筋为箍筋间距两倍。100厚墙下如需设梁者梁宽采用150。地下室顶板厚160(1#,3#,4#),250(2#,5#,6#)。顶板下320有地下室通风窗,窗高300。标准层:厨房,卫生间,阳台为100,两厅之间为不设梁异型板,板厚取140,并加设暗梁。电梯间,楼梯间凹口周围板厚为140,其余板厚为110.屋面板厚采用120(有洞口削弱需加强部分板厚为130~150),电梯机房板厚为150。板钢筋间距取100,130,150叁种炊规格,直径为10及以上均采用二级钢,支座放大系数为1.1,跨中为1.2。房屋层面阳角处和跨度不小于3.9m的楼板,应设置双层双向钢筋,阳角处钢筋间距不大于100mm,跨度不小于3.9m的楼板钢筋间距不大于150mm,钢筋直径不小于φ8。墙竖向及水平分布筋底部加强区分别采用Φ10@200, Φ10@150 。一般部位均采用Φ10@200, (地下室外墙除外)并满足计算面积要求。构造边缘构件箍筋底部加强部位采用φ8@150,一般部位采用φ8@200;若整个墙按暗柱设计,箍筋底部加强部位采用Φ10@150(并满足计算面积要求),一般采用Φ10@200(并满足计算面积要求)。箍筋的无支长度不应大于300,拉筋的水平间距不应大于纵向钢筋间距的两倍。构造边缘构件纵筋最小从Φ12起设。

全部回复(4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byq0903
    byq0903 沙发
    那请问对于多层异型柱的周期比应该按0.9控制吗?。。。能解释一下对于周期比不满足要求的结构应该从哪里着手调整结构使之满足周期比要求?个人认为加大周边两高度,加大角柱截面尺寸对满足周期比有贡献。。还有什么其它措施吗?能不能分别从多层和高层的角度来说明一下(竖向荷载为主和水平荷载为主)?
    2007-01-03 11:33:03

    回复 举报
    赞同0
  • fwq88-2007
    fwq88-2007 板凳
    很好
    2006-12-30 16:33:30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混凝土结构

返回版块

140.2 万条内容 · 2156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框剪结构常见问题

高层框剪结构建模(pkpm),和剪力墙连接的梁老是超筋,和剪力墙平面外相连的那端改成铰接就没问题了.可是平面内的改成连梁有时还是不过,而且会引起邻跨梁异常,整体信息也会不利,请教下大家都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