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环保工程 \ 规范资料 \ 常 用 金 属 材 料 基 础 知 识 教 材

常 用 金 属 材 料 基 础 知 识 教 材

发布于:2006-12-24 12:51:24 来自:环保工程/规范资料 [复制转发]
常 用 金 属 材 料 基 础 知 识 教 材
第1章:金属材料名称常用基础术语
1.基础术语:
黑色金属:铁和铁的合金均称为黑色金属。如钢、生铁、铁合金、铸铁等。
纯 铁:纯度很高的铁,化学纯铁含碳量几乎为零,工业纯铁含碳量<0.05%。纯铁是很软的,一般不应用到实际中。
铁碳合金:以铁为基础,以碳为主要添加元素的合金,统称为铁碳合金。如钢和生铁。
生 铁:把铁矿石放到高炉中冶炼而成的,含碳量2%~4.3%(也有资料称3.5%—5.5%、2.11%-6.67%)的铁碳合金称为生铁。生铁质硬而脆,缺乏韧性,几乎没有塑性变形能力,因此不能通过锻造、轧制、拉拔等方法加工成形,主要用来炼钢和制造铸件,如白口铁、灰口铁和球墨铸铁。也有习惯上把炼钢生铁叫做生铁,把铸造生铁简称为铸铁。
白 口 铁:碳以Fe3C形态分布的生铁称为白口铁,其断口呈银白色,质硬而脆,不能进行机械加工,是炼钢的原料,故又称炼钢生铁。
灰 口 铁:碳以片状石墨形态分布的生铁称为灰口铁,其断口呈银灰色,由于石墨质软并有润滑作用,因而这种生铁具有良好的易切削、耐磨和铸造性能等优点。但是,由于有片状石墨的存在,降低了它的抗拉强度,使它不能锻轧,只能用于制造各种铸件,如铸造机床床座、铁管等。因此,通常把这种生铁叫做铸造生铁。
球墨铸铁:碳以球状石墨分布则称球墨铸铁,其机械性能、加工性能接近于钢。
钢:含碳量在0.04%-2.3%之间(也有资料称0.03%-1.2%)的铁碳合金称为钢。为了保证其韧性和塑性,含碳量一般不超过1.7%。钢的主要元素除铁、碳外,还有硅、锰、硫、磷等。
有色金属:又称非铁金属,指除黑色金属外的金属和合金,如铜、锡、铅、锌、铝等。
第2章:钢的分类基础知识
1.按品质进行分类
①普 通 钢:P≤0.045% S≤0.050%(如普通碳素结构钢Q195、Q235等)
②优 质 钢:P≤0.035% S≤0.035%(如优质碳素结构钢20号、45号钢等)
③高级优质钢:P≤0.035% S≤0.030%(比优质钢更优质,一般在钢号后加A以示区别,如08A等)
2.按化学成份进行分类
1)碳素钢:
①低碳钢:C≤0.25%
②中碳钢:C≤0.25~0.60%
③高碳钢:C≥0.60%
2)合金钢:
①低合金钢(合金元素总含量≤5%);
②中合金钢(合金元素总含量>5~10%);
③高合金钢(合金元素总含量>10%)。
3.按成形方法分类:
①锻钢
②铸钢
③热轧钢
④冷拉钢。
4.按金相组织分类
1)退火状态的:
①亚共析钢(铁素体+珠光体);
②共析钢(珠光体);
③过共析钢(珠光体+渗碳体);
④莱氏体钢(珠光体+渗碳体)。
2)正火状态的:
①珠光体钢
②贝氏体钢
③马氏体钢
④奥氏体钢。
3)无相变或部分发生相变的
5.按用途分类
1)建筑及工程用钢:
①普通碳素结构钢;
②低合金结构钢;
③钢筋钢。
2)结构钢
①机械制造用钢:
Ⅰ调质结构钢;
Ⅱ表面硬化结构钢:包括渗碳钢、渗氨钢、表面淬火用钢;
Ⅲ易切结构钢;(d)冷塑性成形用钢:包括冷冲压用钢、冷镦用钢。
②弹簧钢
③轴承钢
3)工具钢:
①碳素工具钢;
②合金工具钢;
③高速工具钢。
4)特殊性能钢:
①不锈耐酸钢;
②耐热钢:包括抗氧化钢、热强钢、气阀钢;
③电热合金钢;
④耐磨钢;
⑤低温用钢;
⑥电工用钢。
5)专业用钢
如桥梁用钢、船舶用钢、锅炉用钢、压力容器用钢、农机用钢等。
6.综合分类
1)普通钢
①碳素结构钢:
②低合金结构钢
③特定用途的普通结构钢
2)优质钢(包括高级优质钢)
①结构钢:
Ⅰ优质碳素结构钢
Ⅱ合金结构钢
Ⅲ弹簧钢
Ⅳ易切钢
Ⅴ轴承钢
Ⅵ特定用途优质结构钢。
②工具钢:
Ⅰ碳素工具钢
Ⅱ合金工具钢
Ⅲ高速工具钢。
③特殊性能钢:
Ⅰ不锈耐酸钢
Ⅱ耐热钢
Ⅲ电热合金钢
Ⅳ电工用钢
Ⅴ高锰耐磨钢。
8.按冶炼方法分类
1)按炉种分
①平炉钢:
Ⅰ酸性平炉钢
Ⅱ碱性平炉钢。
②转炉钢:
Ⅰ酸性转炉钢
Ⅱ碱性转炉钢
或Ⅰ底吹转炉钢
Ⅱ侧吹转炉钢
Ⅲ顶吹转炉钢。
③电炉钢:
Ⅰ电弧炉钢
Ⅱ电渣炉钢
Ⅲ感应炉钢
Ⅳ真空自耗炉钢
Ⅴ电子束炉钢。
2)按脱氧程度和浇注制度分
①沸腾钢
②半镇静钢
③镇静钢
④特殊镇静钢。
第3章:金属材料机械性能基础知识
1.1 金属材料机械性能基础术语:
1)屈服点(σs):
钢材或试样在拉伸时,当应力超过弹性极限,此时应力不增加或开始有所下降,而钢材或试样仍继续发生明显的塑性变形,称此现象为屈服,而产生屈服现象时的最小应力值即为屈服点。
设Ps为屈服点s处的外力,Fo为试样断面积,则屈服点σs =Ps/Fo(MPa),MPa称为兆帕等于N(牛顿)/mm2,(MPa=106Pa,Pa:帕斯卡=N/m2)
2)屈服强度(σ0.2)
有的金属材料的屈服点极不明显,在测量上有困难,因此为了衡量材料的屈服特性,规定产生永久残余塑性变形等于一定值(一般为原长度的0.2%)时的应力,称为条件屈服强度或简称屈服强度σ0.2 。
3)抗拉强度(σb)
材料在拉伸过程中,从开始到发生断裂时所达到的最大应力值。它表示钢材抵抗断裂的能力大小。与抗拉强度相应的还有抗压强度、抗弯强度等。
设Pb为材料被拉断前达到的最大拉力,Fo为试样截面面积,则抗拉强度σb= Pb/Fo (MPa)。
4)抗压强度(σlc)
材料试样受压力时,在压坏前所承受的最大应力。
5)抗弯强度(σcb)
材料试样受弯曲力时,在破坏前所承受的最大应力。
4)伸长率(δs)
材料在拉断后,其塑性伸长的长度与原试样长度的百分比叫伸长率或延伸率。
5)屈强比(σs/σb)
钢材的屈服点(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的比值,称为屈强比。屈强比越大,结构零件的可靠性越高,一般碳素钢屈强比为0.6-0.65,低合金结构钢为0.65-0.75,合金结构钢为0.84-0.86。
6)硬度
硬度表示材料抵抗硬物体压入其表面的能力。它是金属材料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一般硬度越高,耐磨性越好。常用的硬度指标有布氏硬度、洛氏硬度和维氏硬度。
①布氏硬度(HB)
  以一定的载荷(一般3000kg)把一定大小(直径一般为10mm)的淬硬钢球压入材料表面,保持一段时间,去载后,负荷与其压痕面积之比值,即为布氏硬度值(HB),单位为公斤力/mm2 (N/mm2)。
②洛氏硬度(HR)
当HB>450或者试样过小时,不能采用布氏硬度试验而改用洛氏硬度计量。它是用一个顶角120°的金刚石圆锥体或直径为1.59、3.18mm的钢球,在一定载荷下压入被测材料表面,由压痕的深度求出材料的硬度。根据试验材料硬度的不同,分三种不同的标度来表示:
HRA:是采用60kg载荷和钻石锥压入器求得的硬度,用于硬度极高的材料(如硬质合金等)。
HRB:是采用100kg载荷和直径1.58mm淬硬的钢球,求得的硬度,用于硬度较低的材料(如退火钢、铸铁等)。
HRC:是采用150kg载荷和钻石锥压入器求得的硬度,用于硬度很高的材料(如淬火钢等)。
③维氏硬度(HV)
以120kg以内的载荷和顶角为136°的金刚石方形锥压入器压入材料表面,用材料压痕凹坑的表面积除以载荷值,即为维氏硬度值(HV)
1.2 力学性能与可成形性及使用性能的关系
要使钢板获得所需的形状,必须使其永久变形,所采取的工艺可以是局部或整体弯曲、深冲、张拉或这些成型方法的组合。
(1)薄钢板的屈服强度表示出成形后的可成形性和强度,对普通碳素钢板的成形,屈服点值过高,常常有可能发生过大的回弹、成形时容易破断,磨具磨损快以及由于塑性不良而出现缺陷。然而材料的屈服点小于140Mpa时,又可能经受不住成形过程中施加的应力,对用于较复杂或复杂成形加工或冲压加工的钢板,通常要求具有比较低的屈服强度值,而且屈服比值愈小,由钢板的成形性能愈好。
(2)中厚板的冷态可成形性与材料的屈服强度和伸长率有直接关系。屈服强度值愈低,产生永久变形所需的应力愈小;伸长率值愈高,高的延展性可以允许承受大的变形量而不致断裂。
(3)对用于建筑结构、桥梁及机械结构件的钢板,为防止构件断裂,要求钢板材料具有特点的抗拉强度,而为防止构件变形,又要求钢板材料具有一定的屈服强度,因此对这类用途的钢材都要求规定抗拉强度、屈服强度的最小值或范围值。
(4)对用于承受冲击负荷变形,例如船舶、桥梁、石油、天然气管线用钢板,为防止其使用中发生脆性断裂,又要求其具有一定足够高的冲击韧性-冲击功值。

全部回复(2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jzycfpj
    jzycfpj 沙发
    :time: 通俗易懂,谢谢楼主!
    2009-08-25 11:46:25

    回复 举报
    赞同0
  • hangzhoushizheng
    谢谢楼主分享:lol !:lol
    2009-08-21 21:00:21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规范资料

返回版块

10.97 万条内容 · 234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生态环境评价、规划与管理》

【作 者】海热提,王文兴主编 【丛书名】 【形态项】 446页 ; 23cm 【读秀号】000005061744 【出版项】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2004 【ISBN号】 7-80163-924-3 / X32 【原书定价】 CNY50.00 网上购买 【主题词】生态环境(学科: 环境管理 学科: 高等教育)生态环境 环境管理 【参考文献格式】海热提,王文兴主编. 生态环境评价、规划与管理.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4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